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5514|回复: 3

【书画名家作品巡展之二十二】郑晓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7: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东方旅游文化网书画名家作品巡展之二十二

     郑晓华

  编者按:十年来,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持续深化,文艺评奖对创作的引导作用越发鲜明,逐渐成为精品创作、繁荣文艺事业的有力推手。同时,文艺评奖尚有继续优化的空间。比如:文艺评奖如何发挥好引导作用,更好地推动创作生产、提高艺术水准?文艺评奖如何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作品评价体系,增强权威性、公信力?文艺评奖如何更好地规避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等弊端,如何解决作品功利化、同质化、评奖后束之高阁等问题?为推动研究这些问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策划“艺见”专题,特邀文艺评论家围绕“切实发挥文艺评奖作用”撰写评论文章,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入剖析文艺评奖应遵循的规律,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提供借鉴,推动文艺创作迈向新的高峰。今日推出著名书法家郑晓华的《在评奖中激活当代书法创造力》,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作品。

mmexport6b9ac8eade1fe3a4c84c6b194df49156_1752017511370.jpeg
      郑晓华,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原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学科首席教授。


  在评奖中激活当代书法创造力

  郑晓华

mmexport1752016685449.jpg

  文艺评奖作为推进行业建设的重要杠杆,在繁荣创作、加强行业引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mexport1752016688147.jpg

  
思想性艺术性并举,通过评奖推进行业改革,引导行业正本清源,回归初心使命
     
     中国书法史上居于历史巅峰的作品,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与生活密切相关。千古传诵的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等无不如此。当今躬逢民族复兴伟大时代,祖国山河壮丽、人民精神豪迈,当代中国历史大舞台每天都在演绎着百年追梦、攻坚克难、上下同心、百折不挠、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书法艺术也应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浪潮,立足时代汲取力量,以时代性和人民性为自身赋能,在新时代改革创新中抓住历史机遇。

  以书法表现时代,应充分发挥书法评奖的激励机制,引导行业回归本心初心,大力倡导书家深入生活,以“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锤炼作品,创造出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原创作品,书写、讴歌、记录时代。书法艺术由此亦可接通历史,扎根大地,激活创造力,升华艺术精神。
mmexport1752016693461.jpg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提出“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十六字理念,“艺文兼备”,其实就强调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艺”和“文”,即笔墨形式和文本创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应通过评奖引领、造就一支具有较强艺术创造力,能够胜任新时代文艺使命的作者队伍。

  坚持守正创新,通过评奖推动书法承古开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守正创新是指在恪守人类艺术审美普遍性和尊重人类审美普遍性的基础上追求突破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坚持“守正创新”,意味着追求艺术审美的最大公约数、评奖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mmexport1752016690968.jpg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守正”意味着正确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传统,坚持“主流”导向。“正”代表了千年书法史历经大浪淘沙形成的“主流审美”,它之所以历经千年而屹立不倒,是因为它的模式境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中国社会大众对汉字书法的视觉审美要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颜、柳、欧、赵,汉碑、魏碑等书法样式,既拥有独特的审美风貌,又拥有广泛的审美普适性,人见人爱,发自内心。所以它们是最具人类艺术普遍价值的中国书法样式,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艺术向世界推广传播。


  着眼于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文化战略,具有中国文化独特标识性质的书法艺术,在艺术评奖中要大力倡导、扶植“守正创新”型作品,为“守正创新”提供舞台,推动书法艺术创作在深入研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书法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摹古是它的必经基础阶段,但停留在摹古阶段是不够的,唐代开始就批评这种倾向为“书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等观念,为我们指明了“守正创新”的路径。

mmexport1752016696018.jpg

  
      坚持多样包容,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古今、会通中西,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mmexport1752016743805.jpg
  文艺评奖对文艺行业有巨大的引领示范作用,因而应坚持开放包容,在评奖中既突出主流,又兼顾全面。应鼓励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应特别关注对经典之“正”以外的丰富性把握。通过评奖来吸纳、团结不同风格流派,对促进行业全面繁荣、健康成长尤其重要。评委的个人审美偏好和行业评奖的公共性存在平衡问题,评委专家各有专长,在评审中难免有个人偏好,并非主观故意。个性独特甚至“怪异”的非主流艺术风格流派,很可能因评委的无意识遭到忽视。因此在评奖评审中,应大力倡导开放包容。评委不仅应关注符合自己艺术专长、审美观念的作品,更应关注自己不喜欢、审美趣味相异的作品。专业造诣达到相应高度的作品,都应纳入视野,在评奖中给予鼓励。
mmexport1752016771870.jpg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书法艺术事业的发展,评奖可谓行业的“指挥棒”。以何种观念实施评奖,就会带来何种行业生态和行业未来。中国书法艺术最高专业奖项“中国书法兰亭奖”始设于2001年,2018年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对奖项进行了改革,大幅度精简了所设奖项,提高了评奖的标准,使获奖者成为业内万众瞩目的对象。“中国书法兰亭奖”自设立以来,在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当代书法繁荣、推出新人队伍、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业内公认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2024年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评审理念,通过推出优秀人才和精品力作,不断提升兰亭奖的专业性、示范性、引领性,引导书家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业界公认的好成绩。毋庸置疑,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领域专业奖项最高荣誉,在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中国书法兰亭奖”将通过评奖全面调动激活当代书法的创造力,使当代书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mmexport1752016883392.jpg
mmexport1752016896871.jpg
mmexport1752016934427.jpg



发表于 昨天 17: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晓华老师“创造出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原创作品,书写、讴歌、记录时代。”感谢赵日超老师推荐,点赞珍藏!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晓华老师的书法用墨厚重而不拘泥,洒脱而见风骨,圆润有度,方寸有品,看似写字,实乃做人,于小节中见大度,于细微中见精神,是郑老师长期研习中练就的一身功夫,也是郑老师的品行所致,笔墨所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10 05:02 , Processed in 0.05784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