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1335|回复: 1

赵庆生:高考的联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9 19:3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高考的联想
  赵庆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举行,毋庸讳言,这是一场竞赛,所有人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记得,女儿第一次参加高考,前面几个科目下来感觉尚好,到最后英语考试结束时,我在考场外看到她哭着走了出来,不觉心底一沉:不妙!果然,我在女儿断断续续地叙述中得知,她的英语考试本来很轻松地搁笔了,但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填写答题卡,然而,考试结束的铃声已响,于是功败垂成。“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作为父母的我们,尚且如此,而作为当事人的女儿,多少个不眠之夜又是如何地煎熬!
  我家客厅墙上悬挂着一幅张继的《枫桥夜泊》。这是我的书法老师帮我写的,老辣的草书,唯美的结构,颇有张旭的功底,让人赞叹。《枫桥夜泊》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唐诗,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有一种寂寥空旷、凄清落寞的意境,很美。然而,却有朋友对我说:“这幅作品不适宜挂在客厅。”
  据说,此诗是张继落榜后的作品,一如他当时的心情:一叶小舟,夜泊枫桥,秋江瑟瑟,辗转难眠,寒冷的风让他感到透心的凉。十年寒窗,一腔热血,头悬梁,锥刺股,只为一朝能够鱼跃龙门,当初带着家人的殷切期盼,踌躇满志地上京赶考。秋闱过后,不想名落孙山,那耀眼的黄榜上没有自己的名字,那“都人争看状元出,九衢车马何煌煌”的憧憬荡然无存,那琼林赐宴、跨马游街的排场中也没有自己的身影。一襟抱负转瞬之间烟消云散。张继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沮丧地离开那令人不堪的伤心地,一个人远离繁华,载酒江湖。
  走出船舱,见天空星辰寥落,月色渐沉,几缕淡淡的云彩在空中萦绕,兰棹低垂,光影浮动,而寒山寺午夜的钟声却惊醒树枝上的寒鸦,它们悲鸣,在静寂的夜间愈发震颤人心。月光、霜痕、水影都凝结着一股幽幽的冷气。此时,这风清月冷的江风,又送来一艘不知是何方的小船。小船,透出如黄豆般的灯火,想来此刻船上也载着亦如自己失意的人儿,羁旅困顿,借酒浇愁。随着情思的涌动,落寞的张继随口轻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于是,一首千秋吟诵的绝唱就此诞生!
  张继虽然落榜,但是他的文采却以另一种形式流传于世。他失去了一次金榜题名的机会,但《枫桥夜泊》却让他笑傲诗坛,名垂千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张继的考场失意本不足为奇,毕竟读书人太多,而“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也不是谁说卖就可以卖的。我们淮安的乡贤赵嘏就曾有过“南溪抱瓮客,失意自怀羞”的感叹。有“苦吟诗人”之称的贾岛也经历过“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的尴尬。同为“郊寒岛瘦”的孟郊是个孝子,其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期盼儿子能考取功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尽管如此,孟郊也经历了《下第》《再下第》的坎坷多难,只不过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直到46岁时才焕发出《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豪气,胜利的天平也终于向他倾斜。
  晚唐著名诗人罗隐,是史上最悲催的诗人。他一身文骨傲气,隐得住满腔酸楚,却隐不住一身锋芒。他热衷科考却“十上不第”。他因写得一手好诗而名动天下,但是他却将自己愤世疾俗之作“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整理成一部《谗书》。这部《谗书》让他屡失功名,但他初心不改,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
  有人说,张继人生失意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很励志。其实张继在写这首诗时,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情感抒发,他当时并没有想到这首诗能够使他声名千古,语境与环境的机缘结合,从而产生了凄美的意境,纯属偶然。当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也是古代诗人们的孜孜以求。成功往往是为有准备的人遇到一次偶然机遇而设置的大餐。试想一下,如果张继没有博学的功底,没有特殊的背景和心境,能写出这样的诗吗?
  中国明代杰出小说家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但在历次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因此宦途困顿,仅在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此人尤喜爱神话故事,于晚年绝意仕进而闭门著述,终写成鸿篇巨著《西游记》而名垂千古。
  人生有两种选择:一是考场失意,落魄潦倒,从此一厥不振;二是振奋精神,不畏艰难挫折,重新定位人生,迎浊浪,鼓风帆,向着既定目标,到达生活的彼岸。当时我女儿就是推开一切专科院校的橄榄枝,毅然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出生于士大夫家族,自幼勤奋好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是激烈的科场竞争,给他留下屡试不中的阴影。他的仕途生涯未达到决策圈的显赫地位,但他对于学问的追求却从未松懈。其治学旨趣最大的特色在于“新”和“异”,治学途径则是游历考察。最终,他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这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有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条条大路通罗马。”古今中外没有很高学历而功成名就的人不胜枚举。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不放弃!
      高考并非人生的唯一选择,但仍要祝福各位考生一切顺利,考出应有水平,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祝愿各位考生一切顺利,考出应有水平,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4 08:59 , Processed in 0.04199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