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54383|回复: 12

姥姥的醉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14: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姥姥的醉枣

齐凤池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河间市,民国以前叫河间府。你可别小瞧河间,过去那地方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清朝的纪晓岚诞生在河间。另外,河间还是向大清皇宫里输送太监人才的基地。据说现在国内就剩下一个太监了,就住在天津,谁要想见他一面得花几千块钱的见面费。听说那太监也是河间人。其实这些都不算出名,最出名的还得是为《诗经》作续的毛苌。

现在河间的西诗经村和君子馆村,自古至今从未更改过。汉代中央政权尊崇儒学,学术空气浓厚,于是长年耳濡目染,得到伯父毛亨亲传的毛苌,遵照伯父的遗愿在河间开始传诗讲学,地点就是诗经村及北面三里处的君子馆村。西汉孝景前二年,(公元前155年)景帝刘启封他的儿子刘德为河间王,也就是献王。 刘德对毛苌十分尊重,封他为博士,传授弟子,自此《诗经》由河间传向中国更广阔的区域。因此,河间太了不起。河间不仅出名人,而且河间的鸭梨、金丝小枣也是享誉全国。

走进河间的土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平原上是行距均匀的树行,有梨树,有枣树。河间国内有名的鸭梨之乡,河间的金丝小枣在世界上有名。每年春天枣树一开花,整棵树就被签定了合同。

我的老家在河间东九吉齐家村,姥家在高家坞。两个村相距一里。我小的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我的祖父祖母去世的早,所以就把我寄养在了姥姥家。

姥姥家在村子的最南面,出门就是野地。村子南面有一片柏树林,里面有好几座大坟,坟的旁边有石人、石马、石桌、石凳。听姥姥说,这是太监坟,这里埋着好几个太监。长大后我才知道河间这个地方不仅出名人,而且出太监。我姥姥那个村就出了好几个太监。太监的家人都搬到了京城里去住了。就把身上零件不全的太监留在了坟里在村头坐着。文革期间,坟地里的石人、石马、石桌、石凳都被砸了,树也被砍了,坟也被平了,栽上了枣树和犁树。

我姥姥家的院子里有棵枣树,就长在东墙根边,上了墙头,就可以摘到枣了。枣树有碗口粗,树有一房多高,树的脑瓜特别大,每年都结很多枣。

每年秋天枣快熟的时候,我发现枣被阳光晒的那面特别红,不被晒的那面碧绿。姥姥说:“枣会转,跟着太阳走。”我早晨起来看枣红的那面就朝着太阳,到了晚上,枣红的那面还冲着太阳。姥姥说的枣跟着太阳转是真的。

枣熟的时候,不用摘,用竹竿打。姥姥在树下的地上铺一块席子,我用竹竿一打,枣就掉下来了。打下来的枣,不用洗,用手搓挫,或在衣服上擦擦吃最好。姥姥说,水一洗就不好吃了。我把枣在衣服上擦擦,放在嘴里一咬,真是又甜又脆。那股甜味跟任何水果都不一样。有一种钻进肺腑的感觉。

姥姥把又大又红的枣挑了一笸了,她在碗里倒了酒,找来一个坛子,她用筷子夹着枣在酒碗里一沾,然后放进坛子。她沾一个放一个。我问姥姥:“把枣放进坛子里,再把酒倒在里面不行吗?”姥姥说:“那不行,必须把枣都沾上酒,酒多了不行,枣会烂的;酒少了,枣醉不了”。

姥姥把枣沾上酒,放进了坛子里,酒没剩下,坛子里的枣正好满了。姥姥用塞子把坛子口堵上,在上面又用泥封上,就把坛子放在阴凉的西厢房里去了。我问姥姥:“啥时候可以吃”。姥姥说,等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吃了。从姥姥做醉枣那天起,我就盼着快快过年好吃醉枣。一天一天过得真慢哪!但总算盼到了过年。三十那天还不给吃,非得到了初一早晨有人来拜年了才给吃。

初一吃了起五更的饺子,姥姥从西厢房搬出坛子,打掉坛口的泥,用锥子启开木头塞,一股醉枣的味迅速在屋里弥漫开来。
姥姥用筷子夹出一大碗,给我也夹出一小碗,然后把坛子又盖上塞,又放到了西厢房了。我用手捏着枣,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一股浓浓的酒香带着淡淡的枣味和甜味,迅速沁入心脾,醉枣的肉已经不脆了,但肉质比脆的时候更好吃,更有口感。姥姥给我的那一小碗醉枣也就是二十几个,不一会我就吃没了。可我还想吃,就把目光盯在了那一大碗上了。

拜年的人陆陆续续,很少有人吃碗里的醉枣,吃的也就是象征性的吃一个尝尝。剩下的那些醉枣,姥姥叫我全吃了。

那年过了春节,出了正月,我就回城里上学了。从姥姥家回来有四十年了,我一直没吃到老家的醉枣了。因为再想吃姥姥的醉枣,是不可能的事了。我姥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去世了,在姥姥去世的二十多年里,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姥姥做醉枣的情景,每次想起姥姥,我就情不自禁地回味出醉枣的甜味和眼泪流到嘴里的苦涩味道。
发表于 2006-10-20 21: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土气味很重的文章,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09: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不错是不是可以提以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1 20: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要提,亲情是永恒的主题!楼主写的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楼兰2006-10-21 09:34发表的“”:
这篇不错是不是可以提以提?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暖玉生烟2006-10-21 20:36发表的“”:
当然要提,亲情是永恒的主题!楼主写的很美!
问好暖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21: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楼兰2006-10-21 09:34发表的:
这篇不错是不是可以提以提?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0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齐凤池2006-10-22 13:06发表的:

问好暖玉.
问好齐先生!喜欢你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亲情描写乡土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07: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欣赏了,问好齐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 09: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浓浓的乡土风情,浓浓的血缘亲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5-7 11:31 , Processed in 0.119337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