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5317|回复: 1

蟒河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8 10: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飞扬激情 于 2016-5-29 15:22 编辑

蟒河游记
    天依旧阴沉。坐在车里,透过车窗望着外面,似乎有雨滴打在了玻璃上。也打在了我的心里。虽然同车好友不停的向我保证今天绝对无雨,但我仍然眉头紧锁。
   “蟒河之行能否如约?昨日之雨还会继续?……”
就在我的忐忑不安中,车辆缓缓的出发了。县城的繁华尽数后退,我的心稍微平静,虽然我还是担心这鬼天气。车子开得十分平稳,坐在车中,感受着上坡,下坡,拐弯,再拐弯,又是一个连续拐弯……。不禁有些感慨,阳城自古多山少平,交通险阻,据说往前数二十年,外地司机到了阳城根本就不敢开车。他们开惯了外地的阔路、平路,等到了阳城这种险路,窄路上来自然腿肚打颤,车外面的万丈深渊还有那片片白云自然会让他们头晕不已。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险峻奇峰才造就了阳城独特的秀美山川;也正是因为这些千山万壑造就了阳城人的坚韧不拔和顽强不息。
感慨间,车子已过安阳,经白桑,进桑林。接连穿过几个隧道之后,远处的山势逐渐陡峭了起来。突兀的山峰张牙舞爪,像一个个怪兽像我们扑了过来,不待我们有所反应却匆匆从身边溜过。而道路就像一条蜿蜒的小蛇穿行、盘旋在它们之中。就连我这长居阳城的本地人心情也大好起来,所有的担心早已抛到火星之外。
   在经过这重重叠嶂之后,车子终于戛然而止。抬头望去,不远处,“蟒河”两个鎏金大字昂然的挺立在不远处的屋檐之上。到站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了车。跳目望去,四周峰峦相连,壁高万仞,将脚下的方寸之地围的犹如铁桶孤城。身后三公里的隧道成了孤城的唯一入口。一阵浓郁的花香挟裹着雨后氤氲的空气扑鼻而来,让我有些陶醉,我不禁微闭双眼,张开双臂,我要拥抱蟒河。蟒河,我来了。
一阵相机的“咔嚓”声传了过来。原来,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将我的沉醉用相机定格在那一刻。这个不知哪国的美女,金色的秀发松散的扎在脑后,花色的手帕在发梢随风轻动,一身白色的运动衣裤配着蓝色的运动鞋显得是那么的朝气蓬勃。淡淡的笑容下掩不住两颗虎牙。
“外国人真多!”同行的人感慨道。
“是啊,是啊!很多阳城人来蟒河即是看风景,更是看美女,尤其是外国的啊!”另一个人说罢不怀好意的对着我笑。
我笑了笑,没有解释。蟒河素有“北方的小桂林”之称。风景秀丽,山水迷人。自古便吸引了古今中外的名流、墨客。法国前总理曾莅临蟒河并题词“蟒河”;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也欣然题词“蟒河胜景”;2012年世界旅游小姐更是相约蟒河,在蟒河山水中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还有中央电视台剧组在蟒河的采风拍摄,台湾画院的客人在蟒河现场作画。除此之外,更有古代画家萧照、宰相陈廷敬、王国光,医圣孙思邈、诗人王维、词人李商隐等都曾流连于蟒河山水,留下诸多墨宝奇珍。蟒河山水固然如画,但是这些陶醉在如画山川,流连于蟒河之间古代文豪,今之学者,中外名流难道不是蟒河一道独特的风景吗?看着你、我、他被蟒河景色所折服,所感染的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思想间,我们所乘坐的观光小火车已经驶过了农家乐休闲区,驶入猴山。还未停车,便看到树枝上,屋檐上,峭壁上,道路上遍布着三五成群的猴子,它们或者追逐嬉戏,或者大摇大摆,或者眼巴巴的盯着游客们手中的袋子。车子停稳,我们刚一下车,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一声惊呼。扭头看去,一个穿白色衬衫男子遭到了猴子的偷袭。蓝色手提袋被猴子抢夺,掉在了地上。热水杯、手机、钱包等洒落一地。男子恼怒的用手中的雨伞击打猴子,怎奈猴子太过矫捷,早已拿着袋中的零食跳上了树梢。这一来,我们所有人员不由得捏紧了手中的东西,左顾右盼,深怕自己也遭遇“不测”。我终于理解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句话的含义。除去传说中的夸大,猴子性敏捷,善攀跃,机警聪慧,一般的山中野兽很难对付,这大概就是猴子在山中“称王”的根本吧。这大概也是吴承恩为什么会让一个猴子坐上了齐天大圣的“宝座”的原因。所幸,除了那只野蛮的猴子外,其他的猴子则显了有些慵懒与和平。一对猴子夫妻怀抱着两个小猴子随意的蹲在树枝上,任凭人们的拍照;三四个猴子吱吱叫着从我们头顶树枝掠过;不过,也有猴子蹲坐在不宽的道路上,圆溜溜的小眼睛不断盯着过往的游客,让每个人屛住呼吸,强作镇定,安然通过后,拍着胸脯大呼虚惊一场。
在一路“艰险”之后,我们终于到达相对安全的地方——猕猴乐园。我之所以说它安全,是因为这个猕猴乐园中也有一位“大王”。不过,这个“大王”不是老虎,而是稍微年长的驯养师傅。一个瘦小的老人,穿个有些泛白的运动服,站在院子左侧的屋檐下。所有的猴子在他的注视下规规矩矩,完全没了路上的狂妄。人们可以和他们照相,给他们喂食。孩子看的手痒难耐,便央求我买了两元的玉米喂猴子。和孩子各拿一两粒玉米,放在手心,任凭猴子在自己手中拿捏。看着猴子围着自己转。一只老猴子大概可能看到我们如此的“平易近猴”,于是不知道什么时间便攀爬到我肩膀,爪子伸向了罐子。这时,只听到老人一声叱喝,眼睛朝它一瞪,这猴子顿时吱吱叫着跑到了棚子外面,远远的看着我们,哀求的目光看着我和孩子,猴子的窘态惹的我们哈哈大笑,孩子拿起一把玉米抛洒过去,猴子顿时吱吱叫着欢快的跑向了自己的食物。偷袭不成,便会以情动人。毛主席曾说过,“他有些虎气,更有些猴气”。虎气自然是说他老人家的原则性,猴气我想便是这种懂得迂回战术,善于察言观色的灵活性了吧。都说一方山水养育一方生灵,我想,也正是蟒河的灵山活水,才养育了蟒河猕猴的灵性。
不知不觉,同行的人已去了大半。我有些不舍的告别了这些猴子,向着蟒河深处进发。
没有了猴子的喧闹,道路上渐渐平静了很多。不知名的小花,或粉,或红,或白,或紫,一团团,一簇簇的伏在路边,或者攀爬在到路边的护栏上。微风拂过,花香四溢。睬着青石小路,缓缓前行。远处奇峰葱翠,若隐若现;耳旁水声潺潺,时近时远。我不觉得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
走过青石小路,踏上吱呀的木板栈道。看着脚下的水流逐渐的湍急起来。溪水拍打着岸边石头,溅起了四散的水花。旁边的孩子们兴奋极了,在栈道上“咚咚”的奔跑着,而一些女孩们则花容失色,颤颤巍巍的紧托着岩壁缓慢前行。
“老师,为什么它叫蟒河啊?这条河里真的有蟒蛇吗?”扭头一看,一个女孩小手指着湍急的河流问着她的老师。
“蟒河里面自然不是真的有蟒蛇的。这叫蟒河是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老师笑了,摸着女孩的头说道。
“很久以前,这个地方住着一条巨蟒。蛮横霸道,为害乡里。一个叫石头的年轻人决心为民除害……,最终他用仙人赐予的镏金斧,和巨蟒激战三天三夜。巨蟒垂死挣扎,竟然用头在崖壁撞开了个豁口,大蟒穿过豁口,横冲直撞,在大山中拖出又长又深的沟谷。最终,巨蟒被杀死,褐红色的蟒血染红了山谷。后来,人们管这条河叫蟒河,这片山叫蟒山。你看,可河水中红色的石头,据说那就是被蟒蛇的鲜血给染成的。”
老师讲给小女孩的蟒河传说,不仅让小女孩听得目瞪口呆。就连前后的许多人也听的津津有味,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你看,前面那座山峰,像不像个人?它左侧的山峰像不像个斧头啊?据说,最后石头和他的斧头变成了石人山和斧头山,世世代代守护蟒河的乡民。”
女孩子和我们齐齐伸长了脖子向远处晀去。一片雾霭当中,果然一个人影若隐若现,圆圆的脑袋上,眼睛,鼻子,嘴巴俱在。他的左侧一把斧头倒插在群山之中,只剩长长的斧柄露在外面。
女孩子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众人更是发出了“哇——”的感叹之声,更多的人频频的按下快门,记录着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但凡秀美的山川都有着许久的故事。蟒河也不例外,在这数十公里的蟒河山谷中,自然也是满是传说。比如王莽、刘秀一棋定江山的棋盘山;汤王迷途,仙人指路的仙人指路峰;王莽追刘秀,刘秀一箭穿山的窟窿山和一刀开路的铡刀缝;贪恋蟒河美景,化身成石的孔雀峰;等待仙子归来的双笋齐天。更有娘娘池、饮马泉、翡翠潭、神龟池、晾经台、水帘洞等充满了或悲或喜的传奇故事。
我不是很在乎这些传说故事的,因为他们大多是野史正传亦或文人乡邻善意的附会。我在乎的是蟒河的慷慨大方,我在乎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行走在蟒河山水之间,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焦躁,只剩下心中的宁静与安详;行走在蟒河之间,不必忧虑城市的雾霾与浑浊,可以贪婪的呼吸着清新的,富氧的,带有花草芬芳的山间空气;行走在蟒河山水之间,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峦连绵起伏,鲜艳如火的山岗点缀其中,近处奇峰陡起,造型各异。还有那万年形成的仙人桥,钟乳石洞窟。低下头,水流或缓或急,或止或动。小鱼、蝌蚪悠闲自在,运气不错的还能碰到大鲵。对,就是大鲵,我们习惯叫它娃娃鱼。国家绝对的珍稀动物。如果你还有些体力,便可以摘些山萸来补肾,采些野菜来解馋,汲些山泉来消渴。什么?你想吃肉,乖乖,蟒河里的动物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想吃肉!和人民警察说去。
我正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孩子们莫名的兴奋惊醒了我。顺着他们的手指望去,远处十米远的溪流中,两只白鹅旁若无人的嬉戏着,你用嘴给我理理羽毛,我冲你低鸣两声;它们时而张翅,时而踱步。怡然自得,悠闲自在。现在莫说是城市,就是在农村也难见到它们的身影。怪不得孩子们的兴奋,也难怪那么多手机相机的闪烁。
天气有些起风了。带着些许寒意的春风拂动着人们的发梢和衣服。人们终于不在喧闹了,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快速的走了过去。这样也好,这样就不会在打扰它们的清静和雅致了。
不过,看着沉着脸的天空,我有些怀念太阳。虽然阴天没有了汗流浃背的痛苦,没有了口干舌燥的难耐,但是却也少了一份嬉水,闹水的热忱,少了一份“夕阳晚照千峰好”的美丽。
前方逐渐传来了轰隆隆的声音。伴随了水花四溅的响动。紧走几步,便看到平稳舒缓的水流在河道中几块巨石的阻拦下弯弯曲曲的汇集到前方狭窄的沟壑中,倾泻而下,从七八米的崖壁落入下方的翡翠潭。有人们在观景台上拼命的按动着快门,飞溅的水花、雾气氤湿了他们的眉发,他们浑然不觉。也许,等到他们看到照片中自己眉上露珠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喜悦?
“来,来,来,就这个造型给我照张相,我也是世界名模了。哈,哈,哈。”
抬头一看,两个男子在前方不远处胡闹。他们站在河中央几块彩色的石头上面,摆出或跳或奔,或静或动的各种造型。我忽然明白过来,他们是模仿2012年世界旅游小姐相约蟒河时的情景。
在他们脚下的这些彩色石块正是2012年世界旅游小姐模特大赛各方佳丽们翩翩起舞的地方。当时的各位参赛选手们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或飞奔,或静坐,或凝思,或远眺,或嬉水,或登山,在镜头前留下了幕幕精彩。尤其是她们背依流银小瀑布,脚踩七色彩石,三五成群,俩辆相戏。她们无拘无束,浪漫开心的双手捧溪,展翅欲飞,捻花飞舞等更成为摄像师镜头里精彩中的经典。
只是,眼前两个男子的造型摆拍,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画面太美,我不忍直视。”不过,这确也是他们童心未泯的真实写照。我想,若干年后,再看它们,无论是谁都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边自暗笑,边自缓行。不多时,眼前豁然开朗,水声更盛。一道白帘从上方崖壁直直泻下,溅起了千万颗珍珠,又四散开来,落入眼前的碧波潭,潭前巨石上,人影憧憧。这便是蟒河有名景点之一,七彩清瀑,也有人管它叫小黄果树瀑布。其实,我是不赞成叫小黄果树瀑布的,因为它和全球闻名的黄果树瀑布没有丁点关系。既没有它的雄伟,也没有它的壮观,更没有黄果树瀑布全方位欣赏的便利。这纯粹是人工臆造之名。我还是比较喜欢叫它七彩清瀑。
据传,汤王获泽祈雨路经此地,见七色彩光横悬山间,久久不散。认为这是天降神光,护佑大商。心情大悦,便于瀑布旁书“七彩清瀑”。虽然随着时间推移,汤王所书已不可见,但是,七彩清瀑的名字便流传下来。
七彩清瀑没有壶口瀑布的名望,也没有黄果树瀑布的雄壮。但是,站在瀑布前,却也是水雾霭霭,凉风习习,闭上眼,便是千军万马,声震千米。更可贵的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每逢夏季,在瀑布四周各处均可以看到七色彩虹,悬挂天空,久久不散。
我慢慢踱步到听涛石上,找块人迹稍少的地方,安坐于此。感受着这缭绕的水汽,闭上眼,聆听着水花四射的碰撞。思绪万千。蟒河,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也没有漠北草原的狂野。但是它却有着自己与他不同的幽静典雅。也吸引了古今大家和中外朋友。而且还留下了“星云日夜林中静,仙乐自空天空来”的感慨;还有那“安得还旧山,东溪垂钓纶?”的怀念。
我突然想起了《醉翁亭记》。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想起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还有近代大家们的游记散文。此时,脑海中总想起一个声音,写点吧,说点吧。虽然你没有古者的文采,也缺乏今人的学识,但是你有着自己真挚的情感;虽然你未必能做到词句优美,意境深远,但你可以表达我心,畅快淋漓。用自己所喜,写自己所爱,难道不是人生之幸事吗……!
好吧。思至此,心意决。我就用自己的笔尖记录下这蟒河的山,蟒河的水,蟒河的花草,蟒河的树木,蟒河的灵猴,蟒河的大鲵……。
于是,夜晚归家,秉烛夜书。写下了《蟒河游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昭阳千垛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5-29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飞扬文字,激情之旅。奇异景观,尽抒笔端。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21:26 , Processed in 0.04759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