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6666|回复: 5

清明,为儿补上亲情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30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明,为儿补上亲情课
  文:淡然涵凝
  
  那天,我带着儿子回到婆婆家。公婆正拿着一本很旧的相册,一张一张地翻看。我和儿子也凑了过去,原来都是公婆年轻时候和他们父母的一些合影。
  
  看着已经发黄的照片,儿子饶有兴趣地问:“爷爷奶奶,他们是你们的爸爸和妈妈吗?”公婆笑着说:“是啊,是啊。”婆婆的妈妈在儿子三岁时去世了,曾经亲手抱过当时还年幼的儿子,儿子也许已经记不得了。我告诉儿子:“奶奶的妈妈,是爸爸的姥姥,是你的太姥姥,爷爷的妈妈是爸爸的奶奶,也是你的太奶奶。”听着这么绕口的一些称谓,儿子皱着眉头,努力去思索着、消化着。儿子想了会儿,问:“那我怎么称呼姥姥姥爷的妈妈呢?”我笑笑,说:“姥姥的妈妈,是妈妈的姥姥,所以你叫太姥姥,姥爷的妈妈是妈妈的奶奶,所以你叫太奶奶。”
  
  看着儿子对这些逝去的亲人先辈表现出来的陌生表情,我想,有必要让儿子好好了解一下那些逝去久远的陌生的亲人们。
  
  我问儿子:“你想了解太姥姥他们的故事吗?”儿子高兴地说,好呀好呀。于是,婆婆便打开了话匣子。婆婆从自己母亲的父辈,讲到母亲幼年对读书的渴望,讲她母亲出嫁生育了众多儿女,还坚持练习毛笔字,坚持学习认字写字;讲到婆婆自己的童年,父母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讲自己的少年如何在月光下背书。婆婆讲自己有了儿女,如何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还坚持参加经济师的考试。公公也讲到自己心酸的童年,如何为了不饿肚子猛喝水,还帮着家里捡柴烧火做饭;讲自己年轻时如何忘我工作,在工作上不断创新,然后当上了工程师。儿子听得睁大了眼睛。这些故事对他来说充满着遥远的陌生感。他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他一辈子都不会亲身经历。也许儿子想到爷爷奶奶童年的不易,眼睛里充满了同情。
  
  儿子告诉我,清明节他们会放假三天。而这两天,公婆都要给祖辈们祭奠。于是,我和公婆商量,是否可以一起带上儿子。我把我的想法和老人们进行了沟通,我告诉他们,我是想给儿子尽早补上对祖辈们的一堂亲情课,我想让儿子参与其中,了解祭奠的意义所在。老人听了我的想法,表示理解和赞成。
  
  这两天,在儿子写完功课之后,我就适时地和儿子聊天。我说:“儿子,你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吗?知道清明节人们都要做什么吗?”儿子立刻上网查询,然后告诉我,清明节那天,人们会缅怀逝去的亲人,遥寄自己的一份浓浓的情思。
  
  听到儿子的话,我趁势对儿子说:“儿子,过几天,爷爷奶奶要到灵堂去拜祭,你愿意去吗?去亲身感受一下?”
  
  儿子郑重地点头:“妈妈,我愿意去。”
  
  我知道,清明节那天,儿子会在灵堂懂事地给逝去的祖辈们深深地鞠躬,并献上洁白的花。我想爷爷奶奶一定会在自己祖辈先人的面前感到自豪和欣慰。
  
  
发表于 2013-3-30 22: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有意义!问好!

点评

也问好孟海老师!  发表于 2013-4-4 21: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31 2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生离死别,各个时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我去年清明填的一首词,就叙说了在各个时期,清明祭奠的不同感受,帖上来,如有兴趣可看一下:

八声甘州·祭清明

忆儿时随父祭清明,视坟土堆丘。
任纸烟缭绕,挂亲飘动,无一丝愁。
摘遍山花着冠(guàn),贫困也无忧。
玩尽山水后,再上高楼。

渐长躬身祭拜,敬冢中先祖,恩义长留。
为光宗不辱,几秩苦专修。
叹亲人、相继离去,又清明、追祭泪难休。
梨花落、伴同烧楮,吹向江流。

点评

涵凝不懂得诗词,仔细拜读了劲松老师的词,能感受到您当时的那种幽幽悲叹的情怀,和对时光如水花落的悲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4-4 21: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3 0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颖

点评

谢谢日超老师!  发表于 2013-4-4 21: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4 2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劲松 发表于 2013-3-31 20:36
人生的生离死别,各个时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我去年清明填的一首词,就叙说了在各个时期,清明祭奠的不 ...

涵凝不懂得诗词,仔细拜读了劲松老师的词,能感受到您当时的那种幽幽悲叹的情怀,和对时光如水花落的悲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7 13: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上版面

点评

多谢日超老师厚爱!  发表于 2013-4-7 1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02:32 , Processed in 0.052383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