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7695|回复: 5

火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7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    岩
                       彭世贵
写下这个题目,我仍然在犹豫。叫火岩好,还是叫“大地的伤口”好。
火岩是我描述的这个地方的本来名称。而“大地的伤口”是我游历了这个地方之后,在二两酒精的催化下,抽象出来的,但它确实像是被上帝之手劈开的一道伤口。
原以为火岩这个地方,与火是有很大的关联的。至少,应该是能让人体验炙热的地方。
其实不然。
我去的时候,是炎热的夏季。车窗外热浪滚滚。一路上,爱抽烟的朋友抱怨不停。车窗无法打开,烟也就没法抽。但在我想来,这公平不过。获得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这有什么想不通的?物竞天择。人的能量无可比拟,你抗拒了自然的规范,就必得失去自身的某些拥有。这个简单的道理,前人今人不厌其烦地陈述,引用过。只是我们在身临其境时,有意无意间就将其淡化掉了。
及至火岩,我才发觉先前的推定是多么地武断。至少是犯了忘文生义的低级错误,也就是这一错误,教会了我对人事,对自然不能轻易评判对错,妄赋涵义的法则。
这是一个幽深清凉的大峡谷。山,高峻挺拔;水,碧绿清澈;风,轻柔凉爽。炎热夏天被山水风逼退得不见丝毫踪影,不由得让人怀疑起“火岩”这一名称的由来。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地方的命名,只要稍加细究,都会有其原始依据的,而“火岩”这个地方,如此地名实不符,倒也鲜见。这是武陵山区的腹地,山不在小。海拔千米是不容置疑的。山体浑厚庞大。就在这个地方,仿佛是被人一刀劈下来,惊惧的山脉向两边一让,幽深的峡谷就形成了。
在峡谷中,怎么感觉它都像是被刀划拉了一下的伤口。两山的距离是那么的狭窄,头顶的蓝天是那么地细小。“一线天”就是专指这类地方的吧?人在峡谷中,被两山一夹,就渺小得如同一只蚂蚁。我们常常嘲笑井底之蛙。嘲笑它们的目光短浅,嘲笑它们不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那其实也是人类的无知和妄自尊大。我们嘲笑井底之蛙时,只不过我们是站在井外的位置。但对于浩淼宇宙,我们又能看到多少真实?可能连井底之蛙都不如。我们对于太空的探索,不正是井底之蛙们试图跳出井底的同样渴望吗?
长长的峡谷里绿树成荫。树们落脚的地方太少了,只好挤攘着站上绝壁。从谷底到山顶,茂密的树层层叠叠攀援而上,勇往直前,将一袭绝壁,推挤得密密匝匝,水泄不通。看这些自强不息的树,真是前所未有的舒心享受。在它们的身上,让人最感动的是它们生命的律动。峡谷中所有的树都是挺拨、笔直、高大的,齐齐地向上生长。各棵树都施展着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极尽全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努力去承接阳光雨露。峡谷的阳光是吝啬的,滴漏下来的阳光,在丛林中斑斑驳驳,转瞬即失。阳光本身是公正的,普照万物,不偏不袒。于是,残酷的竞争开始了。那些位置在高处的,所据的土壤肥厚的,理所当然地成了胜利者。它们伟岸着、挺拔着,傲视群雄。而那些低矮、弯曲、倾斜的树们,却倍受竞争的挤兑。它们的位置低下,土壤贫瘠。为了起码的生存,它们不得不避开锋芒,绕开强劲的对手,迂迥着,倾斜着身子去感受一点阳光的温暖。
我并不是龚自珍《病梅馆记》所批评的那类欣赏者。但在火岩这个大峡谷里,我对那些低矮、弯曲、倾斜的树们却充满了崇敬之情。它们在残酷竞争中,不依附任何人,全靠着自己独立、顽强的品格,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小的生存空间。
丛林中还有一种叫“棉藤”的植物。棉藤质地松软,善攀爬。它不像有些藤本植物那样,只本份地匍匐在地,而是放开了手脚去爬升。绝壁,树梢,都是它们所到达的圣地。在火岩的丛林中,我看到了一棵碗口大的棉藤。它从一棵树的底部攀援上去,直达树梢。那亭亭如盖的枝叶,覆盖了全部的树冠,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经年累月,这棵树已被缠死了。它给棉藤展示生命,释放能量提供了便利和桥梁,到最后,它却落得个油干灯尽的结局。这可赞还是可悲?自然界的法则就是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利用、陷阱、搏杀是屡见不鲜、常见常新的。只不过,它们的竞争也好,利用也罢,都比人类来得纯粹。它们的手段不见血雨腥风,胜者胜,亡者亡,都是在平和、安祥中进行的。只有见到某个最终的结局时,才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慨。所以,我认为王朝的更迭,远不如植物间的替代来得文明。
在此,我想到了一个题外话:动植物们一直在给人类示范和教学。仿生学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人类的这种借鉴,是智慧和高境界的表象。而人类,不,应该说是某个具体的人,在向动物和植物“取长补短”并学以致用之后,由人所构成的社会单元,就或多或少地增添了不和谐音甚至灾难。
水是滋润万物的血脉。火岩的水若一位优雅娴淑的丽人。那么地绿。那么地恬静。那么地一尘不染。仿佛来自仙境佛界,令人不忍触碰。河名叫皮渡河。我一直没弄清这个名称的来由。“皮”在湘西方言中,有“拖沓”“不敏捷”之意。那么,这河名是不是就在表述她的禀性呢?河极短,峡谷的长度就是她的始终。但河的四季之变却是丰富多彩的。就说她的绿。豆绿、碧绿、墨绿、翠绿、嫩绿等等,春夏秋冬,烟雨晴岚,各有玄机,变化万千,就像一位魔幻大师,让人眼花燎乱。
皮渡河是一条弄不清源头的河流。它的源头始终扑塑迷离。但在从北端进入峡谷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交代。那是绝壁的底部,豁然一洞显现,潺潺的流水逶迤而出。这就是皮渡河能够确定的水源。但洞中之水从何而来,至今尚无定论。当地的百姓有一种说法,洞中之水是从召市来的。召市是一个大镇, 在峡谷东面的大山背后。召市那条河也奇怪,流着流着,突然就从地面消失,跌落入一个大大的地洞中去了。据说,此洞直通火岩。猜测终归是猜测,苍茫群山中,召市的水能否定然流入火岩姑且不论,至少我至今尚未看到此说的权威资料。
水无所不至。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据此,召市的水穿过地层,漫过乱岩,进而涌至火岩,也就有案可查了。湘西有句俗话:欺山莫欺水。说的是,静止的山,人在其中可以恣意妄为,而在灵动的水的面前,人的能量不值一提。这种能量,包括我们对水的走势的判断。
神秘之水孕育着神秘的生命。在皮渡河的溶洞中,科考工作者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生命——盲鱼。盲鱼是地壳变迁的产物。它的双眼已不能看见一丝光明。它在幽深的洞穴中不知生存了多少年。鱼相对于人类是卑微的。高贵的人类常常将鱼们作为自己的盘中餐。盲鱼的出现,让我对鱼和人的个体差异有了新的认识。这种差异的体现来自于环境的变迁。人类对于失去了的乐园只有悲伤的份。所作的选择也只有背井离乡,与此相伴相生的,是故土难离的泪光。盲鱼却不同。虽然,盲鱼在失乐园的过程中束手无策,但它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会被突来的变故打垮。它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它却能调适自己。它能在异化了的环境中,以另一种状态的生命延续自己的家族。在这一点上,盲鱼比人类伟大。盲鱼大概是最成功的隐者了,它甚至连光明都拒绝了。
在火岩峡谷,另一个不事倾轧的清逸之士是竹,这一篷一篷的翠竹立于河两岸,远远望去就像一河的绿云。竹们是相亲相爱的。它们抱成一团,齐齐地生长。要是有谁长快了,长高了,它自会底下头来,弯下身子亲近河水。于是,竹这庞大的家庭,亲亲热热,和和睦睦连成一片,君子般地临水而居,给观者带来了一些另类的况味。
进入峡谷的初始,我还没意识到,在这看似静谧的莽莽群山中,还隐藏着这么多令人感叹的变数。这仿佛就是大自然演绎着的生命哲学,让人叹为观止。清凉,绿意,似乎与“火”相去甚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居然在火岩这个大峡谷里融浴、和谐了。这是我进入峡谷后,所受教的最宝贵的一课。
一定得记住,去湘西龙山,就去看看火岩。

地址:湖南省湘西州团结报社
邮编:416000
电话:0743---8518757
发表于 2006-9-17 15: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1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细腻,流畅,表达清晰,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2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看主题以为你是到了《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必定奇热无比。不料却是葱绿荫凉的大峡谷,而且你的文字又如此流畅优美,描写细腻生动,佩服。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9 10: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阅读,请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风格独特,文章还可再精炼些!
推荐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2 02:25 , Processed in 0.045371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