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2337|回复: 3

最 爱 是 泉 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17: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 爱 是 泉 林

                   程  琨

  家乡的泉林,对于我来说是个极富诱惑力的地方。她那朴实清新、秀气内敛的泉韵令我流连忘返、百看不厌。?
   泗水县城东二十五公里处,陪尾山下的泉林因名泉荟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据清光绪十八年重修的《泗水县志》载:“邑境数十里内,泉如星列……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观泉后赞为“海岱名川”,《山东通志》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更是把泉林泉群誉为“山东诸泉之冠”。?
  提起泉,天下有名的也真的不少。像济南历下泉群、杭州虎跑泉、无锡惠泉、北京颐和园的玉泉、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泉林的泉与这些泉相比,无论从水质上还是水的流量上,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于这些泉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古卞国国王有三个女儿,人们都称她们为皇姑。大皇姑嫁给了鲁国大夫阳夏为妻,阳夏依仗官势,无恶不作,被鲁公处死,大皇姑也被罚作奴隶。二皇姑嫁给了姑蔑国君主当妃,因生了怪胎被贬到黑山去看桑养蚕。三皇姑看到两个姐姐不幸的遭遇,厌弃凡事,决心出家。卞王听说此事气的暴跳如雷,大骂三皇姑不忠不孝,硬要把她许给另一个国王为妃。三皇姑不屈服,便令她穿上囚衣,每天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还特制了一个尖底水桶,挑起来水桶就不能沾地,以此方式惩罚她,想让她回心转意。
  有一天,天上的太阳象火一般热,三皇姑挑水走到火石岭上,遇到一位讨水喝的白胡子老头,三皇姑好心地给他水喝。老头一口气喝干了两桶水后,交给三皇姑一根木棍,叫她在水桶里一搅,立时清水满桶。从此以后,三皇姑每天挑起空桶在外面休息,进门之前,用木棍一搅,水便满桶了,省去了好多力气。时间长了,这件事被国王发现了,三皇姑被关了起来。这天,她无意中把木棍一晃,木棍变成了一匹白马,三皇姑骑上白马腾空而去。出了卞城,过了卞桥,在陪尾山下留下了七十二个马蹄印儿。说来也怪,每个马蹄印儿都冒出了一个泉眼,后来就成了泉林的七十二名泉。 ?

  来到泉群景区,就进入了一个百泉竞涌、璀璨夺目而又清幽静谧的人间仙境。?
  看吧:红石泉汩汩作响,泛起的丹砂映得泉水血红;珍珠泉吐出串串晶莹的水泡,摇曳着袅袅上升;双睛泉那双又圆又大的眼睛,怯怯地望着游客不太熟悉的脸孔;趵突泉那刚刚穿透岩层的力量,搅得泉池像滚开的锅正在沸腾;淘米泉中细腻的黄沙,犹如小米般正随泉花翻滚;黑虎泉湍急的水流,正喷花吐玉般向上狂涌……?
  那一股股、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水珠,一路奋力拼搏,直到冲出了千尺岩层仍还保持着它年轻旺盛的精力,呈现出一派喷薄而出的雄伟气势。
  泉池中的水四季不断,清澈见底,沁人心脾。水底铺满了翠色的荇藻,水面上被微风荡起阵阵涟漪,水藻飘曳着,映得泉水碧青的可爱。
  来到泉边,可以蹲下来,掬起一捧泉水,亲吻一下这来自地心的清凉。这纯静的泉水,能涤净尘世的一切烦扰、心头的万般积垢,可使你脱却尘缘,忘掉自身的存在,忘掉时间和空间,融于大自然,进入禅的意境。?

  泉水汇成的溪流缓缓地流淌着,溪水也是清洁可鉴。它那喃喃的流动声,似乎在低声轻诉那历史的记忆和宇宙永恒的秘密。?
  “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泉林的泉它是一股源远流长、贯通古今的圣脉之源。?
在这里,大大小小的泉喷薄迂回,珠联星列,“穷古至今,澄清见底,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元王宠《观泉亭记》)。五步成溪,百步成河,泉溪相连,滔滔不绝。汇成了儒家文化的摇篮——泗河,儒家文化也就有了一个代名词——洙泗文化。?
  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泉林,站在陪尾山下望着潺潺的流水,想到了天道运行之奇妙,慨然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叹息。   ?     
  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上的很多遗迹都已不见了踪影。只有这清澈的泉水还是那么鲜活清亮,永不疲倦地流淌着,孕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为我们保存着这一道永不泯灭的圣脉之源。?
那株古银杏已经矗立了一千多年了。虽然它经历了那么多的雨雪风霜,却也依旧是郁郁蓊蓊,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片苍翠之色。一群不知名的鸟儿,在伞盖般的树冠之上来回盘桓,此呼彼和,唱个不停。它们似乎也在惊叹这瑰丽的泉景。?
  银杏树旁那座镌刻有康熙《御制泉林记》的赑屃碑巍然屹立。清朝初期,清政府为了统治的需要,强调以文治国,尊崇孔孟之道,提倡程朱理学。以开“博学鸿词科”等方式笼络了大批的汉族士大夫阶层为清政府服务,形成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康乾盛世”。为了表示对孔子及儒学文化的崇奉,康、乾二帝多次到曲阜谒圣,并溯泗河而上前来泉林追寻圣人遗迹。?
  康熙在《泉林记》中满怀深情地写道:“夫天地之终穷,流水之出于天地者,亦无终穷。圣人之道,川流敦化,万古不息,与天地流水同其无终穷焉,其何能已于予怀耶?”这表达了他对儒学文化的无限景仰之情。
  乾隆对泉林更是情有独钟,八次驻跸,留下了赞美这圣脉之源的诗文一百五十多首(篇)。?

  虽然已是深秋,陪尾山上依然林木茂盛。一丛丛的火炬树呈现出火焰般赤红的颜色,衬托的满山松柏更显得特别葱笼茂密。
  站在陪尾山上纵目脚下的紫锦湖,湖水碧波粼粼,乾隆行宫遗留的石舫静静地泊在岸边。湖岸上植满了垂柳,一排排叠翠成行。水随风动,柳因水漾,再融入一抹白云,簇簇人影,画面真是生动极了。  明代邑人、曾任河北肃宁知县的陈考曾写有一首诗:??

              宦游南北地,只是爱泉林。
              树密红尘远,川澄道脉深。
              僧吹有孔笛,客抚无弦琴;
              愿借天边月,常临涧下阴。

  来到泉林,望着泉水那奔泻不息,匆匆而去的身影;思忖着泉水那时隐时现,千回百转的神韵;谛听着泉水那清新悦耳、响脆撩人的声音,如品诗韵,如临仙境,使我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所以,我也要说:?
  遍游南北地,最爱是泉林!
?
发表于 2006-9-18 11: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美丽的泉 林,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9 10: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泉,天下有名的也真的不少。像济南历下泉群、杭州虎跑泉、无锡惠泉、北京颐和园的玉泉、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泉林的泉与这些泉相比,无论从水质上还是水的流量上,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___________
这一段,起承转合好!

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泉林,站在陪尾山下望着潺潺的流水,想到了天道运行之奇妙,慨然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叹息。  
_________
这一段话是孔子在尼山说的,不是在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2 18: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在泉林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叹息,这不是我的杜撰,有乾隆皇帝的御笔"子在川上处"为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2 00:32 , Processed in 0.04237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