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8840|回复: 7

后赵皇帝石勒与邢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5 18: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赵皇帝石勒与邢台


/牛之问

高平陵是后赵皇帝石勒的帝陵,也是史料明确记载位于河北邢台的一座帝陵。因为“虚藏”,高平陵从营造伊始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给后世留下无尽的猜测与奇想。石勒充满传奇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为邢台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从奴隶到皇帝的羯族神话

公元四世纪,邢台在战火纷飞里迎来了辉煌,这次定邢台为国都的人是一个叫石勒的羯族皇帝。因“国”在赵地,为与匈奴贵族刘曜建立的前赵区分,史称“后赵”。
石勒原是山西上党武乡人,少年时,曾随乡亲在洛阳做买卖,一度逃荒于雁门,也曾在武安为人佣耕,还为乱军抓去,卖给山东仕平财主师欢家作奴隶。石勒志向远大,骑马射箭,武艺精通,胆识过人,善于相马,一来二往,就和管马的汲桑交了朋友。乱世出英雄,石勒和汲桑起事,召集十八个穷苦人组成小骑兵队,纳汉人张宾(注)为谋士,一路冲杀,挫败了所有的对手,统一了北方。
石勒转战南北,居无定所。张宾认为“流行旅,人无定志,难以保万全,制天下。”他建议“邯郸、襄国,赵之旧都,依山凭险,形胜之国”,选择其一,广聚粮储,则“王业可图”,石勒“于是进据襄国”(《晋书》石勒载记)。襄国就是现在的邢台,因赵襄子迁邢而得名,治所在今天的老城区。
公元319年,石勒即大单于、赵王位,荣登皇帝宝座,改元建平,依张宾之言,定都邢台。
从奴隶到皇帝,这是一个质的转变,也验证了陈胜那句话:“王侯将相哪里一生下来就是呢!”
石勒出身于贫困家庭,没上过学,不懂汉字,却明白事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石勒十分重视人才,在城四门建立了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几个学校,还亲自到太学监考,对优秀者加以褒奖。
石勒定都邢台时,城池破败,原有的赵都建筑几经沧海,早已荡然无存。石勒按周礼建宗庙社稷灵台,营造东西官署,历十八年完成了都城的建设。这是邢台历史上第五次定都,也是邢台历史上最为清晰的都城。
据《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后赵邢台的都城周长九里十三步,四角有子城拱卫,名“建平大城”。都城建四门,在永丰门摆上从洛阳(西晋国都)拉来的铜马和翁仲,在城内修造正阳门、端门、建德殿、太武殿、徵文殿、单于庭、东堂、西阁、崇训宫、百尺楼、后宫等宫殿群。其中太武殿基座高二丈八尺,用名贵的大理石铺设装饰,下面是暗藏的房间,可以盛下五百名卫兵,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
巍峨的太武殿,东西长有七十五步,南北长有六十五步,漆金的瓦当,纯金的柱子,纯银的楹联,珍珠的帘子,玉石装饰的墙壁,富丽堂皇。太武殿造好了,邺城(今河南临漳)的东西两宫同时完工。石勒命人把巨大的晷影从西晋的国都洛阳拉来,摆在单于庭上,用来观测日影确定时刻。命工匠把三十九个功臣的画像雕刻在石匣子上,放在建德殿前,以感念他们的功绩。第八殿显阳殿后是灵风台,是遴选宫女的地方。后宫一万多宫女穿着华丽的衣服,赏玩着无数的珍宝,其中女官分八等,嫔妃规定了名称和级别:昭仪、夫人、淑仪、美人视男等。城外有明堂、太学、灵台、桑梓苑、沣水宫等附属建筑群。石虎当政时期,还动用数万役工,修建洛阳和长安的宫殿,并把洛阳定为“南都”,设置行台。
国家强盛了,自己又是皇帝,石勒一激动,干脆把山西老家的羯族百姓全部搬迁到邢台来,把朝臣官员包括贵族三百户迁至城内崇仁里。这条胡同现在叫崇礼街,墙边散落着风化了的抱鼓门墩和上马石,古韵犹存。邢台老城区和后赵的都城有关联的,大概就剩下这条街巷了。
石勒和众乡亲把酒言欢,却不见儿时的邻居李阳,就问“李阳怎么没来啊?”原来以前为沤麻坑两人有过争端,李阳知道石勒做了皇帝,怕石勒计较,当然不敢来邢台了。石勒派人请来李阳,见面抱住李阳的胳膊笑道:“往日我吃过你的拳头,你吃过我的拳头,现在我俩扯平啦。”李阳很感动,就做了石勒手下的一员大将。
后赵的疆域,东至东海,北至辽宁,西至甘肃,南至江西。后赵时期的邢台,有着好几十万的人口,生活居住着汉、羯、匈奴、鲜卑、氏、羌、回回等族人,大街上随时可见深目高鼻卷头发拉着骆驼的波斯商人。有人说,中原汉人自石勒以后极少有纯正血统的,纯正的汉人在石勒以前就已经南渡东晋,他们的后代据说是现在福建一带的客家人。
这时候,一个叫佛图澄的印度高僧,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携带异域神秘的佛教文化,嬴得石勒信任。佛图澄住锡邢台,在城北的达火泉开坛作法,呼风唤雨,令石勒钦佩不已。石勒与其侄子石虎把他当国师供养,于是邢台、邺城、洛阳等赵地佛寺骤增,和尚云集,佛图澄在华弘法的目的终于达到。
石勒有自知之明,非常谦虚。石勒设国宴款待高丽(今朝鲜)使臣,酒到半酣,石勒便问大臣徐光:“你看我能和前代哪个皇帝相提并论呢?” 徐光说:“陛下您应该高过汉高祖刘邦,比您高的仅仅是轩辕黄帝。”石勒笑道:“人应该有自知之明,我没有那么大的功绩,和光武帝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假如我能遇到汉高祖,我会向他俯首称臣,与韩信、彭越同列比肩呢。大丈夫做事要光明磊落,可不能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欺负孤儿寡母篡夺人家的天下!”群臣听罢,对石勒诚服极了,都跪下高呼万岁。
繁华的邢台,香烟缭绕,富庶的后赵,令人向往。
但是,后赵的都城很快地消失了,就像儿童在沙滩上堆起来的沙模一个浪头把它推平一样。
石勒死后传位于太子石弘,石虎杀死石弘夺取了帝位,后赵就变了味道。石虎死后,石氏家族为争皇位内讧,相互残杀,直杀得天昏地暗,同归于尽。石虎的养子冉闵是汉人,恨透了羯人,干脆一把大火烧了邢台,都城宫殿顷刻化为乌有,邢台数十万百姓在战火中流失殆尽,邺城里石虎后宫的数万佳丽被分食吃光,一个强悍的羯族从此在中国历史上灭绝消失。后赵昙花一现,在血腥里瓦解迸散。
公元351年(后赵永宁二年)4月,石勒的儿子石祗被杀死,后赵灭亡。次年,冉闵战死,后赵传国六玺为东晋(注)所获。
后赵以后,邢台从辉煌的国都跌落沦为普通城镇,从此没有了帝都气势。

密葬的石勒

公元333年,即后赵建平四年四月的一天,天空晴朗无风,忽然塔上的一个铃铛独自响了起来,佛图澄大惊,对众人说:“国家将有大丧,不出今年了。”预言石勒将要驾崩。
这年六月,石勒从邺城巡视刚落成的沣水宫回来便一病不起,在都城邢台的西阁调养。
到了七月,石勒病情加重,石虎严密封锁消息,不让石勒的皇子们前来看望,连大臣也禁止入内。石勒病危,自感大限将至,遂口授遗嘱:“我死后三天可以下葬,三天之内禁止民间的嫁娶,祭祀,食肉,在外的守将和官员不准前来奔丧。送葬时不许浪费,只准用普通车辆。坟墓中不许陪葬珍珠,金银和宝物。我死后,儿子们要吸取司马氏兄弟内斗导致国破家亡的教训,要互相谦让,和睦共处。”
几天之后,戎马一生的石勒病逝,享年六十岁,在位十五年。
石勒驾崩后的第三天深夜,八口棺材同时从邢台的四门出发,朝东、西、南、北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向进发分埋在山谷的深处。具体哪口棺材里装的是石勒,没有人知道。也就是说,石虎遵石勒遗嘱秘密安排葬礼,命令送葬的仪仗卫队深夜从邢台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方法下葬了石勒。
过了十二天,石虎正式发丧,丧礼非常隆重,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儿子做挽歌郎(注),然后把一口空的棺材抬到邢台城外十五里的地方虚葬,称“高平陵”。
古代帝王多在生前不惜劳民伤财极尽奢侈建造陵寝,石勒作为后赵开国皇帝生前即无此举,临危嘱命薄葬,丧事从简,其发丧之速更是亘古未有,在丧葬史上传为千古佳话,也成为帝王节俭的典范。
石勒死后,他的长子石弘继位。没过多久,石虎废掉石弘自立为王,迁都邺城,称元建武。
邢台的佛图澄对这一切了如指掌——他有一种本领,用麻油混杂胭脂涂抹手掌,千里以外的事,如在目前。佛图澄又可以听铃响动的声音判断是非。
十五年一瞬间,这时已是建武十四年(348年)了。佛图澄在殿中久久地注视着佛像,自言自语一番,转身对弟子法祚说:“戊申年(348年)祸乱始萌,己酉年(349年)石氏就该灭尽了。我要在其未乱之前,先行化掉。”徒弟非常悲伤,悄悄为他准备后事。
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佛图澄安然坐化,享年一百一十七岁。
传说佛图澄身上左乳旁有一孔洞,能通彻腹内,有时他把肠子拿出来用水洗洗,然后再放进去,用棉絮堵住。如果夜间要看书,就把棉絮拔去,洞中放光,一室通明。世间的一切事情,都瞒不过这个印度的高僧。
羯族最早来自波斯,依附匈奴后与汉民杂居,过着游牧的生活。石勒攻陷前赵的国都长安,俘虏了前赵的皇帝,兴奋之余,曾经和石虎巡游了天下第一陵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南依骊山,北临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陵周围陪葬坑众多,内涵丰富,规模宏大,空前绝后。从秦末项羽开始,秦始皇陵就遭受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乱世军阀的频频光顾。
也许从始皇帝的陵墓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石勒下决心生不建陵,死不张扬,以免后人的侵扰。石勒按汉族风俗实行土葬,密不发丧。石勒具体埋在什么地方,也许只有石虎和佛图澄两个人清楚。
《晋书》载:“(石勒死后)夜厝山谷,莫知其所,备文物虚葬于襄国,号高平陵。”《资治通鉴》载:“戊辰,勒卒。……夜,以勒丧潜瘗山谷,莫知其处。巳卯,备仪卫,虚葬于高平陵,谥曰明帝,庙号高祖。”
从上述两段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看出,石勒的公开陵寝是高平陵,高平陵是在石勒秘密下葬之后的公开陵寝,是一个掩人耳目的陵墓。
石勒生前曾说:“武乡丰沛是我的故乡,我百年之后,应当魂归故土。” 可见,魂归故土是石勒的愿望。石勒的真正陵寝所在,应该是其“丰沛”地。
石勒殡丧队伍殓分八路进入太行深山。今山西传石勒墓有三处,即山西陵川、榆社、武乡。另外五路墓址永远沉在岁月的水底,没有人知道。

疑冢虚藏,避开了盗墓贼的光顾,石勒反而享受到“入土为安”的宁静。以后南燕的开国皇帝慕容德和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欢以石勒为榜样,均采取先期密不发丧、而后再行疑冢虚葬的形式,因此慕容德的东阳陵和高欢的义平陵与石勒的高平陵一样不知所在,成为千古奇谜。


寻找高平陵

河北邢台石勒墓(即高平陵)已属“虚葬”无疑,高平陵是公开的石勒陵寝。经过1600多年的岁月冲刷,高平陵有没有痕迹?墓址在那里?有没有文化遗存可以证实?若干年前,邢台市的西北方向十华里的地方李马村北曾出土一石棺,据说是石勒墓,但没有墓志铭一类的相关文字确证。
按照史书的记载,高平陵在邢台城十五里的地方,那么这个城十五里的地方在现今的什么方位?
从李马村往西二华里,有三个不大的村庄,一个叫做东高村,一个叫做西高村,一个叫南高村。东西高村相距一华里,中间是一片开阔平坦的耕地,南端是牛尾河的支流小黄河的上游,支流前的东西大道,是古代邢台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村后不远的地方是隆起的丘陵,村庄因高家坟而得名。这个高家坟,从史书记载的位置看(古代的里数与今天所称的华里有些差距),应该是石勒公开埋葬的地方。
据西高村村名碑记述,明朝前该村东有官宦坟墓,称高家坟,吕姓、梁姓、刘姓三姓给高家看坟,村名福家庄。明朝靖难之役(注)后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以高家坟所处方位在西更名为西高村。看坟户又叫守陵人,是指旧时专职替死去的皇帝和王公贵族守陵护坟的人,他们往往全家安居在坟地周围并世代为死者看坟。
守陵户最初以亲军为主,一是皇帝配备卫队为先帝守陵,有的皇帝死后,他的卫队的亲兵会主动到坟地守陵,二是皇帝赏赐卫队为王公贵族守陵,或者贵族王府的杂役为王公守陵,也有封疆大将的部下自愿为其守墓,世代传袭。隆尧大唐祖陵有守陵户的记载,但守陵户断代没有传袭下来。高家坟的守陵户虽然传袭下来了,但是吕姓迁往山西,刘姓不知下落,东高村目前仅有梁姓下传,另有数户在很久以前搬迁到城外南小汪。
在东高村,我找到了梁姓最大岁数的一个老人。现年79岁的梁坤对我说,东高村以前叫福家庄,他们梁姓是土人(明朝迁民以前的当地居民),祖辈看守高家坟,只知道墓主是个大官,具体姓不姓高不清楚,高家坟在他爷爷以前就是耕地,没有坟头。梁姓原有家谱,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去南小汪梁姓本家查找家谱未果,梁姓家史断代,从此失去了确证高家坟的线索。
石勒墓与“高家坟”连在了一起,就让人突然生出一种猜测:高家坟难道与后赵的皇帝石勒有关,可不可能是帝陵呢?一位专家私下曾经透露,一些民间口口相传的地名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身份等级极高的帝王将相死后,一般都有皇家安排专人看守坟茔,陵户在陵区附近居住耕作,负责看守园寝、供应洒扫的工作。随着这些看坟户的繁衍,在墓葬的周边地区就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村落,这个墓葬所在地的称呼及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被口口相传了下来。
据东高村上年纪的人讲,高家坟的开阔地上有石人石虎石羊等石像生。早在解放前夕,开阔地里有石人像一尊,石虎一尊,石羊两尊。1975年左右,东高村从两村的地界里运走了躺在地里的石人像,生产队盖房当柱子用。生产队解体的时候分给了农户,以后不知流失何处。
石人像有一丈高,是手持方戟的武士,方脸垂耳,深目高鼻,面有虬须,双层下颏,保存相当完好。石人像因为早年倾仆在地,目标缩小,文革期间免遭破坏。
石虎和石羊有半拉露在地上,随着岁月流逝,农民耕作,石虎和石羊最终沉在地面以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帝陵前神道两侧的石兽一般可以分为祥瑞、祛邪两大类,獬豸、角端、麒麟、朱雀、骆驼、象、马为祥瑞之物;辟邪、狮、虎、羊等为祛邪之物。就目前所知,中国古代冢前列置石虎,以霍去病墓为最早,唐代武则天开始陵前置石狮。后赵石勒病逝比唐朝建立要早285年,高平陵石像生的建制不够完善,显然没有狮和象一类的瑞兽。
在西高村,路边散乱摆放着数块风化了的石构件,一个是半段驮龙碑帽,另外是线雕莲花的石块,六十公分见方,厚约二十公分。村民说,那是高家坟上的石香案,这样的石桌面村里大概有十几块。令人称奇的是,村边的小庙里居然摆放着高大的须弥座。这个须弥座,应该是古代大型寺院或者陵前的祭台,以明朝仅数户人家的的福家庄,不可能拥有这样高规格的东西。
驮龙碑帽因年代久远而风化严重,碑体上的铭文应该是解读历史的密码,可惜碑体早在数年前就不知去向,莲花桌面是否是祭祀所用?须弥座又是来自何方?似乎又是一个谜团。
从图案和风化程度分析,高家坟所遗留的墓前石物比隆尧唐陵的石物年代更为久远。
在两村中间大路以北的耕地里,村民都说曾有过塌陷的大坑,并确认那里没有打过土井或机井。这个位置,在神道的北端,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古代的丧葬建制,这个地方应当是墓室所在的位置。
那么,塌陷的地方会不会是高家坟的墓室,高家坟的墓主人又是谁?遍查史料,邢台历史上没有任何高姓官员葬在这里的记载,明朝以前的福家庄和迁民以来的附近村庄也没有高姓的人家。从碑帽风化的程度来看,坟墓的存在至少在一千年以上,墓主人不会是普通官员。从村民描述的石人的相貌特征和衣着来看,石翁仲是古代陵墓前的非汉人形象,应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不是汉人。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高家坟是俗称,它的学名应当是“高平陵”。高平陵就是后赵皇帝石勒的帝陵。如果高家坟的墓主果真是后赵石勒,无疑将会填补关于后赵石勒虚葬高平陵的考古空白。
高村后的丘陵,以大小不一的红色的河卵石构成,俗称“武士房”或者“五十房”,两侧的地貌则是青石构成的丘陵。“武士房”或者“五十房”或许有什么含义?史料以“备文物仪仗”结束对高平陵的记载,也就是说,虽然石勒留下遗嘱不要厚葬,但是石虎还是完全按照帝陵的规格建造石勒的衣冠墓,有封土宝顶,墓室陪葬文物。陵区有石刻造像,象征皇帝的仪仗。陵前有高大的墓碑,记述石勒的生平和业绩。墓碑前有雕工精细的大型石祭台,后赵的君臣,每年在高平陵公开祭拜他们的开国皇帝。
高平陵还分派了守陵户,世代在陵区上香祭拜,负责陵区的卫生工作。虽然后赵昙花一现,朝代更迭,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接近丘陵地带的后赵帝陵。史料明确记载的“虚葬”反而避免了盗墓者的光顾,进而保证了帝陵的安全。
历经1600多年的岁月冲刷,高平陵没有了任何痕迹。

注:
张宾(?——322)——自孟孙,赵郡中丘(今邢台市内邱县)人。中国历史上谋士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辅佐石勒建立后赵。
挽歌郎——挽歌是古人送葬时所唱的歌,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汉魏以后成为朝廷规定的丧葬礼俗之一。歌手通常是从贵族子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少年。
东晋(317——420)——西晋被灭后司马氏南渡长江重建政权,都城建康(今南京),与后赵对峙,史称东晋。
靖难之役——明朝燕王朱棣与其侄建文帝朱允汶为争地位进行的长达四年的战争,河北一带是主战场。
参考文献:《晋书·石勒载记》
《资治通鉴》
《高僧传·佛图澄》


联系地址:河北省邢台市邢州北路186号顺德农机小区94602
邮政编码:054001
联系人:牛之问
联系电话:15933372307


[ 本帖最后由 nzwabc 于 2007-10-5 18:16 编辑 ]
发表于 2007-10-5 18: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次有区邢台出差的机会,可终究没去成,下次一定不会放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来邢台!邢台的文化底蕴很深,来了邢台一定会感受到北方的壮美。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5 20: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zwabc 于 2007-10-5 20:22 发表
欢迎来邢台!邢台的文化底蕴很深,来了邢台一定会感受到北方的壮美。呵呵!

先谢谢了。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5 21: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5 22: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6 1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8: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请给与拙文指教,不知道是否适合于贵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01:09 , Processed in 0.06251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