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5528|回复: 4

一路向西,直到天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那里是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相互角力的地方;据说,那里有着与南北极冰川同一系列的冰川;据说,那里有喜欢跃动的冰川,一旦苏醒将摧毁阻挡在身边的一切......

  天路迢迢,那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据说那里除了湛蓝的天、洁白的云、五彩的经幡、跪叩的信徒、无处不在的尼玛堆与六字真言,更有横亘的雪山、神秘的冰川、静谧的圣湖、广袤的荒漠、绵延的草地。人人都在追寻真正的香巴拉究竟在哪里,会不会就在我们即将去探寻的这个地方......



一路向西,直到天堂







    人间天堂然乌湖、
西藏面积最大最宽的来古冰川、中国六大最美冰川之一米堆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与八一地区波密县之间,距离成都1377公里,距离拉萨765公里,这个无论是从成都还是从拉萨出发,都需要在川藏线上历经无数艰险才能达到的圣地,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遥远得无法触摸,神秘得不可临近。据说那里是人神共居的地方,芝麻说,香巴拉的汉语意思就是心中的日月,而那里,正是我们心中的日月,一片神圣的香巴拉。把行囊放进车里,用车轮、身体和脚印,一起踏上雪域之路,一起去走川藏,去然乌、去来古、去米堆,去触摸心中的日月。

    通往天堂的路,总有看不尽的美景;而美景,总是将自己掩藏在无数的艰险和磨难之后。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虹;磨难之后,上苍才会让你看到那无尽的绚烂和精彩。我们这次需要行走的2000多千米的路段,一半以上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峡谷和山脊上穿行,中间需要翻越数座海拔40005000米的雪山,跨过数条江河,一不小心便会坠落深渊或跌入湍急的江流;一路不断的塌方和泥石流更增加了旅途的凶险,有些路段(通麦、怒江峡谷、芒康、东达山等)可能会风、雨或雪随时中断,一堵车就是十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而在堵车的过程中,脆弱的地质条件常常无法承载车辆长时间重压,整条山路上等待通过的的车辆瞬间连同山体一起滑落谷底;而高原气压降低致使车辆轮胎爆炸造成翻车、车辆被山谷中起风时卷落的石块击中等等危险,无时不在我们的面前。在2000多千米的路途中,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弯道或者悬崖旁,藏族同胞插着无数的经幡,祭奠那些因车辆事故栖息在这里的亡灵。

人间天堂,然乌湖


    出发第一天,我们就要翻越折多山,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翻过折多山后,就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区。站在山口,一片苍茫与雄浑,同行的深圳MM忍不住说要高呼三声,结果两声刚完,就看到她顺着山坡上的白塔倒了下去,我们赶紧冲过去把她扶到车上,手忙脚乱给她喂防高反的药。好一会才见她缓过神来,我们都笑道:这真的是应声而倒。在心里,大家都不仅暗自担心,因为这是上天给我们的第一个下马威。
    当晚,我们住在有摄影家天堂之称的新都桥。第二天早早起床,翻过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过理塘、过巴塘,一路美景与艰险并存。在巴塘附近下最后一座山时,天已黄昏,暮色朦胧,天空下起了小雨,能见度很差,仅一车之宽的盘山道更是险情不断。往上看是望不见顶的壁立大山,往下看是斧削似的悬崖,而悬崖下,就是洪流滚滚的金沙江。山道只有模糊的路基,仿若一条刚从悬崖上随意刨出来的一条栈道,没有任何防护,到处都是雨水冲刷造成的塌方,头顶则不断掉下碎石砸在车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车里的人谁也不说话,都默默的看着前方的路,祈祷此时前方不要来车,期待我们平安到达当天的目的地。然而说曹操,曹操到,就在转刚过一个90度弯时,前方突然冒出三台结伴而来的加长大货车,而他们也刚从对面的弯道里转过来,一下我们的二辆越野车和三辆大货车堵在悬崖上一个又小又窄的弯道里,进不能进,退不能退。那一刻,我们和对方所有的人都楞在车里,默不做声不知所措望着对方,沉默了好一会,大家才似乎缓过神来,纷纷打开车门轻轻踏到地上,都生怕自己脚步一使劲,整个山道承受不住突然坍塌。经过简单交流后,双方的驾驶员都回到各自车上,开始发动车辆进行错车,而我们几个相互对视一眼,根本不敢回到车里,生怕错车时一不小心连车滑落谷底,于是纷纷说说要减轻车的重量,心照不宣的徒步走到山道的另一头,站在雨里紧张的看驾驶员们一边摆动头部与对方沟通不断不断旋转方向盘,一点点望前蹭,然后又往后缓缓挪动,大货车不断蠕动身子往崖壁上贴,而我们的越野车不断往悬崖边上挪动,然后缓缓前进,无法通过又一点一点退回去,再挪动,再往前蹭,如此反复,大货车部分车体已经挤在了崖壁上,而我们的越野车每次移动时,右边的路面就会留下倾斜的车轮印痕,车轮刚压上去,路边的砂石不断下泻,发出刷刷的声响,偶尔有大块的石头承受不住压力,跳出路基,跃过悬崖,在山谷间发出巨大的回响,撞击着我们的心。半个小时后,我们的车终于一点点挪过了弯道,浑身水淋淋的不仅挥舞着手里的一切东西欢呼,驾驶员们也纷纷鸣项喇叭,庆祝这艰难的胜利!
    第三天,我们进入了芒康地区,大家一路开着玩笑,路途变得轻松而愉快,当车爬上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口时,我们面对遥远高耸的雪山,啃着水果和面包,庆祝这来直不易的胜利,丝毫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在向我们逼近。跑在最前面的车突然发出一声巨响,车身倾斜并直直冲向悬崖,我们不禁发出尖锐的惊叫,那辆车上也发出了凄厉的呼叫。终于,它踉踉跄跄在地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在离悬崖不到1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我们赶紧停车跑过去,车上一片死寂,半晌,大家才发出不知是哭还是笑的声音。原来,第一辆车上的人由于高原行驶经验不足,在给车胎放气时不能准确掌握气量,放的气太少,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外界气压不断降低,车胎内部压力不断增加,终于在这一刻无法忍受而爆胎,幸亏驾驶员驾驶经验丰富,没有紧急刹车和猛打方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一天,我们的车也在半路突然出现状况,方向盘变得不听使唤,往左边打时居然没什么反应,而在荒芜人烟的雪山上,根本无能为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在刹车没什么问题,大家挑出一名驾龄最长、经验最丰富的伙伴来开,大家都提心吊胆但还是开玩笑的宽慰他说:我们这么多人身家性命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把看家本领使出来!就这样趔趔趄趄一路下山,终于到了左贡县城,把这个伤员弄进修理厂一查,原来我们的车有几颗螺丝不知道什么时候跑掉了,大家一身冷汗!
    二郎山、折多山、东达山、业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一江更比一江险。换了一次减震、补了两次轮胎、不知道废掉多少颗螺丝,第四天下午,我们终于来到了然乌,来到了我们梦中的圣地,来到了这瑰丽的天堂。它,是那么曼妙而壮丽,美得令人窒息,让我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描绘。
    然乌湖区面积22平方千米,湖面海拔高度为3850米。其汉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传说湖水里住着一头黄牛,湖岸生活着一头水牛,两头牛互不相让,结果较量中双双战死,两头牛死后,尸体变做湖两岸的大山,却仍虎视耽耽隔湖相望。然乌,就是因这尸体堆积在一起的然乌湖而得名。而地理学家告诉我们,然乌湖根本不是两头牛相撞,而是三头牛相互顶撞的结果,这三头牛就是喜玛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然乌湖正好处在三条山脉的交汇处。
    然乌湖的具体形成时间大约是在200年前,当时的一次巨大的山体滑坡将河道堵塞,大大小小的泥石流则在峡谷里四处奔腾倾泄,巨大的地质灾害过后,就形成了如今这个堰塞湖,因而它并非我们通常所见的圆形或椭圆形湖泊,狭长幽深,长度达20余千米,宽度则从15千米不等,在枯水季节,有些地方湖面甚至不到1千米。整个湖泊被分为上、中、下三段,每段之间有大片农田、村庄,由窄窄的小河相连,在外人看来甚至不象个湖泊。湖的西南为冈日嘎布雪山,南为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则是伯苏拉山,雪山上那些融化的雪水,就成为了然乌湖的主要水源补给。但就是这个狭长而纤秀的湖泊,却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其湖水一路歌唱奔大海,一直奔向印度洋。
    然乌湖,一个让我们澄静的地方,整个湖区宏大而寂静,没有任何喧哗和嬉闹,没有任何嘈杂和喧嚣,宛若一幅巨型的油画。远处冰川矗立,雪山在眼前高耸,漫山遍野五彩的树林和灌木丛,平坦的青稞地,经幡飞舞的白塔,高高耸立的青稞垛,在田野里自由游荡的马群和羊群,随季节的不同,湖水呈现出或翠绿或碧蓝或灰白等不同的颜色,一切都是那么详和而宁静。走在然乌湖畔,两岸的山岭雄伟挺拔,坡度很陡,好像胡同两侧的围墙,立在狭长的湖边,湖泊中星罗棋布的岩石与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或树影婆娑或薄雾弥漫,让人如进梦幻之境。
    当天晚上,和深圳磨房的平头、越野E族广西大队的翰林在然乌的客栈里胡乱喝了一通工夫茶,看着阴沉沉的天早早休息,在睡袋中祈祷明天太阳和我们有个浪漫的约会,期望能拍到第二天的日出。第二天早早的起床,与前日在途中偶遇的两个浙江小伙一起出发进然乌湖,天还黑黑的,世界是如此的宁静,没有虫鸣,没有狗叫,即便想听到风刮来的呼啸声,也需要爬到高高的山头上。在湖畔,站在山坡顶上,捂着冲锋衣加羽绒服,顶着大风的吹拂,等待夜幕褪去后的第一缕霞光。苦苦守侯的我们,虽然看到班驳的霞光透过云层洒落远处的雪山,虽然看到风在雪山之顶卷起大雪形成的龙卷风柱,但并没有看到令我们心仪已久的日照金山。
    历经千辛万苦和长久的等待,见过寒冷的晨风然乌湖的凄美,却没有见到火红的雪山洒落湖心。也许,然乌只献给我们一个别样的美,献给我们其他人都没有看到的那一面。

洪荒时代的来客,来古冰川


    领略过然乌的日出,我们沿着湖畔向峡谷深处前进,挺进来古冰川。来古冰川是美西冰川、雅隆冰川、若骄冰川、东嘎冰川、雄加冰川和牛马冰川六条冰川的总称,因为它们都围绕着山下的来古村而得名,来古村海拔4100米,汉意为隐藏着的、世外桃源般的村落。而来古冰川也是西藏已知面积最大和最宽的冰川,曾有人说来古冰川与南北极冰川是同一系列冰川的说法。
    进来古冰川,开始还有公路可走,所谓的公路,就是一条毫不起眼的土路,悬挂在悬崖之间,一侧是随时掉落石块的悬崖一侧是随时可能坠入湖中的峭壁。遇到前方来车,在很远的地方就要找地方避让,否则就只有永远堵在那里。而就是这条毫不起眼的土路,却是通往察隅的生命线,因为在著名的麦克马洪线上的察隅,就靠它与祖国生死相连。可就是这样一条艰险的道路,也只有短短一段,接下来的就是下到河边的草地上继续前进。
    到来古,其实是没有路的,我们三台车各自间隔一段距离,以防万一陷车或熄火时方便救援。去过一次来古冰川的翰林用他改装过的巡洋舰在前方探路,溪流和草地缠绵在一起,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溪流和车辙,溪流里是山上融化奔流下来的雪水,车辙里是雨水和泥水,浑浊的水四处流淌,根本分不清哪是河哪是路,也根本无法知道水有多深。每一台车都被主人当成坦克一样开,大家都不知道深浅地在河道里横冲直撞。每个人都只有把车尽可能开快,以免陷进沼泽或发动机进水熄火陷在水里。在混浊一片的水塘里车左右摇摆着前进,水花如巨浪飞溅,车如大海中的一条飘摇小船,时而水漫过半截车身,时而整个车头全都扎进水中,时而泥水淹没车窗,时而整台车浮出水面;而每台车上一会噤若寒蝉,一会又是混乱的大叫大喊。就这样,我们的车队一会在如同沼泽的草地上跋涉,一会在雪水肆虐的河道里冲锋,一会爬过原木搭建的独木桥,一会在巨石堆中爬行;一路的胆颤,一路的心惊,一路的疯狂,为的只是亲眼见到我们梦中的来古冰川。
    当车离开河道,爬过巨石堆,沿着湖边陡峭的小路爬上一片草甸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来古,来到这个与世几乎隔绝的世外桃源。草地上徜徉着绵羊、牦牛和马儿,触手可及的彩虹挂在山间,雪山在四周环绕,冰川在雪山间横亘绵延,而那些久远而神秘的冰川与冰湖就在眼前。其中尤其数发源于岗日嘎布山东端,长达12公里的雅隆冰川最为壮丽,它从海拔6000多米的主峰一直延伸向下,绵延12千米,一直延伸到来古村旁的湖水中。这些冰川在岁月的变幻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冰石、冰柱、冰峰、冰洞,每年七八月,冰川融化后,千吨冰水及冰块顺湖流动,水中冰块蓝绿多彩,形成一个梦幻的海洋。而那黑白相间的中碛又为这壮丽再添几分美妙,这在其它的冰川是很难见到的。
    由于来古冰川坡度很缓,冰舌终端浸在泛灰色的湖水里,冰川融水被终碛围拢形成湖面,最终形成了来古村下的冰碛湖。而更为神奇的是,在来古冰川的冰碛湖北侧,有一道整齐如人工修葺的终碛堤,一堤之隔又天然形成一个湖泊,其颜色呈蔚蓝的,与冰碛湖的灰白色截然不同!原来,在来古冰川的北面,有一个更大的冰川,叫做阿扎冰川,阿扎和来古都是然乌湖的水源。蔚蓝湖泊也是一个冰碛湖,它就是阿扎冰川的遗迹,由于气候不断变暖,冰川不断消融,雪线不断升高,阿扎冰川也在不断向后退缩,现在的阿扎冰川距离湖面已很遥远,所以冰川融化时所携带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已沿途不断沉淀,无法将浑水带入湖中,加上湖比较深、阿扎冰川流量减小、水流速度又很慢,湖底的泥沙也不再会被搅起,所以水的颜色与终碛堤那边的颜色大相径庭。现在的阿扎冰川早已退到一个山垭口的后面,在来古村已无法再看见。
    可惜因为天气原因,我们不能站在冰川上亲身体会它的磅礴,但看到巨大的冰块浮在水面上,看到撩开覆盖的泥沙就是不知究竟有多厚的冰层,看到不知多少万年形成的蓝色冰层在融化的雪水冲刷下露出地表,我们仍然无法掩饰内心的震撼!
同样带给我们震撼的,还有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孩子们在底矮的小房子里上课,两个年轻的教师是从波密来这里支教的,五个年级三十二个学生,却只有三间小小的教室,以至几个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这边三年级的孩子在做数学作业,那边一年级的孩子却在学习声母韵母。
    来古,除了留给我们震撼,还带给我们无禁的惋惜,全球在变暖,冰川在消融,雪山在消失,不知多年以后,来古是否还会存在!

跃动的精灵,米堆冰川


    米堆冰川,离然乌只有20多千米的路程,地处西藏波密县以东110千米的玉普乡米堆村。从318国道川藏线到冰川只有10余千米,从米堆村到冰川下的入口只有几千米。站在峡谷入口处,阳光灿烂得有些耀眼,空气中散发着阳光、白云和欢乐的味道,那山梁上探出头的,就是被喻为中国六大最美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米堆冰川。
    虽然有了来古冰川的铺垫,但每个人还是忍不住发出激动的狂叫。一时间,只听到满耳的鬼哭狼嚎!到处游荡的我们,从未曾见过如此大片的满山金黄,从未曾见过如此灼眼的光芒,从未曾见过如此洁白炫目的冰川。冰川早已无法忍受禁锢的寂寞,从遮挡它的山梁上好奇地探出头来,伸在我们头顶,让我们用目光轻轻的与它抚摩和拥抱!
    混乱的激动中大家早已顾不得行程和时间的安排,原本第二天安排了一天的行程,大家却出奇的一致意见,迫不及待马上要去一览这壮美的风采。沿着被泥石流和洪水洗刷过的河道,我们的越野车冲锋向前,同行的伙伴中有个是丽江人,一个常年生活在玉龙雪山下的年轻小伙,一个常年跑滇藏线带客人进梅里明永冰川的人,此时也象一个从未见过冰川的游人,一边开车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还不停感叹:哇,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冰川,这里我一年跑好多次,但从未这么好运,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冰川!
    河床在行进中已不知所踪,到处是洪水与泥石流扫荡的巨石和肆虐的雪水,车根本无法再前进,在户外旅行中,唯有自己的脚是最忠实而永远不离不弃的伙伴。我们现在就需要用它来丈量我们与冰川之间的距离。一个已经初中毕业但个子矮小看起来似乎只有十一、二岁的藏族小男孩在村口收门票,一人十五元,所谓的门票粗糙得象手工作坊的产品一样。小男孩告诉我们冰川来回需要走六个小时的路。我们一行在河道里跳跃前进,整个山谷几乎难得看到人影,只是偶尔遇到自由自在的牛群和羊群在山谷里懒洋洋跺着方步。望山跑死马,一个小时后,冰川依然离我们遥不可及,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决定单独寻找和开辟一条道路,沿着牛群和羊群走出的便道,我开始孤军奋战,结果路越走越难,越走越险,脚下到处是长满水草的泥潭,一不小心就陷进去,而周围到处是长着粗刺高达两三米的灌木,往上看只能看到蓝色的天空,周围只有密密麻麻的灌木,林子里静得只能听见树枝划到衣服发出的声响和自己剧烈的心跳,前面已没有路可以行走,此时我听到芝麻在远处大声呼叫我,但我的回答很快在浓密的林子里飘散得无影无踪,她根本听不到我的回音。此时想退回去已不大可能,因为我已经走了起码半小时,唯一的选择只有从灌木最下面的空隙中钻出去,一直走到河道边没有多少树林的地方,于是我不得不放下身段弯腰屈膝,把冲锋衣拉到脑袋上把手缩进衣服里不让一点肉体暴露在外面掩护自己,象羊们一样向外突围,顾不上各种树刺的拉扯和挽留,也顾不得脚下的泥潭和水草的殷勤,近二十分钟,终于连滚带爬滚到了河边,看到了焦急的芝麻。
    此时我们的队伍已分成了几拨,来自深圳的闲云体力最好走在最前面,不断在远处向我们招手;我们则在中间,招呼最后面要死不活的左右手妹妹,走过一片草甸,走过一个叫米堆的小小村庄,米堆冰川的名字就是我们身旁这个叫米堆的小村子而得名。村子前面是一片开阔的河床,河床的尽头是一座小山,小山的背后就是那高高耸立不停召唤我们的米堆冰川。
    在高原上,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当我们艰难的穿过河床时,小山已不再小,高高矗立在我们眼前,为了不做剧烈的爬山运动,我们沿着河水冲刷的河道行走,一边是随时可能滚落垮塌的山体和石头,一边是湍急的河流,我们不断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攀爬跳跃,跌跌撞撞爬到小山背后,结果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心里充满了绝望,一片巨大的湖泊阻挡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无法直接到达冰川,此时要想走到冰川,唯一的选择是沿着湖岸绕进去,而这一绕,对已经体能消耗殆尽的我们来说至少还要四十分钟。此时时针已超过下午五时,冰川顶上也开始刮起了大风,蓝天正在慢慢隐去。如果继续前进,即使走到冰川上,我们也可能因风雪弥漫什么都无法看见,而且回来的道路同样艰险,如果时间太晚,安全是个很大的问题,虽然芝麻一再要求进去,可我依然阻止了这种极为冒险的想法和举动。因为米堆冰川,并不是一条简单的冰川,而是一条能够跃动的冰川,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而中国四万六千多条冰川中,也只有它和南迦巴瓦的则隆冰川具有这种特殊的技能。最近的一次记载是1988年7月15日深夜,这条冰川就曾经突然跃动,断裂的巨大冰川末端瞬间砸入冰湖之中,使冰湖水狂涌而出,成千上万立方水几分钟内裹挟着泥石流翻滚而下,冲毁川藏线上大小18座桥梁和42公里路基,使这条藏东唯一的生命线中断半年之久!
    我们呆呆坐在湖边的石头上,看着这壮美而洁白如玉的冰川,看着它落差近800米的冰瀑从天而降,看着它坍塌的地方那些存在了几十上百万年的冰雪发出幽幽的蓝光,看着它冰舌长伸。这条中国最大的季风海洋性冰川,虽藏在西藏的崇山峻岭之中,却享受着印度洋的滋润和呵护,每年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沿着雅鲁藏布江和察隅河谷北上,深入这高山峡谷之中,带来大量降水(雪),于是在这个米堆的村庄后,诞生了这个巨大而壮美的精灵!
    那迷人的冰瀑奇观,也只有在米堆等少数地方发育得那么完美。米堆的冰瀑,因米堆冰川补给丰富、消融迅速才得以出现,如果消融过快补给不足,这冰瀑就会断裂,形成悬冰川;如果补给过快消融不足,我们看到的就不是冰瀑,而是一片冰雪天地。
    在山头静静发呆,突然发现两只不知名的动物沿着河道奔跑,一直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到达河的这边,可它们终究没能找到合适的地方,不得不沿途折回,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它们无法过来,我们也肯定无法过去,幸好我们及时终止了冒险过河的举动。
    回来的路上,芝麻累得躺在河床的石头上不愿意动弹,一半是因为劳累,一半是因为没有到达冰川之上的沮丧。虽然我也心犹不甘,但安全却最为重要,然而我心中却下定决心:米堆,我总有一天还会回来!
    回望渐行渐远的然乌湖、来古和米堆冰川,内心充满了依恋不不舍,这个鲜为人知的香巴拉,将会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慰籍我们在都市里寂寞的灵魂,装点我们的梦境。


作者简介:绿豆、芝麻,一对懒驴,常晃荡于西部,乐于在云、贵、滇、藏、川、桂等地流
         窜!偶尔敲击键盘涂鸦、提着镜头充数,将所见所闻发送到《汽车旅行》、《中

         国旅游地理》、《新生活》等国内旅游书刊占一角落!
       BLOG:http://blog.163.com/lvdouzhima/
       QQ:609406499



[ 本帖最后由 绿豆 于 2007-9-14 10:03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4 18: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豆的美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0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有图会更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9 17: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等等,等偶忙完再来发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0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文章,这景就错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00:48 , Processed in 0.05224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