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东方旅游文化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姜琍敏:大豫与张謇

发布者: 赵日超 | 发布时间: 2025-9-21 17:09| 查看数: 18073|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大豫与张謇

   姜琍敏

mmexport1758446065803.jpg
  【作者简介】姜琍敏,一级作家。曾任《雨花》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现为江苏省散文学会会长 。 1976年迄今,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逾五百万字。主要出版有长 篇小说《独上高楼》《女人的宗教》《心劫》等12部;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随笔集《愤怒的树林》《红蝴蝶》《禅边浅唱》等24部。多次获奖。


  欲说大豫,我得先说说南通——那个留给我特别美感的地方:啬园。

  这啬园可不简单,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謇先生寝陵及其家族飨堂(祠堂)所在地,因张謇字季直、号啬庵而得名。

  原以为会看到一个精巧的小园子,再没想到南通还有这么一派幽深雅致、极富原生态意趣的好去处!

  建于1924年的啬园,广逾500多亩,且花木森森,鸟鸣啾啾,水汽熏然,扑面便觉一股股清凉浓郁的森林气息,几让我以为入了桃源。园中还有张謇当年手植的百年紫藤和广玉兰、珙桐、日本柳杉、红豆杉、柞榛、杜仲等珍稀树种200多种,总数竟万余株。

  张謇无疑是南通的骄傲,作为一生躬奉“父实业、母教育”理想,并“强毅力行”一生的晚清著名状元,张謇曾被毛泽东目为中国近代轻工业的先驱巨匠。他的功业,从啬园内的一幅柱联上就可见一斑:“啬于己丰于世避趋义利德才堪配双元誉,园营邑林营山经略乡邦名实允称第一城”,高度概括了自甲午战争后,这位状元、翰林一门心思在长江入海口的南通等地,兴实业、办学校的煌煌行迹。

  而说到张謇兴实业、办学校,也就自然要说到大豫了。大豫是南通市如东县的一个镇子,其南与通州湾接壤,北与洋口港毗邻,是如东县陆上的东大门。这大豫镇向称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更是与张謇有着不解之缘。其镇名,即因1916年张謇在此创办的“大豫盐垦公司 ”而来。

  大豫盐垦公司成立后,张謇投资 150 万元,在一望无际的海滩上修筑长堤巨 坝以御海潮台风侵袭,匡围垦殖滩涂 13 万亩;并延聘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在 垦区开挖深沟亮渠,排盐爽碱,建造农田 。根据工程规划,张謇按地形地貌,把全公司土地分为大小 17 区,其中境内 11 个区,每区都筑一条濒海大堤,堤中又分“贯 ”作堤,堤面叠实整平,可充交通大道 。堤之外,还有 2 个港口,5 条河流;堤之内,有干渠、支渠,渠道通过堤身下面涵洞与出海河港相通,港口则有御潮防浪节制闸 。张謇又引进美国优良棉种,从崇明、启海等地招募农民到垦区种植棉花, 为纺织厂提供原料 。后又开办轧花厂、织布厂及合作社 15 所,学校 9 所 。虽说是个公司,但当年全公司即有 4500 户 2.75 万人,可见其规模之盛 。须知,原先大豫一带只是个大草荡,仅 100 多户人家居住,且居住较为分散。

  如此,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镇上已有了几条热闹的街道,成为当时几个乡的文化、经济中心 。1958 年,大豫人民公社宣告于此成立,后改为乡、镇;2009 年 5 月,大豫又与兵房镇合并,至此形成新大豫镇辖区。

  抚今思昔,大豫人民自然对张謇怀恩不已。为纪念张謇对大豫所做贡献,1994 年,当地群众集资在镇区中心树立一座张謇铜像,为张謇到大豫盐垦公司 视事情景,高 2. 15 米、重 1.30 吨,铜像立于坐北朝南方形陵台之上,由著名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民族实业家张謇”。是年11月,铜像落成之日,张謇之孙、著名书法家、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张 绪武先生亲临剪彩。

  确乎,只有到了大豫,到了南通,一般人才可能真正明白张謇对这块土地具有何等意义;亦可能再没有什么地方对待自己的历史文化名人,能如大豫人和南通人对张謇那样崇敬、膜拜、引以为豪甚至奉若神明 。在南通很多地方都能看到 张謇的铜像,而且南通市还有一所以张謇命名的张謇企业家学院 。毫无疑问,这首先因为张謇就是南通人;其次,即其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张謇的精神理念和煌煌 一生的核心价值观,决非高蹈于虚空的玄思怪想,而是可触可摸、可效可行的实 学,因而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乃至后世,也毫不失其现实意义。


  在近代中国史上,有许多知名人物生前便和一个地名连在一起,康有为被叫做康南海,李鸿章被叫做李合肥,梁启超叫梁新会,而张謇即叫张南通 。据了解, 在这些人当中,真正与自己故乡关系密切,在故乡开创了惊世功业,惠及后人的只有状元实业家张謇一人 。无怪林语堂会称颂他为“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的人间精英 。而南通人对张謇的崇拜之情决非仅发乎于言表或招摇为幌子,实乃已烙印于心而疾力于行——今日南通乃至大豫的实业发展等累累硕果便是明证。

  想张謇先生地下有知,亦当为自己的实业传承,以及能有而今这班出息的后辈而开怀于九泉吧。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9-22 17:17 , Processed in 0.14965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