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南方日报高级编辑,国家一级美术师,南方书画院副院长。
王永——
赵晓苏的禅画笔墨精湛,造型独特而生动,题句妙趣横生,让读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感染禅的智慧。
多年来,晓苏淡泊自持,在艺术领域默默耕耘和探索,正是因为晓苏具备多方面的深厚素养,他的禅画才能在岭南绘画中独树一帜。
刘小毅——
晓苏兄是位严谨认真的画家,他的画若似轻松随意,通俗恬淡,其实他每创作一幅作品,都会精心构思、工于布局、善于变化。注重巧思与谐趣,追求妙语与神韵,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观照,是一种智慧的人生禅性。
黎展华——
看赵晓苏的禅画,如沐春风,顷刻间就把我们的身心感化了,心识似乎在画境中无限绵延,感觉到墨海中注入了精神,笔触下描写出神韵,尺幅中脱去了俗气,混沌间放出了光明。
赵晓苏——
画画是一个艺术品酝酿的过程,要深思熟虑,把握好构思、构图再动笔,然后才谈得上笔墨的营造,创作一幅满意的画作非常不容易。当然,也有一挥而就让人叫绝的作品,但这种准备是你看不见的,功夫形成在日积月累的磨练中。
画什么不重要,画得好才是本事,艺术不能轻描淡写,笔墨的大气形成在凝练的造型中,是艺术化的造型。
我画国画,也画漫画,也写文章,艺术是相通的,不能画成匠人,而是要有广博的视野,不能说画国画的人就不关注油画或其他门类。杂是营养,专是事业,没有足够的营养,事业是做不好的,我相信,功夫在诗外。
我走过60多个国家,出版了《画家笔下的异域风情》一书,出国旅游让我画了大量的速写,写了很多即兴的散文,教育出版社感兴趣,拿去出书。这不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游记,也让我自己从中受益匪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回到画室画画。
笔墨是什么?是营造画面的手段,也是画家修养的凝结,要多年的苦练,不读书不行,不写字不行,不多画更不行,黄宾虹眼睛看不见了还能画,因为他笔墨还在,修养还在。
画不在大,而在精,练笔随时可以,但创作不易,尽显画家平时的素养和功力,很难完成真正满意的作品。
我画我所思,我思渐成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