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8416|回复: 17

古诗词的概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20: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韵母。所谓的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春眠不觉晓, (xiǎo)

处处闻啼鸟。 (niǎo)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hǎo)



从例中可看出晓、鸟、少字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ǎo”,而第二句中“声”字没有押韵。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的诗都是依照韵书来写的。但由于岁月久远,今古语音变化较大,再按古人的韵书来写诗,就变得不再合适了,而且弄不好,会造成别扭的感觉。所以我们今天写诗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第二节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

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渐、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仍保存着入声。北方的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大多数已变为去声字,也有的变为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已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生动形象地把四声的高低形状描述出来。

 

第三节 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为什么要划分平仄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的平仄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由上可看出,这句诗是仄起式首句不入韵。全诗平仄交替,并且对句平仄对立,完全符合平仄规则。

平仄规则是容易理解的,但至于怎样辩别平仄,则有点麻烦。因为年代久远的问题,再加上各地方言的不同。有的地方入声已经消失,有的古代读入声的字,今天可能读阴平和阳平,这就给辩别平仄带来困难。依我个人之见,今天我们写诗只要按普通话的四声来区分平仄就行了。因为实在没必要拘泥于形式,而阻碍写诗。

第四节 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李商隐的《锦瑟》诗中的三四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对望帝,晓梦对春心,迷对托,还有蝴蝶对杜鹃。不但平仄相对,词性也要相对。庄生、望帝是名词,托、迷是动词。晓梦和春心是名词。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习惯上把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是: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联是从律诗中的对仗中演化而来的,所以也要符合上述两个标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5 19:07:1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6-12 2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不会写,还是过来学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2 22: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学习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1: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要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3 1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有心,读者有福!要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5 19: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有心,读者有福!呵呵,是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1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挺长学问的,希望下次多介绍这方面的知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1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学习。希望能得到提高。

感谢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8 0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很美!对不起,很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6 13: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夭夭妹妹好,还可以再弄详细点,关于对和粘,三字节等详细列举。

你举的《春晓》,春晓应该是一首不成熟的唐诗,像《江雪》一样,是不够规则的大唐格律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9 09:28 , Processed in 0.099021 second(s), 6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