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0071|回复: 6

风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30 09: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的记忆
               
           (一)

村庄只有六十六座房屋,在山腰连成一片,许多人说是挂在山坡。做为他乡人,看山腰的村子,升起的缕缕炊烟与白云相接,房屋下面满是青山绿树,看不见村子的落脚,一阵风刮来,似乎整个村子都会摆动,像是挂在那的。但这一挂倒挂得挺牢。这村子是四百年前随风而来的夫妇,种树为丁,挖井为卯,给挂住的,随着树长大了,根深了,枝长了,井多了,风再也吹不走了。于是,村子里的人说是钉在这里的。
我是挂村子那对夫妇的第二十代曾孙,可我不知道那对夫妇的大名,但懂得他的姓氏和尊容。妈妈说我模样像爷爷,奶奶说爷爷模样像大爷爷,甚至连咳嗽都像,大概奶奶的奶奶也是这么说他的公爹,可见一窑洞里烧出的砖坯差不到哪去。留心看村里许多伯伯、叔叔们的确个个差不多个儿,一米六左右,瘦瘦小小,伸出的手指都像柯枝,关节突出,说起话来就像春天满山遍野的杜鹃花爽朗的很。再看村边的新屋总是村中旧宅的翻版,像似叔叔与爷爷的脸谱,如是,我自然知道四百年前随风而来上祖的尊容。
          (二)
村庄的草木生了根,田园也就有根系牵连,即便一些易崩易塌的园地,也被木桩钉牢,石块垒住。村里万物只有生长成熟、秋收冬藏,平静的很。风的源头不会在有根而平静的小山村。村里的歌谣“风吹凉凉,摇扇过墙。南台(福州台江区辖)吃昼 ,叫一句就到,南台吃糍,叫一句就来。”叔叔唱了,我也唱了,现在的孩子们还唱着。风是从南台吹来,歌就这么唱着。长大了知道八面都有来风,还能看来风断天气:“西南大风,三日晴;久雨起北风,风大天气晴”等 ,村里有风,而且风声四起,吱呀开门,哗啦啦走山摆树,但风来至它方。村庄本身不起风,经过这里的风既是主人也是来客,大大咧咧的山村处处不设防,即使庭前院后围有栅栏篱笆,可不用来防风,风可登堂入室,甚至还敢触摸小媳妇们的脸庞。
          (三)
几万岁的风,似乎成了精怪,常呼呼怒吼,肆虏庄稼,特别是农历七月的台风,让许多人心惊胆颤,上年纪的都会随呼呼的风声感叹着“七月台,没米筛”,会细声细语地交待小孩,不管风怎么吹,都不能骂,骂了嘴会被吹歪。风威惊吓,风声也吓,风形也吓,村里的孩子是让风吓大的。独自一人给村外种地的父亲送饭时,山路上若遇大风,势如遇到豺豹,小风沙沙作响又像蛇类出没,孩子们把手中竹杖握得紧而又紧。月夜本来美极了,孩子们总喜欢这样的夜在村头大树下追逐、捉迷藏,然而稍稍安静,村庄旁的草木,都变成各种形骸的怪兽,风一刮,似乎要向我们扑来,即便是影子也够吓人。在夜半醒来,听见开窗破门的声响,总以为有什么鬼怪随风潜入,立即用棉被蒙住头,还好这“精怪,”只会惊吓我们,如长辈们的鬼怪故事,有惊无险。
         (四)
风,这一门亲戚不知是隔代太久还是相距太远,祖父、父亲也说不上几个称谓,能辩别直呼的只有“台风”、“羊角风”,其余统称其为风,最多只能根据来头而呼“东南西北”风;根据来势而叫:“狂风、大风、小风”。而从对面山坡或背山来的亲戚,只要到村庄的山垭口,村里的人就能辨认,那个是王山南的亲家,那个又是阿水的女婿,招呼的招呼,掏烟的掏烟,小孩也就围上,各自呼出该呼的称谓。亲情就如那弯弯的山道连着一坡一坡的山村。相对于风,有道是“远亲不如近邻”,何况近亲。村里人常言:“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而风这门亲戚都二十多代了。
          (五)
四百年前的夫妇在村头种了一排树,我们把它称为风水树。风初来时把它当成插下的标记。而今这些树郁郁苍苍,能招摇天上的云彩,风即使是驱云驾月,也能识别它来回的过道和走过的村落。风南来北往,见到标记,有时呼呼留声,有时洒下几阵雨。
四十年前的一天,不知哪门的风竟然吹来了3个陌生的女人,这几个女人虽受过饥灾疲难,但个个都身高腰粗,正符合村里人“盲人取老婆,越大越好”的口味。许多单身年轻人,心跳如同风刮起的纸屑一样飞着。后来几家拼凑了四斗六升的米,三十块钱,两百多斤的地瓜米把她们留在村里。从此村里多了几个浙江婆、江西婆、宁德婆等称谓。她们填饱了肚子闲不住了,常和丈夫上山下地,都说山里的地瓜真甜,玉米真香,山风真爽。村里的其他女人刚开始见到她们上山下地,就咬耳朵,说这些外地妇女不知羞,离开男人一刻都不行,可谁知过了一年半载,那些咬耳朵的女人们也纷纷上山下地了。
三个有女人热被窝的男人说,四十年前那一天风最好,村里别的男人也这么说,因为村里这些只能养孩子,干些针线活的女人,都被那阵风刮来的女人带到了四野。更难得的是他们生养了村里叫长柄,电杆,厝柱的高大汉子,我想再过一两代,人们根本无法再揣摸出四百年前那夫妇的尊容。
        (六)
风有时在天上走,有时又是踩着树梢过,有时也伴地而行,时是缕缕状,时是股股形,时是堵堵墙……真难以言状。书本上说,一些土著的消失,一些部落的迁徙,并不是几个规划所能为,就如风,难以描拟。相对于时间的长河,大概小山村也是一阵风。
发表于 2006-11-30 10: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细地读了一遍,很有味道!甘大哥什么时候偷偷地写了这样一篇精彩的文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30 14: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好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30 1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似一本家史从风中走来,走得这么久远,又是这么充满活力,张扬着生的旋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5: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 18: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禾源2006-11-30 14:52发表的:
写了好久了.
不会吧,才拿出来,吝啬的禾源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 14: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本就老了,可家园是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5-6 22:40 , Processed in 0.055713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