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4515|回复: 3

岁除何必爆竹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1 08: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岁除何必爆竹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写出了新年的喜庆。屠苏酒暖,春风轻拂,桃符鲜艳,爆竹声声,的确是一幅欢乐祥和的画卷。特别是那响遏行云的爆竹声更能渲染和烘托出新年的热闹气氛。所以过年放爆竹沿袭已久,深入人心。爆竹是人们年关必备的年货。

我们这里对爆竹的喜爱尤胜。过年那天中午,每家每户在吃饭前首先要做的就是燃放烟花爆竹,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大地战栗,整个县城就像是处在一个战场的中心。除夕之夜从十点钟开始,爆竹声再次拉开序幕,鞭炮齐鸣,烟花耀眼,人们称之为“接年”,一直要持续到凌晨一两点。那个时段,你根本听不到电视上的声音,春晚在我们这里根本抵不过烟花绽放的刹那芳华。

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爆竹声一直演绎着不绝的交响。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人故去后,来年的正月初一至初三是纪念逝者的“新年”,当然,又是烟花爆竹为主导。那几天出门拜年,都得小心翼翼,不然的话,没准就会被散落的纸屑沾满全身。

最大的烟花爆竹展演当属正月十五元宵节了。我们这里有元宵节这天给已故先人送灯的习俗,因此元宵节在又被称为“灯节”。元宵节这天夜晚,县城几乎成为一座空城,人们都大车小车满载着花炮 、鞭炮,回乡送灯祭祖了。那个夜晚,整个乡村坟地上演着一场烟花爆竹浪费的盛宴。那里成了有钱人比阔气,亮实力的角逐地。有人一个夜晚甚至豪掷万金,以显示自己对先人的那份孝心。不知,那无尽的喧哗是否打搅了先人们的清梦。

不光春节期间,爆竹已经深入到我们这里的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半等节日;婚丧嫁娶,盖屋上梁,开业庆典,小孩满月等等,都得烟花爆竹粉墨登场。甚至奇葩的是连猪生崽、牛下娃,人们都燃放烟花爆竹来庆贺。就连乞丐到了我们这里也入乡随俗,每逢哪家有事,乞丐赶到,首先也燃放一挂鞭炮,以讨得一桌酒水。

爆竹,本是一种喜庆的道具,到了我们这里已经逐渐变了味道,失了本真。已慢慢变成了人们心头一个沉重的债,一种莫名的殇,一杯苦涩的酒。似乎成了曹孟德眼中的那块鸡肋,欲罢不能。我小学一年级有个同学,在刚刚上了半年小学,就在除夕夜晚为了去抢一个没有燃尽的爆竹,结果被炸瞎了双眼,一个单纯的少年从此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已经在黑暗中度过整整四十个春秋。前几年,县城一个花炮厂爆炸,造成人员伤亡,那巨大的响动,让人刻骨铭心。烟花爆竹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每年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人员不在少数,烟花爆竹更能造成巨大的噪音和环境污染。

好在,县委、政府里高瞻远瞩,痛下决心,从2017年元月一日起实行禁燃令。对此,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齐声夸赞。今年,我们终于可以过一个纯洁纯净纯粹的年了。没有爆竹,那红红的春联,那高高的灯笼照样可以把年关的日子照亮,把过年的氛围渲染。岁除何必爆竹声!

其实,王安石的《元日》诗不单单是记录大宋王朝的民俗,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提倡的就是一种革故鼎新的精神,“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响或者不响,年依然会款款而来,从不失约。烟花放或者不放,春风照样可以送暖入屠苏,照样可以吹绿江南岸。


河南省光山县工商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森林

邮政编码 465450

发表于 2016-12-21 19:4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地方一个习俗,我们这里为了纪念已故先人一般是三年之内任何节日都不放鞭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4 09: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要过年了。为安全起见,岁除何必爆竹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18:46 , Processed in 0.057076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