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1600|回复: 1

魅力壶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0 19: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旅游文化》杂志收
魅力壶口
作者:黄平安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壶口瀑布地处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交界,两省隔河相望,一桥相通,近在咫尺。传说两千多年前,这里水位高数百丈,是龙王爷的故乡。大禹治水时,开龙门山,水出禹门口,水位猛降,龙王爷为了藏身,拼命用龙尾开辟出了瀑布和石峪龙槽,以致洪水泛滥成灾。玉皇大帝得知,派遣天兵天将征服龙王,都未能取胜。玉帝大怒,将手中茶壶抛下,把龙王收到壶底,放于瀑布之下,壶口瀑布因此而得名。
壶口瀑布古今闻名。明陈维藩在《壶口秋风》中写道:“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明代另一位诗人在《壶口》中曰:“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黄河之上,龙门、孟门山和壶口瀑布被世人称为“黄河三绝”。《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孟门山上矗立着一尊大禹的石像,这尊塑像是人们当年纪念大禹治水而立的。乘车而至,距壶口还有数里,轰隆隆的水声便不绝于耳。渐近瀑布时,放眼望去,壶口如腾飞的烟云,似飞扬的尘土,若迷蒙的雾蔼,气势恢宏,蔚为奇观。
壶口上游河宽数百米,水流湍急,铺天盖地,奔腾而来。这样澎湃汹涌的河水流至此处,如一群群脱缰的野马狂奔而至,来不及驻足,便一齐跌入四五十米宽的河槽;又仿佛无数挟雷裹电、张牙舞爪的黄龙互相碰撞、撕扯、推搡、拥挤,一路呼啸而至。一排排黄涛浊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浪快过一浪,前面的刚刚跌进深渊,后面的又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下来。浪赶浪,波逐波,浊浪排空,撞向石壁,发出阵阵怒吼,声声咆哮,如闷雷滚动,似炮声轰鸣,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跌落的瀑流如翻江倒海,山呼海啸。伫立岸边,唯恐脚下的岩石也会被浊浪淘空,将一个个弱小的生命汇入那滚滚洪流之中。
瀑流跌下深渊后,已摔得晕头转向,七零八落,然而,她们不愿停留片刻,迂回盘旋,左冲右突,扭曲着,蜿蜒着,盘旋着,企图夺路而出,跃出深潭。而后面的瀑流又接踵而至,纷纷砸下,如猛火烧开的沸水,翻腾着,滚动着,扬起铺天盖地的水花向空中抛洒。
1938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时,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壶口,滔滔的黄河和壮观的壶口强烈地震撼着诗人的心。就在壶口瀑布,诗人写下了不朽的《黄河颂》。后来,冼星海为《黄河颂》谱了曲,从此《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响彻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激励着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奋力抗日,这就是黄河精神的力量。黄河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奔腾不息,势不可挡的拼搏精神将永远鼓舞中华民族龙腾万里。(计1020字)


地址:陕西省石泉县城百司金江福楼五单元九号
邮   编:725200
10月6日
发表于 2006-10-20 23: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壶口上游河宽数百米,水流湍急,铺天盖地,奔腾而来。这样澎湃汹涌的河水流至此处,如一群群脱缰的野马狂奔而至,来不及驻足,便一齐跌入四五十米宽的河槽;又仿佛无数挟雷裹电、张牙舞爪的黄龙互相碰撞、撕扯、推搡、拥挤,一路呼啸而至。一排排黄涛浊浪,一浪高过一浪,一浪快过一浪,前面的刚刚跌进深渊,后面的又以排山倒海之势压了下来。浪赶浪,波逐波,浊浪排空,撞向石壁,发出阵阵怒吼,声声咆哮,如闷雷滚动,似炮声轰鸣,令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跌落的瀑流如翻江倒海,山呼海啸。伫立岸边,唯恐脚下的岩石也会被浊浪淘空,将一个个弱小的生命汇入那滚滚洪流之中。
的确气势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12 00:09 , Processed in 0.0508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