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1016|回复: 0

陪护之陪话 □杨培德 《吉林日报》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东北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1 14: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陪护之陪话
□杨培德

《吉林日报》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东北风〉14版
    老母亲在医大住院6天,是302病房2床。整个病房3张床,6天结识了几个病友,我将他们称为“风匣”“半叶”“大广播”。
    住院期间,大家一天都要扎八九个吊瓶,为消磨时光,分散我母亲的忧虑,大家扯出了如下话题,事后整理一下,觉得还有点儿意思,写出来让大家鉴赏,也不枉我这个“大作家”在病房陪护一回。
    为孙子活着
    这是“大广播”的故事。她说,她的8岁小外孙子昨天刚过完生日,这孩子蛮聪明,四大古典名著都读完了。听说我是写书的,她就张罗着要一本,给他小外孙子,而且要好好写上几句鼓励的话。
    她说,我现在就是“为外孙子好好活着”。这孩子没有妈,始终管她大姨叫妈。她说,三年前,他妈——我的老姑娘死于心梗,开着开着小车就直打晃儿,好不容易被交警拦下了,走了几步就倒下了,那大辫子又黑又长,长得也漂亮……我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一股急火攻到肺子上了,得了肺癌……说到这,见她大脸盘上,满是痛楚的泪。不幸的人生和心酸的故事,真是让人感慨唏嘘,我听了,眼泪也忍不住流了出来。她外孙子的书,我一定要给,而且还是我这本散文集《围炉余话》出版以来,签名赠书中年龄最小的读者,也算顺应了中国人为子孙活着、为后代活着的历史潮流。
    其实,中国人历来就有“无后为大”、“望子成龙”的古训。人老了,“有孙儿绕膝”、“有官尊钱丰的孙儿伺候”是何等的幸福、快乐和荣耀啊!
    但是,也万万不可忽视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你生命的意义仅限于繁殖。
    老了都怕死
    老妈的病,经过在医院楼上楼下的仪器检查和这科那科的反复会诊,终于查准了目前可以搞定的疾病: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右腿动脉闭塞症(三分之二不通血了)、颈椎增生、腰椎膨隆加突出,加上以前住院查出来的小脑萎缩、心脏动脉硬化、抑郁症等疾病,最好和最能概括的疾病,就是“老年综合症”。
    毕竟80多岁的人了,积劳成疾。对此,老妈总是耿耿于怀:药这么打,这么吃,怎么还是不见效呢?这病究竟是啥病呢?我不是怕死,我是怕遭罪呀……尽管我反复解释,得病容易去病难。攒了80多年一辈子的病,哪能像刮风一样,说去就去了呢?
    对此,“大广播”直言:人老了,都怕死。
    死,这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没有人能感知它的神秘。我常常纳闷:上帝为什么那么残酷,既让你快乐于世,又让你痛苦死去?
    面对生死,听之任之为上上策。
    当然,有病治病,活出质量来,则是为人者之寻求啊!
    啊,大作家
    子以母为贵,母以子为荣。母亲有病再难受,也不忘了在人前人后提提我是作家的光荣。
    其实,作家顶天是个业余的,好在有5本书作证,但书的质量如何,却需要专家和读者鉴定的,也不敢狂吹。但是,最近意外收到的年逾80多岁的文学界泰斗林非先生的来信,让我勇气倍增。他说:“谢谢寄赠之散文集,已津津有味地阅读完毕,深感形象鲜明,情感洋溢,又含思绪,文字也写得娓娓动人,祝贺您获得之成就。”
    我知道老前辈多以鼓励为主,故还是骄傲不起来。
    尽管我母亲在以我为傲的同时,也想着给我降温,老劝我:行了,这回别写了,歇歇吧,别累坏了。再说,写多了,啥都说,别落下话把儿。
    我懂老妈的意思,她对我写书的心理是矛盾的,又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又受当年“运动”的影响,大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心思。但她还是让大家知道了我是“大作家”、最近刚刚得了一个“中国首届徐霞客游记文学大奖”的事。
    这事源于那个嘴甜如蜜的小护士,每天打针送药,一口一个“奶奶”地叫着,一口一个“您有事就按铃叫我,奶奶”,愣是哄得老人家直遗憾:这要是属相不克,给我当孙子媳妇,可是太可心了。
    或许是人情难却,老妈非让我送小护士一本书,还要签上名。如此一来,闹得满室患友都知道我出书了,都知道我是个“大作家”,都十分敬佩,眼里流露出的目光都是闪亮亮的惊艳。如此蝴蝶效应,大家争相索要,而且都给孩子们要,我不但没有理由拒绝,而且还有几分感动,毕竟有人喜欢你的书,可以扩大发行范围和增加知名度,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
    不过,作家加个“大”字,就有些吹嘘之嫌,因为目前据网上的准确说法,我是“知名作家”一类,或许还可以接受,它与“著名作家”是有区分、有分别的。
    称呼这种东西,没有不行,就像标签一样,来证明你的特点和价值。
    只是你要记住了,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你就会随时有被更换的危险。
    小护士的表扬信
    小护士有“玥茹”之美称,却没有工作编制,大概属于临时或聘用一类,是当前年轻人就业的一大怪现象。
    物极必反,怕丢饭碗吧,她工作起来很卖力气,手艺不错,针扎得好,我母亲指着自己被扎得发青的手背逢人便夸:不疼,就一针。
    她长得胖瘦适中,个头也合适,小腿勤快,小嘴也甜,转身的功夫就来看看滴瓶,问候一声“奶奶”,就像风一样出去了。
    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是我母亲感动之故,还是小护士索要之因,我老妈非要我给她写封表扬信。就连我二弟也跟着溜缝儿,说是你个大作家,小菜一碟,手到擒来。可他们不知,搞文学的人,最头痛和最反对的,就是命题作文。没有激情的写作,等于用木棍在干涸的土地上瞎比划。
    在医院的走廊里,我看到了那些16开红纸、黄纸写成的感谢信,或粘在墙上,或被一个铁夹子牢牢地夹住一大摞子,不分开看,根本不知道是在表扬谁。
    有人说,中国的表扬信像股票,有炒作之嫌,我赞成。
    本来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而逼着自己主动去写感谢信,方为真正的感谢,可现在,却成了为完成任务去沽名钓誉去写感谢信,很不情愿,甚至是痛苦。但母命难违,况且小姑娘大概有保住饭碗和争取进步之美意,于是,趁着大家都在午睡,我在小护士拿来的黄页纸上,写了之乎者也一类的一堆等于废话的好话,哄得老妈和小护士都眉开眼笑。
    结局不得而知,但被厚厚的文件夹子夹在一堆表扬信的最上面,这是我眼见的事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5-29 09:01 , Processed in 0.0512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