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1313|回复: 10

烟雨太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 14: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烟雨太湖文/胥智慧
〈 一 〉   赶赴太湖的烟雨,就像赶赴一场前世未了却的约定。这约定,过尽千帆,让我在苍茫的世间涉足了三生,才抵达,那个收藏云烟的角落。生命的静止,只有在雨落的时候才会呈现出岑寂的底色。   人说,山水总是长在心脏的位置,淌过时间的河流,就能寻觅到那个有梦的地方。我从隔世的遥远里,踩着命运深浅不测的纹络,仍走不出一段成熟的岁月。   所有的路都被烟雾层层封锁,穿过去了,便会荒芜红尘的归路。而我是应该继续行走?还是该驻足遥望?也许丢落一些沉浮的细节,在红叶染尽青山的时候,我能缓步归来。   其实,世间所有的路都相似,此岸与彼岸也只是隔了一缕不算太长的雨线。而我,可以将苍凉写成美丽,将寂寞舞成春秋。 〈 二 〉   空气中氤氲着湿润的气息,乳白的轻烟在云端变幻,清透的雨丝镶嵌在青山碧水之间。偶有伶仃的飞鸟掠过翠绿的枝头,在迷茫的烟雨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向。而我,没有停留,一直向南。   雨中漫步,滋长着妙不可言的闲情。流水过处,潺潺着无边无际的忧伤。山间的叶儿无声地飘零,草圃的石榴兀自地红着,湖中的清莲寂寞地睡着。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我才能搁歇脚步,让心灵娉婷。   端坐在石头上看睡莲,白色、紫色、红色、黄色,披着自然的彩衣,舒展着细致的朵儿,诉说着梦的呓语。荷花舞动着另一种清雅的风情,白色花朵静落在万千的莲叶间,以雪花的姿态,作悠长的怀想。亦有粉红的肌肤,黄色的花芯,绿色的骨头,在湖泊中投着潋滟的清波。雨露落在莲朵上,澄澈的水珠在荷盘上流溢晶莹的色调,像是江南女子多情的泪珠,剔透中渗着入骨的清凉。   关于睡莲与荷花,仿佛纠缠了我一生太多的情结。我的灵魂寄存在她的开合间,每个黄昏,丰盈的心事就会渐渐地消瘦。想来,莲荷终要褪尽,人生终要落幕。世事的忧伤就在于此,太轻难免虚浮,太沉了难免负重。待到老去,所有的一切都遁迹。   沉默的季节,语言失去了色彩。寂寞的岁月,山水遗忘了诺言。 〈 三 〉   烟雾迷茫,浩淼的太湖看不到尽头,青山无言地隐去。凉风吹过,湖中漫起了一圈一圈的螺纹,雨落在湖面上溅起浅浅的水花。绿色的水藻漫在岸边,静穆的绿、沉淀的绿、流动的绿,空气中弥漫着绿色的芬芳。   湖中央有一座仙岛,渡船过桥,便是太虚幻境。觅一艘木舟上岛,撑船的老者披蓑戴笠,脸上的皱纹如同犁开湖水的浪花。坐在船上,欲觉身轻,低头望水,尘间沾染的浮躁归于沉静。   迷雾之中有七桅古船,从旁边驶过,朝着远方,渐渐地只剩微蒙的背影,让你久久地怅然。一路风雨兼程,不知何时才能抵达停泊的港湾?   此岸越远,彼岸越近。岛上的楼阁与古塔愈渐清晰,烟云笼罩,恍如蓬莱仙境。下船上岸,不再回望来时的方向。岸旁停靠几只捕鱼的小船,船上的渔民卖给游客一些捕捞的湖鲜。一蓑风雨,见证着他们无怨无悔的人生。凭着这感触,眼眸有湿润的潮汐在涌动。   古典的桥梁横在湖与岸之间,长廊里流转着淡淡的回风。眺望远方,只有一种颜色,叫苍茫。穿过此桥,也许可以寻得一生的去处! 〈 四 〉   湖畔有几位在烟雨中垂钓的老者,腰间别一壶老酒或浓茶,真是别样闲情。人之将老,恩怨情仇皆消,也许只有晨事渔樵,暮弄炊烟的古老意境更能够修心养性。   柳条在风中轻舞,纤柔的身姿曼妙着翠绿的年华。飞鸟在雨中的楼阁上静默着,木质的水车不知疲倦地吱呀转动,重复着远古的歌谣。   山中松针铺地,翠竹丛生,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散落在潮湿的地上,踩上去,心也变得柔软。斑斓的叶,诱人的果,清脆的鸟鸣,啾啾的蝉语,聚集着漫天的烟雨,在天地间举行一场五彩的欢宴,令寂寞也生花。   驻足在绿苔滋生的石径,看变幻的云彩流散,看湖中的波光粼粼,看如丝的细雨飘洒。远处的山峰没入云霄,进处的山峦凝翠滴绿,还有那烟波浩淼的湖泊,悬崖石壁上的松柏,山谷幽壑的清溪,清风云岭的道观。置身在这样如梦般的雾蔼迷岚之中,怎能不惊叹造物者之神奇,该要何等的气韵,才能造就这万物的精灵纯粹?   人在自然间行走,就会像倦鸟一样,想寻找属于自己的巢穴。只是,空山空水,非岸非渡,离开了自然,哪里去寻找纯净的真实与永恒? 〈 五 〉   缥缈空远的钟声敲醒梦中人,道观坐落在仙岛之顶,云雾深处。我顺着天阶行走,才可抵达太虚幻境。山涧流泻着飞泉瀑布,落花在回溪里轻灵流转。拾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波光久久地荡漾。   一入道观,轻烟缭绕,有香客正点香往不同的方向朝拜。门前几株老树,因岁月的侵蚀落下满目疮痍的旧痕。这给道观,增添几许苍凉凝重的色调。   踏入木质门槛,几位年轻的道士手执拂尘,坐在里面为人占卜算卦。平日里我只知道文字的寂寞,又是否读出了人生的寂寞?他们的年华,被封存在高墙深院中,寂寞了人生,也寂寞了经文。   墙壁上雕刻着道家的人物图案,一身的仙风道骨,荡涤着世俗的尘埃。登楼远眺,烟雨之中,天地苍茫,群山静默。曾经蚀骨的伤痛与忘形的快乐都已忘记,不知这是迷失还是新生?   短暂的邂逅也可能是瞬间,也可能是一生。 〈 六 〉   归去路是来时的路,亦非来时的路,依稀记不得。   雨露串成珠帘从枝丫滴落,像一粒粒澄澈的心,欲像会说话的精灵。暮色低垂,湖中波光散尽,飞鸟隐去,渔人归家,只有垂钓的老翁还在闲对山水,饮酒自乐。   岸边有随意横放的木舟,撑船的老者抽着竹烟杆等待稀疏的人流。也有整齐停泊的大船,欲载归岸的游客。虽无来时闲逸的心情,却依然乘木舟过湖。虽无斜阳相伴,却棹得烟雨归。   无法结庐而居,不得皈依山水禅境。沿着潮湿的湖畔,采一枝荷花,在烟锁的山径,不知归路,不知归期。   我只是太湖中无数行者中的一个,无须谁记得我是否来过,又是否走了。只是,太湖的烟雨,让我忆起了前世丢失的梦,而今生,却还在梦里穿行。   就让我采集荷盘清露,酿一盏莲花佳酿,封存在岁月深处。在山水之间堪举脆弱的生命之杯,哪怕年华老去,哪怕美丽荒芜,也要畅饮人生! 灵 山 圣 境 〈 一 〉   我似乎总是在行走,没有远途的跋涉,却翻越几重蓬山,涉过浩淼的太湖。我有预感,有一处梦境,等待着我抵达。   我听说,江南的梦,像落花一样的轻。她会在时间静止的时候,有情有意地醒着。   我应该有一段经年的心事,在蓝色的深沉里,拨去天光云影,做一次无尽的冥想。我应该有几度迁徙的历程,在岁月的疼痛中,寻觅前尘旧梦,做一次无言的回首。   有鸟从远方飞来,它借给我翅膀。慕着清风的姿态,我忘情地飞翔。那偶尔掠过的云彩,它视我为一粒粉尘。   在水流的地方,我的飞翔变得有些慵懒。短暂的徘徊,让我在此岸企望抵达彼岸的方向。这个过程,足以收蓄烟云,成就生命的底色。   千帆过尽,回望苍茫的太湖,无岸无渡,只有一叶小舟划过昨天。 〈 二 〉   湖光万顷净琉璃。   佛坐落在群山之端,以祥和的目光,俯视着人世间无常的悲喜。层叠的青山,清澈的蓝天,洁净的白云,仿佛在提醒人们,这儿拒绝所有的浮华。   我知道,我已进入灵山,这是红尘中没有的圣境。空远的视野,仿佛到达天的尽头。而这尽头,可以舒展狭小的心灵,足以让你放下所有的爱恨,让沉重得以歇息。   几排汉白玉石柱澄澈人间的平静,又似乎隐含着昔日的文明。白玉的石阶依然醒目如初,只是不知盛载了多少过客的脚印?也许这儿曾经存留过黯淡的背影,收藏过失落的回眸。他们不愿在净化心灵后又仓促地回到尘世间,不愿匆忙地湮没在拥挤的人流里。   放生池中,定是一片无尘境界。几尾鱼儿在悠闲地游弋,它们因为长在这方宝地,而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这儿的鱼沾染不到尘味,它们魂清骨净,自在逍遥。几盏睡莲惺忪着梦呓的双眼,似是而非地看着这个世界。荷盘上的清露,乃琼浆玉液,也是我等凡人不得摄取的。   佛还在远处,我还得行走。阳光倾泻在佛的身上,逶迤地流淌。那光芒,刺痛着寻梦者的眼睛。再洒落到我身上时,我已渐渐地消融。   佛说,凡是沐浴阳光的人,所有的祈愿都可以满足。为这句话,我轻盈自如,体验到生命的自在。   洗去尘埃,我选择水的形式,流淌。 〈 三 〉   穿过这道红色的门扉,我将抵达佛的心脏位置。而此刻,我还是今生的我。   行走在宽敞的石径,两旁栽种着上好的菩提。微风吹来,菩提散着淡淡的幽香,浸润着每一个角落。我渴慕树上可以落下几粒菩提子,拾拣起来串成珠子,伴随我远走。抑或是寻找一个地方载种,让慈悲在人间流转。   梵音响起,那些宁静的音符随着菩提的幽香,洒落在我的心上,但我分明能感觉到它的重量。我向佛的更深处走去,向生命更深处走去。   烟雾之中,仿佛又进入一个梦境。我看到许多的香客正在点烛烧香,朝拜着佛的方向,朝拜着绿水青山,像是在朝觐生命的过程。     心在瞬间静止。点烛,燃香,我默立在铜鼎香炉前,静静地朝拜,轻轻地叩问。而佛,是否真的在聆听?   朝人流的方向走去,他们在抚摸一只佛手。人说,触摸佛手,便可以沾来一年的好运。当我慰贴上去的那一刻,有一种凉,从指端穿过经脉流淌到全身。原来,我与佛可以这样相融,天衣无缝。   我没敢抬头望佛,怕他悲天悯人的目光将我摄获。待离开时,我的心会更加空落。试图驻足,可是那遮掩不住的钟声频频相催。   丢下怅然,继续行走。我知道,倘若丢了今生,我必定可以寻回前世。 〈 四 〉   倚着白玉扶栏,我拾阶而上。   阶梯宽而长,让人以空灵的姿态企望人生的高度。我穿行在光与影的交界,尘间与尘外的边缘。待走完,仿佛耗尽半世的光阴。   推开虚掩的重门,又脱一副俗胎凡骨。我不知道,这样的行走是拾拣得多,还是丢失得更多。只是,入了佛门,又怎能再去计较得失?   不是误入佛家境地,我是带着心来的。大大小小的佛像以不同的姿式和表情尽现在眼前,让我领悟到西方极乐净土的精深博远。   香案雕刻着各式的花纹,细致而精美。我在想象,这位雕花的工匠,一定也是生长在江南。不然又怎会知晓这临水莲花、画舫楼台,又怎能拥有如此精细的心事,如此不倦的闲情。   案上摆放着几盏油灯,那看似微弱的光芒却从未曾熄灭。还有几叠经书,泛着时光的黄晕,却掩饰不住它的幽深禅意。我取了一本,打算在归去后,寻某个闲暇的日子静读,不求参禅,但求清心。   这是僧人诵经打坐之处,他们整日面对千佛悠然的意境。试问,心中又怎么还会滋生尘念?   跪在莲花蒲团上,双手合十,许一段红尘的心愿。屋梁上垂吊的檀香徐徐地萦绕,那面可以透视人间善恶的铜镜倾泻着白色之光。佛不渡我,他说万物皆有定数,我自有我的宿命。   我叩首,任尘缘虚无地起灭。 〈 五 〉   登上阁楼,我的梦也行将走到尽头。   我抵达佛的脚下,与他只有一步之遥。他头顶着蓝天白云,高大地耸立在群山之间,眉目慈祥,静静地微笑。我久久地凝视,在佛面前,我忘却来自尘世所有的苦难,忘记悲喜无常的人生。这一刻,我能做的,只有安宁。   铜铃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一种召唤。抬头望佛,细细地端详,他的眼中有着无尽的含容。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将他凝视,他都在与你对望。佛可以洞穿世事,可以直抵我的心灵。   我用指尖轻轻地抚摸佛趾,短暂的瞬间,仿佛明白,我与佛本没有距离。就如同尘间与尘外,亦没有距离,心可以带着我抵达任何一个想要去的地方。哪怕隔着蓬山几万重,也近若咫尺。   置身在这如烟如梦的灵山之境,临着高大神圣的佛像,不由得惊叹造物者之神奇。该要何等的气魄,才能建造出这样鬼斧神工的传奇。   我想,这些工匠,有的出自于江南,有的也许来自于遥远的塞北。他们离开家园,相聚在佛祖的脚下,此生定会为有过这样一次际遇而感恩。是的,感恩,如同我,余下的只是感恩。   石壁上刻着许多当年造佛时捐资者的名单,一行行,深浅地记载他们的善举。若干年后,当他们再次重游故地,面对这方山水圣境,从石壁上寻找到自己的名字,又该会是怎样的欣慰?   当梦醒之时,谁还会知道,有一种追寻叫归去? 〈 六 〉   再看一眼佛,我将离开。   我收拾放飞的心情,沉沉地叹息。俯望远水近山,浩然的景致让我感到自身的渺小。究竟是什么,让灵山给了我家的感觉,使我不忍离去?这样淡淡的情怀,可曾浸润过其他游人的心?   寻楼而下,沿着阶梯,感觉生命随之下沉。原来,来时与离去的感觉果真不一样。那些迎面而来的稀疏游人,朝着我走过的地方前行。他们此刻的热忱必定会换来与我同样的失落,这就是佛家所说的轮回。   走完阶梯,穿过石径,越过房檐,绕过梵音。菩提细细的幽香,在风中越飘越淡。我没能拣到菩提子,却拾得来自初秋的第一枚落叶。   在它飘落的那个瞬间,我明白,终有一天我会像秋叶一样的死亡。   离时已不如来时那般喧嚣,生命走到最后总是寂静。待到暮鼓响起,人去院空,佛只有独自感受这初秋的微微薄凉。   走出灵山,暮风有几分沉重。无言的背景被我遗留在身后,佛看着我逐渐黯淡的背影,会滋生些许怅然的失落么?我为自己的多情笑了。   穿过迂回的山路,远处的太湖,在夕阳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倾斜地打落在我的身上。太湖还是来时的,小舟却已非旧物,而我又是否是来时的我?   佛没有回答,因为我已远离。 备注:编辑,你好!这两篇文章是写无锡景区的抒情散文。 烟雨太湖写的是无锡的鼋头渚景区,灵山圣境是写无锡的灵山大佛景区。
发表于 2006-9-1 22: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很长,但是我还是看完了.真是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7: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有很深的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21: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是替朋友发的稿子吧?作者文笔非常优美,这篇文章可读性非常高,很喜欢.

谢谢落花发帖!请作者常来交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5 12: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琴语2006-09-04 21:13发表的“”:
落花是替朋友发的稿子吧?作者文笔非常优美,这篇文章可读性非常高,很喜欢.

谢谢落花发帖!请作者常来交流吧.
真的,请常来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 12: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太湖,只一个字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2 1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花怎么有我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我是投稿到杂志社的,编辑告诉我被采用了.
请落花朋友将我的联系方式删除好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2 1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落梅就是胥智慧,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3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落梅的美文入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3 20: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兰这么一调上来,才想到来看.真的是美文一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8 16:54 , Processed in 0.062269 second(s), 5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