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1000|回复: 2

闲话狩猎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0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田狩猎习俗

林生钟
www.smnet.com.cn 2007-01-19 09:01:07 《三明日报 季风》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地居八闽腹地大田县的真实写照!这里沟涧密布、层峦叠嶂,尤其是温湿的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加上常年充足的日照和充沛的雨量,使之成了动植物休养生息的乐土。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野
生动物中,仅稀有品种就有:虎、熊、豹、羚羊、狐狸、穿山甲等。像果子狸、刺猬、獐、山麂、野猪、野兔、山鸡这些常见的品种不下300个,它们频繁地出现在田头地角。而如虎、豹、熊、猴……这类珍稀动物,在上世纪50-60年代大田境内的桃源、均溪、太华、梅山、湖美、广平等乡镇仍多可见。那时候的野猪和狐狸都很猖獗,它们常常跑进农家来,有的与家猪争食,有的却明目张胆地叼走院里的鸡鸭。
    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曾经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经济来源。同时,一些野兽破坏庄稼,袭击人类,也危害着这里人们的生产和生命安全。于是,为了保护农作物而驱逐、捕杀野兽的活动,及其所产生的狩猎习俗,在大山深处盛行一时。     狩猎分集体狩猎和单独狩猎两种,后者常见的办法多为挖陷阱、安铁夹子、配制毒药或者埋炸药以及安装竹笼来诱捕野兽。而集体狩猎,一般要由村里的头面猎手出面组织,时间多选择在农闲或者秋冬时节。     过去,集体在山间打猎,除了临时组织起来捕杀那些危害农作物的野兽,人们一般都很讲究挑选时间,即:正月戌、二月辰、三月亥、四月巳、五月子、六月午、七月丑、八月未、九月寅、十月申、十一月卯、十二月酉等日子适合行猎。狩猎刚出门时,还尤其忌讳猎犬大小便,或有人问去哪里打猎等等。而且猎手自古就不从“人主公”的宫前(土地庙)路过,否则会被视为不吉利。     捕获的猎物分配,也有各自约定俗成的规矩。首先是打中首枪者独得一条后腿,守山岬者也分给一后腿,入林者(进入树林、草丛中,负责带猎狗吆喝驱赶出野兽的人。)和猎犬各得一前腿,其余的兽肉归其他所有参加者和报讯人均分。另外,有的村庄亦有打中首枪者,独得猎物颈下1-7节排骨的全部兽肉;猎物的头及内脏,归负责烧水剥皮的人家;其余剩下的,只要是赶在猎物打死后还未绑起四肢之前,无论人或犬,凡是见者都有份,平均分配。对发现野兽特地赶来向猎手报讯的人,有的地方也给“报知三斤二”的分法。山里人淳朴,大家团结协作,在猎物分配的习俗中,高度表现出了那种“有福同享”的崇高境界。     农村上了年纪的人,好多曾是出色的猎手。那时每到春节,猎手们赶在“天煞日”这天,取下了挂在墙壁上已经多时没用的鸟铳,然后仔细地填上火药,朝天空鸣放校枪。接着,再压上钢珠和铁条,所有的人都自发地集中到一块,向土地公焚香祷告,而后再一起上山分头把守隘口进行围猎。捕获的猎物抬回来剥皮开膛后,也要重新点上香烛,再次向空中祭拜。一则说是感谢上天的恩赐打到猎物,这有点似原始社会自然崇拜的遗风;二则是说“天煞日”打死了野兽,上天不会责罚猎人云云……     我们现在谈论打猎,肯定是有悖法律规定的。但是在以前,由于人们生产力的低下,活动空间的局限,动物与人的发展失去了平衡。尤其像在大田这样的山区,自然先天的条件,为猛兽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优越的环境和物质基础。但对先民而言,人类是何其的弱小,常常要遭受到猛兽的攻击,人类的自身发展和安全根本就无法得到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全民联手,抵御威胁,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因此,在建国初期,大田县和其他的许多地区一样,都把狩猎和护粮活动,当作一项全局性的运动来抓。比如在1955年,全县就组织了打猎队76支,猎手949名,灭兽280只。1956年5月,大田县兵役局召开全县猎手代表会议,成立打猎指挥部,利用民兵枪支,提供弹药,鼓励打猎灭害。当年全县打猎队员共有2300多人,消灭了野猪146只,捕获刺猬658只,山羊36只,狼1只。     如今,随着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民间守猎已隐进历史里成为一种民俗记忆,供人在饭后茶余回味。      
发表于 2007-5-19 08: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人们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民间守猎已隐进历史里成为一种民俗记忆,供人在饭后茶余回味。

如此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9 11: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5-26 11:33 , Processed in 0.07990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