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 发表于 2007-2-6 19:34:01

(投稿)张自忠路走九遍——记张自忠路3号院清陆军部旧址

这是我自助游张自忠路3号院,清陆军部和海军部遗址的文章,主要记述了陆军部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建筑雄伟奇特,但可能年久失修,现已有残破之象,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张自忠路走九遍
——记张自忠路3号院清陆军部旧址

文/微山

人事代谢,往来古今,老京城历尽沧桑,试图给我们这代人留下可奔赴感怀的遗迹。无力阻挡历史,前门大栅栏伴随着人们的叹息依然消没。而仍在使用却保存得最为完好的,无疑是挺立在张自忠路北的建筑们。
张自忠路位于东城区,是横贯内外城的平安大街的一部分,西接地安门东大街,东连东四十条,路北保留有5号院近代戏剧家、前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故居,7号院乾隆皇帝下嫁的女儿和敬公主的府邸,以及23号院孙中山先生临终的行宫。一路上朱门青瓦,加之多未辟为旅游景点,或为民居,或为办公场所,不单纯为游人作美学的观赏,却似乎房子原来的主人仍在,只是换了行头;行走于此,竟不禁要问:今夕复何夕?
若从路东沿路往西走,再经古朴的地安门大街,尽可在日趋现代化的京城领略旧日风光,流连忘返,又何止九遍?而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位于路最东的3号院,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维多利亚式的陆军衙署
站在大门口,街对面有宽足有十多米的一字形影壁,古时官员们可以从影壁前通过,而庶民则只有由影壁后面绕行。现在影壁前则是宽阔的马路,汽车飞驰。(附图1)
入大门,一座雄伟奇特的建筑赫然入眼,高耸的城堡式钟楼,显然西洋风格,令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中国传统王朝的政府建筑。它有什么来历呢?
1901年,八国联军逼入京城后的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下维护变法,实施“新政”,厘定中央官制的措施之一,就是将原兵部、练兵处、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1906年,以慈禧修建颐和园之海军经费余款,兴建了东、西两组洋式砖木结构楼群,1907年完成,西部为陆军部衙署,东部为陆军部所属的贵胄学堂,1909年即宣统元年,取消贵胄学堂,东部成为海军部。(附图2)
或许是为了表明学习西方新政的决心,光绪帝将这座公共建筑建成西洋式,而由于由中国建筑师沈琪“绘具房图”,中国工匠施工,在细微处又大量使用中国传统题材,堪称“中西合璧”的典范。
西部的陆军衙署是主体,也是入大门所见的那所西洋建筑。近前细看,盛期维多利亚式风格展露无疑。整个建筑分为中段与左右两翼,平面为“工”字形,地上主体二层,中部三间为三层,中央又凸起一层城堡式钟楼,钟楼有模仿英国国会大厦的痕迹。二层外部拱廊环绕建筑四周,拱廊上的圆顶拱券工整大方。整个建筑周围精雕细琢,看似凌乱,却又和谐。(附图3,4,5,6,7)
从后门上二楼,二楼内部走廊屋脊上有六个可以通风采光的“老虎窗”。抬头仰望,开于天花板的天窗之上又有墙壁,墙壁两侧各开窗户,高深却又亮堂,陡增雄伟之感。移步外部拱廊,可见二层屋顶外围的女儿墙作成雉堞式,给人强烈的体积感。再环四周,拱券和壁柱等处布满砖雕,采用的即是中国传统题材花篮、卷草、“寿”、“万”等,精美之至。(附图8,9,10,11,12,13)
主楼之后,还有东西配楼与后楼,装修较为简洁,红木柱,白抹灰板壁,外带券廊,为典型的"殖民式"风格。(附图14)

血雨腥风的近代中国历史一瞥
北京用人名命名的街道只有三条,张自忠路即是其中之一。抗战时,作为国民军将领的张自忠坚持抗战,后在前线牺牲,当提起他,便为之振奋,抗战胜利后即以他的名字命名原来的铁狮子胡同。而这条街道,也就染上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传奇色彩。
张自忠路3号院,这座清末建筑在历史的洗礼中几易其主,我们熟知的事件,就发生在它身上。1915年,袁世凯在此“称帝”,这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总是让人联想起“窃国大盗”,“民贼独夫”,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一手创建了中国第一支新式军队北洋雄师,在任山东巡抚之前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省立大学今山东大学的前身,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大手笔,曾有美国记者评价他是“少数可以左右李鸿章之后的大变局、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政治人物”。
袁世凯死后,这里成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它也总以段祺瑞执政府为人所知,而这又将勾起我们的回忆。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此地,1926年3月18,京师女大学生刘和珍牺牲于此。现有纪念碑立于大门东侧石狮子旁,以及一块记述此事的红匾悬挂于门口的墙上。这对于我们并不陌生,高中课本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悼文《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行人路过,被红匾吸引,待读完,便恍然说道,“哦,原来刘和珍就牺牲在这里啊……”游览至此,对它又产生出几许亲切和崇敬,我们所学的历史,确有发生之地,它就在这里!(附图15、16)
日本侵华后,这里又被据为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部,东院则为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据说至今后楼地下室仍有日军设的牢房罪证遗迹。本想进去探个究竟,但由于东院现为社科院办公场所,门卫阻拦,只好遗憾作罢。
时光荏苒,岁月转到解放后,西院主楼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清史研究所使用。伫立楼前,感叹时代随风而逝,近代风云人物匆匆,而我们这群人,这个时代,终也抵不过时间的吞噬,不禁惘然。

该怎样对待历史遗迹?
从1907年至今,张自忠路3号院恰走过百年风雨。由于年代久远,又仍被使用,可能久未修葺,这座维多利亚式建筑多现出破败景象,令人担忧。(附图17、18、19)

微山 发表于 2007-2-6 19:44:30

为什么我的图帖不上去?
还有,其实我想最好把图直接排在文中相关部分,可是屡试不成,请教

青于蓝 发表于 2007-2-6 21:08:10

通过附件,就行了。

微山 发表于 2007-2-6 22:04:03

就是通过附件的,总贴不上去,是不每个图片要小于2M,如果大于2M该怎么办

绿豆 发表于 2007-2-7 13:09:04

通过软件压缩后改小啊。

漫吹横笛 发表于 2007-2-7 13:31:13

引用第4楼绿豆于2007-02-07 13:09发表的:
通过软件压缩后改小啊。
对。绿豆说的对。图片最好是JPG格式的。尺寸不要超过800X600

微山 发表于 2007-2-8 13:47:02

试试看

微山 发表于 2007-2-8 14:03:23

GOD,终于成功了,谢谢青于蓝,绿豆,横笛,不过,好象,每次还是只能贴少量,那就多贴几次吧

微山 发表于 2007-2-8 14:16:42

继续哎

微山 发表于 2007-2-8 14:29:03

慢工出细活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投稿)张自忠路走九遍——记张自忠路3号院清陆军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