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_芳草青_xr5c3 发表于 2024-3-2 16:45:31

方华敏:时间的两岸

时间的两岸文/方华敏 清明,我前往墓园看望婆母。采撷一束鲜花,燃三炷心香;双手合十,跪拜礼成。四周细草纤纤,洁白贡菊粘濡泪珠,簇簇杜鹃一边盛开一边凋零,寓意生命的流逝和往生的秘密。我轻声问婆母:您可触觉大地春天萌动的喜悦呢?墓园古朴,四季郁郁葱葱。园中两眼清澈的池水像守望的明眸,每次来都由它迎送,贻我以甘饴。这汪青绿的水,跟紧邻南唐二陵的林泉高致一脉相承啊。山水相依,两两相宜。婆母魂归于此长眠如斯,应该有一种找到彼岸的心安吧。站在这里,就会萌生哲思。我无法相信神学家说的人死后生命的存在,以及启示的真理高于理性真理的判断。凝望墓碑上婆母的名字,墨色笔迹丝丝纹理,竟然就是她从生到死的距离。过去的一切从心里流过,怀念就像一条细细的长廊,已经让我走得很深很远。只觉得这个如禅寺般的墓园,掩隐着一束光,或者寄托着某种深意,那么深情地牵引我前往。一位作家曾撰文:“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母亲,我会怎样地想念她并梦见她......”于我而言,又何尙不是如此呢?人们常说往事如烟。然而那些伴随我生命的往事,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它丝丝缕缕地缠绕而成为心灵深处最珍贵而又历久弥新的记忆。我仅从过去的生活中采撷一个个小片段,以表达心中的感激于万一。记得1981年深秋,我第一次来南京。脱下穿了多年的军装,换上白色高领毛衣、紫红色青果领上装,乘车几经辗转,来到南钢三村与婆母和姐姐见面。午后的秋阳洒落客厅,婆母精神矍铄,眉宇间的沉稳之下,是嘴角掩不住的笑意。那种柔和慈爱,自然而然地流露。她端详着我,喃喃说道:小方会打扮呢,既使穿上这身新衣,军人气质还在。年轻的姐姐梳着好看的发辫,和善又和蔼走过来,嗔怪妈妈道,当兵的女孩本来就不着烟尘的。一言之誉使我羞涩难抑,彼时那份明心见性的场景,悠长如永生的刹那,美好如斯。顿然觉得生活于现代都市的姐姐,竟那样敏锐而坦诚。此时窗外云影滑翔,桂香摇落。相聚的日子短暂。静下来总被客观存在的、无法解决的困难纠结。当时我退伍还乡,个人、家庭分占时空的两个维度,从层面来讲很不完整,难以完成世俗眼中的圆满。婆母知道我的追求、挣扎,也理解和同情,却无不为我的生存动荡而深深不安。她默默地计划着怎样将我一步步从湖北调往南京,却不言其中的千辛万苦。最终记住的,是站在南钢集团门前的相视一笑。她之前所有的付出,好像只为这稀有而光辉的一天。“有凤来仪,梧桐是依”,无不默默见证那个特殊时段我年轻人生的跌宕和明亮。家庭生活中,最熟悉、最懂心性的莫过于婆母。与之相处没有婆媳间百转千回的情商较量,多了许多母女间的肆无忌惮。当我以难抑的情绪谈论时,总忽略用文字赞誉,似乎觉得如此熟悉亲近书写起来太过矜情。婆母为旧式文人。字写得秀气,文字逻辑清晰,算起数来头脑精明。说话办事、接人待物皆有礼数。如今朋友谈起还津津乐道,怀有敬重之意。而对于家庭,婆母更是事必恭亲,不仅操心儿女的生活工作和琐碎,还守诚于自己内心的执念。就像我工作的调动过程,存在想象不到的未知和变量一样。在那个“进入大城市如跃龙门”的年代,对每个当事人都如淬炼。最终事成不得不说充满神奇。所以婆母为保全儿女的义无反顾、孤注一掷,可谓天下母爱之最。南钢集团,是我调来南京的工作单位,也是婆母离休的地方。与她“同事”视若珍宝。我被分配在集团办公室。平日除接收登记和送签文件,领导批示后传阅,还有整理文件等事务性工作。婆母告诫的话语至今还犹在耳畔:首先判断文件的轻重缓急,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地进行。另外做事之前预先测定,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切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从中我体味到一位母亲的期望,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温良性格。同时她的好人缘也时时福荫着我。每每牵手女儿行走厂区,熟悉的人亲切地称我为“老太太的儿媳妇”;女儿与姑姐长得几分相似,也已成为毛家的标签而备受关爱。由于远离城区,平时我带着两岁的女儿住宿舍。那个时段婆母常常来南钢,也做好荤菜捎来。每当看见女儿欣喜地扑向奶奶,都觉得那个初夏如此美好。八十年代末,学历为每个年轻人的追求。平时我一直专注公文写作基础等课程,坚持做应考试卷题。正逢扬州师范学院招收在职生,就欣然报名应考。然而生活却处于一种极为忙乱之中。学习和照顾女儿的冲突,使得没有自己的空间。每当学期考试,总是婆母承担照顾女儿的重任。不记得多少次别离,女儿小声抽噎地站在奶奶身边,昏黄的路灯投映她们的头顶,如释重负的压力骤然加大。三年时间,我暗中庆幸,曾经于困惑和迷茫中浪费大把时间,尽然在婆母的帮扶里,坚守和完成学业。仿佛命运一直站在暗处,随时准备补偿没念大学的遗憾。春晖之暖何以酬。家庭里的小细节常常促使自己冥思:怎样才不辜负地好生待婆母。而重点不在婆媳间的差异性,而在于彼此间的共情。其中被渴望的,便是亲近和温暖的感觉。也许每个儿媳幸福的源泉就在于此吧。我曾经用细毛线织一件背心送给婆母,后片平针,前襟两道饰以绞花辫子镂空竖行纹样,千针万线丝丝缕缕,穿上身充满融合感,老人家十分喜爱。似有若无的熟悉和慰藉使那件毛衣的情感张力不断加深,是我如今想起唯一能够安抚良心的。后来又织了一件枣红色绒线外套。同样也编进自己那份心念,反复琢磨式样的随意和俊美,所以最是珍视,敝帚自珍地以为不啻为手工作品。那么细的线,点滴进展,渐次成型,感情都融化于此。深秋,玄武饭店门前的束束垂丝海棠迎风初绽,既有春花凋谢结出的果儿,又有秋天新开的花,如一对童叟同坐枝头。此景,像极了婆母与她孙女的相拥言欢:等足了春夏,终于说上了话,叫人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个多情的时节,我们全家在此为婆母举办八十岁寿宴。细碎的阳光,一地的金黄;窗外婆娑的树影,掩映室内盆景宝塔松,素净如风物图。我制作的金箔老照片高风峻节,含蓄如深。那种飘然而至的愉悦,亦或微妙的感觉,都被婆母妥帖地收藏。喜庆的场景,满满的暖意,每个人都细致地体味其中的轻重提案,起承转合。多年间,历经潮起潮落的婆母,娓娓陈述非常年代自渡悲喜,无常世事,以及漫长岁月的痕迹。淡然语调如同一檐月光,澄明如初,静照松间。我不曾在这样的情景下听她诉说。过往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刻,已经能让我去懂得......餐桌旋转的碗碟弥漫家的味道,散发肴馔的甘冽清甜。脆的肉,鲜的鱼,嫩滑的菜蔬......颔首触摸,处处都留有婆母指尖的温度。我不禁想起每年重阳节,她亲手做的菜肉饼,与眼前的美味异曲同工。薄薄的面皮擀得劲道有弹性,馅儿由精肉剁碎、青菜从开水里掠过挤干切碎,再加鸡蛋香菇末等多种佐料拌匀而成。烘烤时边摁压边转动,烤熟的饼口感香酥,品相好看,像艺术品呢。其时与刚采摘的桂花做成的桂花糖,包成的汤圆,饼香融合就是金风玉露啊,满屋江南的富贵气。婆母说这气息里有地久天长的安稳。《浮生六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岂不就是这些令我迷恋的菜肉饼;令我痴迷的汤圆、桂花糖,以及说笑声掀起的阵阵风雅;还有令我动容的世俗烟火气吗?就在惊叹于往事复现的同时,感激、眷恋、欢喜也油然而生。我不知道人生会有怎样的因缘际会,所以能运筹这场寿宴,走进和感知过去的生活,留下生命的忆念,那么它的意义会格外不同吧。今天重新翻看与婆母的生日合影,背面的一行小字十分耐人寻味:莫道桑榆晚,海棠也秋开,再看画面里的每个人都神采奕奕。二十多年过去,没想到照片里最小的孩子也做了母亲。隔着遥远的时间,去体味当时的幽幽亲情,又何尚不是另一种重聚呢?只是婆母从我们的时间里消失而无法逆转。多么希望那些存于时间里的亲人,有朝一日,可以在另一重空间里相遇。所以合影照片是留给时间的,回望之时能看到有血缘的我们彼此陪伴走过的路,亦或在一起时的依恋慰藉,以及曾经快乐过、爱过、陶醉过的日子。白露为霜,留下诗经里的一抹寒气,也宛如我们兄弟姐妹的心境。婆母已在ICU病房多日,因为辅助机械呼吸,切开气管后,状态一天天变差。对她的惦忧,像在心理上蒙上一层阴影不能消散。如果说客观存在的但又无法免除的不幸,能够向仁慈的佛祖祷告而避免的话,我愿做一个佛门的虔诚**。回想多年来婆母一次次住院、一次次化险为夷,还有她面对疾病的坚韧和坚强,不敢想象她进ICU后有着怎样的经历。生命急遽往深渊下沉,人的意志在与死神抗争,还有聚焦永恒的痛苦,灵魂于生死临界中遭遇的灾难,以及炼狱般的重量。无数个黄昏,我们坐在医院的条椅上,暮色哀婉,沉痛无限。最后等来婆母永久地离去......那个暮冬,凛冽寒风吹起满天的白,城市笼罩一层神秘的幕。告别仪式之前,我们到后台,静静地陪着安若深眠的婆母。我轻轻地将菊花瓣揉碎洒在她的身上,最后一次记住她真实的面容,心里存着温暖和感谢。 多年后,我独自体味,更觉婆母待我如三春之晖的恩情。我相信若是现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人生就是如此,永远留有遗憾。无论在他人眼里,或自己心里,总会欠缺几分。婆母,您于时间的对岸,默默地注视我们,默默地护佑我们。也默默期待清明雨上,折菊送到您身旁...... 方华敏:江苏省作协会员。作品入选《散文选刊》《雨花》《中学生阅读》《新作文》等。曾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漂母杯”散文大赛优秀奖等。著有散文集《年年此时》。

wx_魏丽饶_hl3kI 发表于 2024-3-3 22:13:18

写进了岁月深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方华敏:时间的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