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_单 发表于 2023-8-13 09:14:50

米口袋的香


前几天,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老家的三间房子由于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屋里还有没有要用的东西,怕下雨淋坏了,叫我回来整理下,有用的就带回市区,没有的就扔掉。想想也是,回去看看也好。毕竟好长时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挑个双休时间,带着老婆和闺女回镇上老家,和父母团聚一下吃吃饭。吃完饭后,整理下老家的一些东西,之前搬到市区住,东西搬了不少,看看还有丢掉的东西吗?曾经住的三间老瓦房主要是被父母放些杂物,由于下雨,地面阴暗潮湿,在曾经住过的最东间找了找,发现不少以前收集的报纸被浸湿了,在报纸里到时发现了一个很陈旧的布袋子,这个布袋子可有来历了,令我想起几十年前的往事。记得应该是1982年夏天,那时候农村的家里很穷,吃不饱穿不好的时代,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布袋子。有一次,母亲找来针线,认真地缝起了布袋子。当时,我很纳闷,就问母亲,这个是干什么用的,母亲还故作神秘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个布袋子做好和裤子口袋差不多大,上口可以收紧扎起。看样子应该是装东西用的,我心里是这样想的。做好之后,母亲又把袋子洗了又洗,洗好之后,中午时分,母亲从街上换来点米,洗净米后,放入有少半碗米进去。然后,把上口扎紧,放入烧水的大铁锅中,然后用柴火开始煮。等锅快要开了的时候,母亲打开锅盖了,我分明闻到了一股米香的味道。母亲在锅里下了点面粉,说是稀饭,我总感觉清凉凉的,都能一眼看到锅底。然后盖上锅盖继续烧,不大一会功夫,锅就开了,泛着白沫,母亲小心翼翼打开锅盖,我趴在锅台边,米饭香气扑鼻而来,我伸长了脖子,看见母亲用勺子把热气腾腾的米口袋捞在一个很大的碗里,米口袋的肚子涨的很大,充盈的很。待米口袋凉了一些,母亲松开上口的绳子,露出雪白的米饭,然后倒入碗里,左手拎着米口袋的底部,右手用2根筷子不停往下捋米口袋,直到米口袋里的米一粒不剩,米口袋倒出来的饭,油亮剔透,香味浓郁,令人食欲大增、精神振奋。而这些主要是给我们兄弟三人吃,最小弟弟才5岁,吃的满脸米粒,但是,沾满脸上的米粒也能一粒一粒的吃完,母亲和父亲舍不得吃,他们吃点稀饭和那咬不动的煎饼。那时候,能吃上米口袋,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主要是给孩子吃,上学很辛苦,平时家里穷,没有什么菜,大多是青菜、白菜、萝卜之类,没有什么油水,上小学的时候,还要跑上四五里路,一天下来要走10几里路,每周能吃上一次米口袋简直是一次奢侈饭了。另一方面,多是给生病的老人吃,算是很有营养的大餐,大人干活的时候也不舍得吃上一口。对于我们孩子来讲,每周吃上一次米口袋,真是一次奢侈的享受。作为农村的父亲和母亲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才把我们拉扯大。米口袋是那时候缺粮少米时代的产物,如今,我再次看到了米口袋,往事历历在目,米口袋装满了母亲浓浓的爱意和殷殷的期待。我把布袋子上的灰尘一点一点地擦掉,这个有价值有历史意义的布袋子,我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把它带回市区珍藏起来。米口袋离我们远去了,但米口袋的香,却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直到现在,母亲还没有改掉对粮食的热爱与珍惜,虽然我们早已告别了贫穷,过上了不再为粮食忧愁的生活,生命的幸福与安然写满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上,农忙的时候,可当她看见掉在地上的粮食,总会毫不犹豫地弯腰将它拾起。
单克锋,网名:陌上飞烟。男,祖籍江苏省徐州市,徐州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中国作家记者协会会员、中外华语文学院院士、中国旅游文学协会会长。《广东作家》杂志文学顾问、《家乡》杂志签约作家、《中国乡村》杂志终身认证作家、《首都文学》杂志签约诗人、《文学月刊》杂志签约作家、《微光诗刊》杂志特邀编辑、《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杂志优秀作家,CCTV《华夏之声》客座教授。以美文、诗歌、笔记类文章为主,出版文学书籍与人合集等5部。发表在《徐州日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潮州日报》、《昆明日报》、《都市晨报》、《卫生报》、《烟台日报》、《诗歌月刊》、《文学月刊》、《交际与口才》、《现代青年》、《涉世之初》等各类文章500多篇,作品在国内获奖百余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米口袋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