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k张洪兵 发表于 2020-12-27 16:43:08

诗人三迟客获奖散文:我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

本帖最后由 sck张洪兵 于 2020-12-27 16:45 编辑

我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荣获首届“羡林杯”生态散文奖 三等奖)

       那年冬天,我从北京乘机抵达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夜晚的寒流,直刺入喉咙,渗入肺腑,我终于领教了塞外冬天彻骨的寒冷。次日上午,接站人老梁已安排好公车送我们去伊敏。当年从海拉尔市区去伊敏只有一条公路相通,沿途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草原,让我真切地感受了草原的广袤,知道了草原上的许多人和事,还知道了草原上的一些风土人情。      冬天的草原,白雪皑皑,在日光的照射下映得漫天雪光。我们在温暖的车厢里放眼欣赏窗外的雪景,在路的两侧,都是草原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厚实积雪,视野极其开阔。沿途除了我们的车在行驶外,就是草原的静寂。      老梁是个健谈而风趣的人,已在伊敏工作生活多年。在乘车的困乏中,他给我们讲起了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草原每年积雪的时间比较长,待到积雪融化时,已经算是草原的热天了,那时青青的草长出地面,覆盖草原,满眼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就成了天然的牧场。可是每年草原的“热天”时间并不太长,通常也就四个月左右,然后就是下雪和冰雪覆盖的寒冷天气。可能是因为每年的寒冷天气时间过长吧,我总感觉老梁和在当地生活时间久了的人的呼吸,总是不那么顺畅,音响既粗又带喘。老梁说,我们这次出差时间不赶趟,没能遇上草原上的“热天”,否则就可以顺道欣赏草原上无边无际的绿色和吃草的牛群和羊群了。       听老梁说,草长的时候,草原上还会长出蘑菇,有白色的口蘑和花脸蘑,口味很鲜美。口蘑和花脸蘑,成了呼伦贝尔草原土特产品之一,每年当地都会有人赶着季节去采蘑菇。据说,当时有的人采一季蘑菇,可以获得上万元的收入。然而,采蘑菇却是件有风险的事。野狼的袭击,是采蘑菇人要防范和应对的首要风险。其次,因草原空旷无际,采蘑菇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如果不能及时被人救助,就会有丧生的危险。所以,尽管采蘑菇能快速创收致富,但是因为风险问题,很多人都不愿去采,只有一些有经验和应对办法的人才敢去采集。      那些因采蘑菇丧生人的不幸遭遇,让我们的心中由生怜悯。面对窗外静寂的冰天雪地,我们总觉得行程漫长。老梁说,当天车外的温度得有零下30度左右,在这样的季节来到呼伦贝尔,尤其要注意个人安全防护。我们被告诫,不能直接用手触碰铁器和冰等固体物,否则会迅速冻结粘连,造成意外伤害;应尽量少外出,出门应戴手套,并用衣物护好口、耳、鼻,而且户外活动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半小时,否则,这里的寒冷容易造成身体伤害。听老梁说,在这样的季节里,狩猎人最难防野狼偷袭。因为无垠的草原被雪光照得天上地上一片白,狩猎人会很难发现野狼的存在,尤其是毛色发白的狼,稍有不慎,就会遇到危险。这样的生存环境,让我们这些外乡人听得不由得心里紧张。老梁说,草原上最好的狩猎季节,就是绿草幽幽的“热天”了。草原上狍子蛮多的,狍肉很肥,吃起来油多味足。狍子、野兔和老鼠,都是草原的祸害,如果这些动物数量太多了,会导致草地退化,容易造成草原沙化,进而给草原带来灾难。所以当时的地方政府也默许狩猎人用猎枪、套子等器具猎杀狍子获利。      我感觉当时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人烟实在是稀少,一路过来,只是偶尔会看到零星的蒙古包,行驶的车辆也少。如果在这样的路上车出了故障,后果会很难想象。老梁带着劫后余生的表情讲述了他的一次遇险经历。那是在一个冬天的下午晚些时候,他独自驾车,从海拉尔市区回伊敏,就在中途,车抛锚了,当时天色已晚,根本无法查找原因并自行修理。当时的通讯工具主要是固定电话,还没有手机。等待路过的车救援,是唯一的办法。尽管他当时在很焦急地等待,可是等待救援的时间,却无法预料。夜晚的寒风,一阵阵吹来,即使是身在车厢里,他还是越发觉得冷;如果就这样待在车里,也许等不到路过的车救援,他就会被冻死。自救的本能,让他借着星光,在草原上捡拾了好多干牛粪,升起了火堆。他历险的时间,就这样在一边烤火一边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直到次日上午快11点时,他才等到路过车的救援,紧张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他的人生获得了安全。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伊敏,住进客户方下属的酒店。在客房里,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这里的窗户玻璃有两层,两层玻璃之间隔着厚实的外墙的距离,中间则成了被隔离的空气层,据说这是为了防寒的需要。稍事安顿后,我们一行人相邀一起去酒店广场观光。酒店广场上坐落着一件雕塑,用不锈钢光色的钢材建造,像在起舞的几片草叶凌空托着一颗球体,我的大脑瞬间想到“草原之珠”这个概念。我曾听人说“雕塑是休止的音符”,仔细品味这件雕塑作品,这不正是休止的歌颂音符吗。华能伊敏煤电公司,是当地的大型企业,既生产和输送电力,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当然可以称得上是草原明珠了。      在当天下午,我们和客户方领导层谈了些工作。晚上他们安排了接风晚宴。在晚宴上我见识了呼伦贝尔草原人的豪爽和敞亮。在这里,喝酒是必须的交际,尽管我不擅长饮酒,而且沾酒就会上脸,但是在他们的热情和盛情带动下,我还是接连应酬着喝成了“红脸膛”。席间人多,故事也多,都带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味。有人给我们讲述了这座电厂建设期的生活故事。据说,最早参加电厂建造的那批人,都没有像样的房屋居住,他们就在地上挖洞而居,当地人称此为“地窨子”,这里的夜晚经常会下大雪,次日早晨起床后他们发现出入口都被雪封盖了。这群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开创了这家坑口煤电公司,并发展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型企业。白酒是呼伦贝尔草原人喜爱的佳品,据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电厂人用一瓶白酒就能交换来一只羊。电厂的女人们似乎也认同自己的丈夫喝酒,我听她们说,(这)冰天雪地的,(我)不让他喝酒,(能)让他干啥去呀。在劝酒时,有人提起过草原上有“上马酒”和“下马酒”的传统敬客之礼。还有个人煞有介事地说,曾经有个人来呼伦贝尔草原谈生意,在宴席上他总是阻断当地人的热情劝酒,结果事情没谈成,因为当地人觉得他不爽快,有心眼。      因为工作任务的缘故,此次我们在伊敏待了20多天,每天都能品尝到草原上的蘑菇、牛肉、羊肉。在这期间,客户方安排我们一行人去过蒙古包,在蒙古包里我们品尝了当地特色的“奶茶”、“血肠”和“手扒肉”。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知道了“整”这个词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多用性。那天老梁他们领着我们进了蒙古包,随即吩咐蒙古包的主人,“整头羊来”,“(把羊)整整”,“给我们整些血肠和手扒肉来”,“再多给整些调料”。于是,主人开始在另外一个蒙古包里忙着“整”羊。在等待血肠和手扒肉的时间里,女主人给我们准备了“奶茶”。奶茶斟在碗里,上面飘着用小米(粟子)炒制成的米花,喝在嘴里香香的。蒙古包里比较宽敞,安装了供暖炉灶和管道,很暖和,桌凳等生活物资和设施则比较简朴。过了一会儿女主人进来,用手抓了几把燃料给灶堂添了些火,而燃料就是干牛粪。听老梁他们说,冬天草原上的雪,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人的水源。这里地广人稀,无污染,空气干净,雪也是干净的,用盆子盛些雪,就能化成用于吃喝的水。据说,血肠是用现宰杀的羊的鲜血灌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和手扒肉都是用清水在锅里煮熟。血肠和手扒肉端上餐桌时,主人已给我们准备好了调料和吃肉用的刀具。调料是细盐、韭菜花、酱豆腐。听说韭菜花是草原人家自制的,每年在草长的季节采集,洗净,切碎,用盐腌制而成。而细盐和酱豆腐则需搭顺风车进城采购。刀具人手一把,只是种类多样,有主人自制的木柄尖刀、小学生用的削笔刀等。酒倒在碗里,我们一边喝酒,一边大口嚼着手扒肉,这种大碗酒大块肉的感觉和味道真好。当地人很爱吃血肠。肉快吃完时,主人又端过来一盆肉,有个电厂的人,抓起其中的一块肉,说“这块是心口肉,须分着吃”,说着便忙着给大伙切割分配起来。我听他们解释,说是好东西要大伙分享,不能独吞。我感觉这种说法似乎有要同心同德的寓意。      呼伦贝尔草原矿产也丰富,不仅出产丰富的优质煤,用于发展坑口电厂等产业,而且还埋藏着黄金等矿产资源。老梁还给我们讲述了一帮淘金人在呼伦贝尔淘金的传奇故事。据说,这帮淘金人筹集了一笔丰厚的资金,购置好设备设施等物件,在呼伦贝尔探测和开采金矿。他们先选好可能的矿脉所在地点,然后钻孔,装入炸药,炸开覆盖在地上的沙土,寻找金矿。这帮淘金人接连干了几个月,炸了好多疑似矿脉所在地点,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让他们除了感觉身心疲惫外,还很沮丧,而最初筹集的资金也快花完了,于是他们商议决定放弃淘金计划。在收拾整理设备和物资并装车时,他们在附近不远处钻了深孔,把剩余的炸药全部装填了进去。车子发动后,炸药被引爆了。他们本想就此开车走人,这时有人提议,应该下车去看看情况,毕竟已经炸开了,看完了再走,心里也就不再纠结了。而负责下车查探人的惊呼,立即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原来出现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片黄灿灿的金沙。这帮淘金人终于找到了金矿。在这帮淘金人中有跟老梁关系好的朋友,他们也邀请了老梁一起喝酒庆贺。老梁临走时,他们让老梁带走一些金沙,据说这是草原人的规矩,财不独占,沾者有份。毕竟盛情难却,老梁用茶叶罐撮了一罐。带回金沙后,老梁在闲余时从中拣出了颗粒大的金沙,剩下的细金沙和沙土一起装进了自家的花盆养花,每次搬家都搬着走,保留着一份友情和念想。      在呼伦贝尔草原出差的日子里,我一次次地在想,草原的广阔,正如这些工作生活在草原上的人的胸怀,性情豪爽,直率,懂得分享,珍惜情谊。草原总是敞开胸怀,迎接自由的风,任骏马奔驰,并用母爱深情养肥牛羊,却无惧冰雪和严寒。草原冬季恶劣的气候环境,也锻炼了草原人的坚韧意志和刚强精神,造就了他们成长为强壮勇敢的“巴特尔”,让他们能不畏困难和险阻去谋求生存和发展。他们这种战天斗地的顽强不屈精神,让我很受鼓舞和启发,这些年来一直鞭策我奋进。草原是美丽的,草原人家深爱着草原!在悠长的岁月里,他们用真挚的情感传唱着一首首舒缓的草原民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马头琴的哼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在临走前我创作了一首离别诗,赠给了老梁,并对他这20多天给予我们的陪伴和关照表示谢意。《离别诗》为“塞外数九天,原上冰雪连。欲待话蒙毡,把酒融冰凌。借语春草绿,璀璨伊敏电。离离车前雪,遥遥挥手间。”      我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尽管未能赶上季节,没能欣赏到草色绿连天的美丽盛景,没能参加篝火晚会,没能亲眼目睹草原上雄鹰展翅翱翔,……但是草原人的坚强、刚毅、豪爽、热情和好客的品质和淳朴的民风,让我留念,至今难忘。

    张洪兵:号“一如散人”、“三迟客”,江苏淮安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企业首席科学家、全国策划专家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对话央视董倩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人三迟客获奖散文:我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