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日超 发表于 2020-5-12 22:11:26

王兆胜:济南的性格

济南的性格

王兆胜

       城市与人一样都是有性格的。如果说,我的家乡蓬莱仙气十足,我现在生活的北京城珠光宝气,那么,济南则是温润的。济南就像一块玉石,更像一个谦谦君子,它包蕴着迷人但却难以言说的色泽。
      泉水与柳树是济南的容颜。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济南上大学。听老人讲,以前的济南可谓家家有柳、户户有泉。你随便在院子里往下挖,即可见水;春光明媚时,折柳一枝,插地成活,所以济南又有个诗意的名字——“泉城”。走在大街小巷,可见水光潋滟、柳树纷披,仿佛进入梦境和神话中。读描写济南的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仿佛有位温柔贤淑、善解人意、风情万种的女子款款而来。济南以趵突泉闻名,殊不知这只是其一,有名者泉多达七十二,且从名字和风韵看,最能显出济南温柔者不是趵突泉,而是金钱泉、柳絮泉、漱玉泉。不看内容,只识其名,就有一种享不尽的柔美。
          千佛山是济南的胸襟。济南有两所名校,一是山东大学,二是山东师范大学。在济南时没太多感觉,到了北京才晓得它们有“天壤之别”。北京人只知道山大,而不知有山师。于是,我就读的山东师范大学一下子变得暗淡无光。不过,山大有一万个好,却无山师的好之“一个”。因为山东师范大学背靠千佛山,说它是千佛山的肚子或肚脐,亦无不可。从这方面讲,山东师范大学是个风水宝地,加之它又坐落在“文化路”上,其“有容乃大”不可小觑。当然,站得更高一点,将包括山东大学在内的济南都说成在千佛山怀中,也无不可。否则你很难理解,济南自古重文化教育,是书画家、文学家、思想家、圣人辈出的地方。
       泰山是千佛山的基座。古人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纵观济南之地理形胜,它是个盆地,周围有“齐烟九点”,即九座山,于是被多个小山包裹着,极尽内蕴、从容与平和之致。这也是济南夏热冬暖、春秋明丽之缘由。在火炉般的炎热中,易养成人的耐性与坚韧;在春风和秋阳中,又赋予人以知足常乐。另外,济南北临黄河及平原,南靠雄伟博大之泰山,自然更加稳固、丰实、饱满。这也是为什么,不足三百米的千佛山是那么精气饱满、神采奕奕,令人有“高山仰止”之叹。
         我曾到千佛山南面的山中闲逛过。周末早起,离开污浊的空气,爬上山巅,一股股清新空气沁人心脾。再往靠近南面的泰山方向走,山涧清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不胜收。整个山中有时半天不见人影,而泰山方向吹来的微风和着晨曦,将整个天地幻化成一幅山水图卷。多少年后,我才领悟一个真谛:威仪万方的泰山是远大的背景,它让千佛山安若泰山,也成为整个济南城一盏长明不灭的心灯。
      曲阜是泰山南面的和煦之风。曲阜是孔子故里,我曾以景仰之心前去拜谒,原以为那里一定有“高山”可以仰止,没想到其周边平旷无垠,所有建筑都舒展平坦,令人想起孔子笔下展翅欲飞的“翼翼然”。而包括尼山在内孔子家乡的所有山都平淡无奇,甚至草木亦不甚滋荣,但其形体倒多有佛性,与孔子笔下的君子形象正相吻合。有趣的是,在曲阜与济南约150公里的距离中,泰山正好站在中间。因此,我宁愿将泰山理解为一个中介,把曲阜看成济南更远的背景,从而与千佛山、济南的温润文化相连。这样,济南的性格就更有底蕴了。
         温润的性格最突出地表现在济南人身上。如对人的称呼是门大学问,在不同地方各有特点。有的称“先生”和“女士”,尊敬有之,但有拒人于外的感觉;有的称“同志”,关系近了,也有平等意识,但总显含糊;有的称“伙计”,显然有居高临下之姿;也有的称“小姐”,却常常被人误会;更有的无称呼,直用“哎——”,这没称呼的称呼,易让人反感。但济南人不论对谁,也不管男女、老少、职业,都称“老师”,而且那个“师”字是卷舌音,很像甜丝丝、低八度的平音“婶”字,这在其他城市很少见。以至于我到北京后长时间改不过来,也常闹笑话。一次向一位年轻人问路,当我称他“老师”时,她很不自在,竟直言自己是学生,不是“老师”。其实,济南人称呼“老师”,是敬称,包含的是善意、好学和感恩,是让人心中温暖的交流方式。一个“老师”一叫,立马拉近了距离,让对方特别受用。试想,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市民,突然被温文尔雅的大学老师称“老师”,他心中有何感想?也是从这里,我能理解济南为什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人们对于书籍、读书、字画的热爱。一个普通之家往往都有收藏书画的雅好,他们可以无高档家具,但不能没有字画高悬。
          济南人无攻击性,和颜悦色者多。你很少能听到市民嘴带脏字,这恐怕也与对知识、文化、老师的敬意有关。当年的济南有三个热闹地方:一是我们校门前的文化东路,二是集书店、商店、市场于一身的大观园,三是济南的动物园——金牛公园。每逢课外时间或周末,我们都挤身人的川流,但从未被盗过,也没发生肢体和语言冲突,让座、被称和称人为老师成家常便饭,而且到处都是笑脸与关爱,这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学子来说,可谓“宾至如归”。读研究生时,我曾接触过地道的济南人,那时我到金牛公园附近一个工人家里做家教,孩子温顺聪慧,年轻父母话语不多,只是微笑和点头,一口一个“王老师”,叫得我都不好意思。每逢课时,女主人必备下清茶、水果,课后留我用饭。看到我有些难为情,她总是说:“你从学校到我家,几乎穿过整个济南城。我做的都是家常饭菜,吃了饭你就可从容回校了。”我做家教的时间虽不长,但这家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言行让我如沐春风并受用终生。
         济南人好客,也喜欢请人到家里吃饭,而且与客人相敬如宾。这与北京人不喜欢带客人回家,多在外吃饭不同;也不像胶东人过于热情和实情,总让来客喝得一醉方休。北京人太淡,有时同住一楼甚至对门,却谁也不认识谁,而且互不理会。胶东人太热烈,像火与烧酒,往往让人收受不起。济南人则取乎其中,温柔敦厚、内敛自然,而又滋味悠长。一次听人讲,他到北京朋友家里被冷落的故事:没享受到热情的款待不说,要告辞时,主人要送,他说请留步,主人竟说了这句话:“没事,反正我要出门送垃圾。”当与主人分手,客人走了几步回头再行道别,却发现主人早不见了。结果气得他半死,从而与朋友恩断义绝!这种事的发生当然与文化隔膜有关,但其中的味道确实有点不对。我在济南多年,受邀和被请饭的时候很多,一饭之中有促膝而谈,也有彼此的问安和祝福,尤其到临别时,济南人总是款款相送:等你走了很远,回头说声再见,却发现,主人还在远远地向你挥手!
         像手捧着千年的瓷器,你会感到济南和济南人有说不出来的温润,春夏秋冬都一样。不过,除了温润,济南还有别的性情,如山的雄壮、石的坚实、夏的热烈、冬的威猛,还有辛弃疾的金戈铁马。只是与八百里秦川的秦腔不同,济南的威猛壮烈在特殊时才会有,平日里都如绵里裹铁般内敛着,不事张扬。
      我在蓬莱老家长到18岁,在济南生活和工作了11年,来北京至今又过去22年。一般而言,济南远不能与另外两地比量短长;不过,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在济南度过,也是济南的山水培育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性情。济南就是我的腰椎,也是我跨越人生的桥梁,所以有时连我自己都分辨不出,哪儿是济南,哪儿是我自己。就如同盐与水的关系一样。
       风过无痕,雁去留声。我就是那一阵子风和那只孤雁,在飞过、栖息过济南的天空与大地时,现在还能寻到什么呢?不过,我坚信,在心灵的底片上,济南永远清新,尤其在夜深人静、孤独寂寞时,一个人与琴音和棋枰相伴相对。此时,飞去的是超然,落下的是悠然。


      
       王兆胜 男,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文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已出版著作《 林语堂的文化情怀 》《 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 》《 林语堂与中国文化 》《 温暖的锋芒——王兆胜学术自选集》《 新时期散文的发展向度 》等1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 》《 文学评论 》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编著散文年选和各种选本20部。散文随笔集有《 逍遥的境界 》《 天地人心 》。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等多项。


念达斋主 发表于 2020-5-13 21:58:09

优美而又有深度的好文、

江山 发表于 2020-6-10 21:49:54

读后印象很深。欣赏美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兆胜:济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