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k张洪兵 发表于 2020-4-28 11:21:52

张洪兵散文:村里的坟

村里的坟
      坟,作为一种丧葬习俗,贯穿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在我们民族历代传承的敬孝文化里,“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不仅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我们共识的伦理道德之一。坟墓既是生者为亡故者安置的家,更凝结着一种念想和守孝道的情感,寄托着生者对亡故者的无尽哀思。而且,每逢清明节,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圆坟、扫墓、烧纸钱等祭扫习俗。这种亲情的纽带,在亲人们的眼里和心里饱含寻根问祖的认同和亲近。此外,坟墓情结,还凝聚了芸芸生者对将来人生终了归宿的期望,这种预期的幸福感,能时刻宽慰着我们跳动的心。这种情结自古以来就给了我们民族以信心和精神力量,不仅让我们鼓足勇气,继往开来,不畏艰难开创新生活;而且教化我们要尊老爱幼,父慈子孝,生生不息。      坟,原本就是土堆,在土堆的下面安葬着亲人的遗体。随亡故者家境贫富的不同,有钱人家会有用像样的棺椁盛殓死者,在我国古代有的甚至还有墓室、墓道、棺床等建筑及陪葬物等;贫穷人家通常尽其所能为死者配置一口薄棺;听说更寒碜的人家往往只能以芦席等物件裹尸以葬。随着国家殡葬制度改革推广,如今我国很多地方都已实行火葬,即将死者的遗体在殡葬场的焚化炉里烧成骨灰,再盛殓在骨灰盒里下葬。在我国古今传承的风水学里,坟地的选择,是有讲究的,通常都经过懂风水学的人看过。这样的能人,在我们农村俗称阴阳先生或者风水先生。在死者下葬的场面里,亲人们往往悲痛欲绝,痛哭流涕,怀着哀痛的心与死者告别。爷爷去世的那年,我还是个读小学的孩子,当时仍实行土葬。装着爷爷遗体的棺材,被请来负重的四个人吃力地抬到坟地,我们一家人披麻戴孝地跟着他们走,送葬的亲友们排着长队在后面随行。负责挖土的人,在阴阳先生的指点下用铁锹挖出深深的坟塘。阴阳先生双手掐着罗盘,目光紧盯罗盘指针所对准的方位,又及其小心地移动调整方位,然后示意让把棺材按对准的方位小心地缓缓放进坟塘。阴阳先生又用罗盘对了对方位,确认无误后,在我们一家人各自用双手捧土并撒下一抔土后,挖土的人紧跟着用铁锹开始回填挖出的土,在坟塘填满时我们一家人已哭成泪人。挖土的人继续在填满的坟塘堆土,直至堆出一个带坟头的坟包。尽管悲伤,可年幼的我知道,从此以后爷爷就在这儿了。每当想他时,我就来这儿看看。又过了些年,我们那儿开始推行火葬,禁止土葬。奶奶在世时,她们这一辈人似乎很害怕火葬,听她们聊天时说“会烧得流浆大泡的,很疼”。 奶奶去世时,我已在外地工作,听到噩耗后,急忙请假赶回家奔丧,到家时奶奶的遗体已经被送往殡葬场火化。奶奶的骨灰被暂时停放在家里,因为要择日才能将奶奶的骨灰与爷爷并葬,丧事办完后,我只能先回单位上班,最终没能参加奶奶入土为安的葬礼。就在几年前,一生勤俭的爸爸病逝了。在殡葬场的礼仪大厅里我们与爸爸遗体告别后,我亲眼目睹爸爸的遗体被推走后送进了焚化炉,再出来时,已被烧成白骨,我的心在瞬间涌起悲凉的痛楚。爸爸的骨灰在家里停放了一夜,次日上午在跪拜了爸爸的骨灰后,哥哥捧着骨灰盒,伤心的我和哥哥弓着腰走在前面,身后是我们的家人,送葬的亲友们依次排队跟随在后面,从家里走到坟地。坟地就在河堤的缓坡上,面向开阔的农田。在阴阳先生的指点下,爸爸的坟塘已基本挖好。坟塘不大,不到两米深,阴阳先生用罗盘对准方位后,爸爸被安葬了,地上堆起了一座低矮的新坟,立在一座座坟堆之间。生我养我教育我长大的爸爸,永远离开了我们,就葬在这里。已是人到中年的我,强忍悲痛在心里。回想起爸爸的往事,一幕一幕,都涌向了这座坟。回到北京以后,心头还是难以平静,我独自行走在风里落泪,眼前浮现的依然是那座坟。于是我写了首诗《二月的哀思》以宽怀,“二月的风,走进悲伤的心。泪,在风里;心,在哭泣,无声地告慰父亲的亡魂。这个二月的风,吹动大地,声声揪紧哀伤的心。我在努力地想,我在思痛中追忆父亲的音容。我要长跪父亲一生的操劳和勤俭”。      在我小的时候,一些河堤两侧的缓坡,就是村里的坟场,分布着高高矮矮很多坟堆,有些坟因为年深日久竟然成了无人管的祖坟。也有少量的坟堆就立在农田里。有些河道的岸上还生长着芦苇,每年的夏季和秋季芦苇已长得很高很密,晚上走在河堤的路上,野风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动声,心头的惊惧,经常让人害怕得头皮发麻,后背发凉。在夏季的汛期里,雨水太多时,抗洪抢险成了头等大事,需要挖土加固和加高河堤,一些就近的坟堆的土就被挖走了。后代的子孙们或在清明节祭扫时取土重新立好坟堆,或者选择迁坟。而那些无人管的坟,经常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侵蚀,就露出了腐朽的棺木和白骨,看着渗人。那时这样的白骨比较多,很常见。后来,国家崇尚讲文明的新风吹遍祖国大地,于是村里责成每个村民小组安排人手拣拾这些露于野的白骨,分装进一只只用菖蒲编织成的蒲包里,挖坑集中埋葬了。       在我们老家,迁坟属于禁忌的事,除非逼不得已,乡亲们绝对不敢动祖坟。而且,迁坟还是有讲究的。曾经有几座静立在田地里的坟,因为村里要开挖新河道,亲属们被迫迁坟让位给河道工程了。我太爷爷太奶奶的合葬坟是我和我二叔一起去迁坟的。因为民国时期的战乱和人口迁移,太爷爷太奶奶的合葬坟,是当时我们家所知道的最久远的祖坟了。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奶奶让二叔带着我去给太爷爷太奶奶迁坟。那时我还是个小孩,二叔带着香、烛与火纸,拿上铁锹和蒲包,领着我来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坟地。他们的合葬坟就坐落在与河堤相连的一块旱地上,因为历次夏季防汛挖土,这块旱地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合葬坟的坟堆也没了,露出了腐朽的棺木板。二叔在坟边点燃香、烛与火纸,对着坟地说了些要迁坟的话语,然后让我与他一起跪拜。迁坟仪式结束后,二叔开始挖坟拣尸骨,我帮着他一起把尸骨装进蒲包。他们的尸骨被重新安葬在离爷爷坟不远的一小块空地上,周围都是坟,太爷爷太奶奶的新坟堆很小。每次逢年过节时,我们都会在爷爷坟和他们二老的坟前烧些纸钱,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毕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祖辈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我们这些幸福生活的后代子孙。因为水利和防汛,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整修河堤,最终,我太爷爷太奶奶坟地的位置早已难以查找,这成了一桩令人遗憾的事。而我爷爷奶奶的坟地也已经被覆盖在河堤里面了。二叔和爸爸凭着记忆,确定了原先坟地的大概位置。因为爸爸久病,已丧失劳动能力,而我们这些孙子辈的又都在外地为事业和生活打拼,于是就在确定原先坟地大概位置的河堤路旁,二叔用肩担土,一筐一筐地堆出了如今的爷爷奶奶坟,这样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对于一位老人来说实属不易。为此,我曾经提议由我出资给爷爷奶奶坟用水泥混凝土加固,可二叔不让,说是国家政策不允许,我只能作罢。在我的心里,祖辈和父辈们很伟大,值得崇敬,当年的他们可是靠人力在战天斗地谋生活。我曾写过一首诗《想起老水车》,从一个侧面对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进行了写照,“老水车,结实的身板,飞出勤劳的歌,挥汗踩出灌溉流。曾经的岁月,昔日的农活,艰辛的祖辈,是怎样的生存和养育”。祖坟,是家族的荣耀,埋藏着家族的历史,是家族子孙们可以溯源的根。      在我们老家,坟的堆土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新坟很容易识别,因为只有安葬满三年的坟身才可以堆得很高很大,并且坟基也才会是圆的。而新坟的坟基比较像鸭蛋圆形,且坟身矮小,当年的新坟旁还会插着孝杖。当年的新坟从次年开始每年通过圆坟逐渐堆高堆圆坟堆,满三年时才可完全堆圆坟基,在以后年度里,只要亲属愿意,还可以堆高堆大坟身。圆坟的日子一般都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孝子贤孙们在去坟地扫墓、烧纸钱时,挖土圆坟,清除野草杂物,堆出新的坟顶。在我们的孝道文化里,祭扫和圆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事。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些人家用水泥混凝土浇筑了坟身,有的还立了墓碑;更有财大气粗的人家还建造了带有围栏的墓园。这种现象,最初可能是想对坟进行保护,确保坟身不被雨水侵蚀冲刷;同时也省去每年祭扫时圆坟的劳作。后来的奢华铺张建坟,难免有攀比显富的嫌疑。自从爸爸去世后,每年清明节前,我都要回老家和哥哥一起去给爸爸和爷爷奶奶扫墓、圆坟、烧纸钱,最后再插上几枝绢花,缅怀我的祖辈和父辈们。今年遇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封城令,我回不了老家,所以只能很抱歉地打电话给哥哥,由他回老家办理了。      据我了解,老家所属的县一级人民政府规划建造了一些公墓,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村里人极少购买公墓下葬。公墓不仅离村远,而且比较贵,这对于一生勤俭的村民来说是一笔昂贵的费用,很多人家根本承受不起。而且,从现有公墓的库存量来看,供应量远远小于需求量,犹如杯水车薪;如果村民们都去买公墓,墓地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最终会贵得太离谱。那时的“安葬”,无论是对于生者或死者,都不会心安。然而,我觉得村民们之所以不去买公墓下葬,更多的还是因为尊重习俗和情感。我和妈妈及哥哥商议决定了将爸爸的骨灰安葬在村里他熟悉的土地。也许对他这是个比较好的安排,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环境,是他曾经为之出力流汗的地方。那年我接爸爸妈妈来北京生活,顺便给他们治病,可是他们只住了几个月便闹着要回老家,他们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及环境,还是回农村好。当时让我很为难,原本想要让他们在北京养老,可他们却非要回农村老家,最终我只能顺从他们的心意,送他们回家。我深知老人们都是故土难离,而且,农民对土地都饱含深情,正如臧克家先生所作《三代》诗里的写照,“父亲在田间劳作,儿子在地上玩耍,爷爷在土里埋葬”。所以,把爸爸的骨灰安葬在村里的坟地,是希望他能安心。      坟,自古以来就集孝道、亲情、家族的命运等诸多因素于一身,这既体现了对亡故者的尊重,又饱含社会和谐的伦理道德。尊重祖坟,不仅能安民心,而且能增强我们伟大民族的凝聚力,这样大家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将身心投入工作、生产、学习,努力创造更多辉煌业绩,使我们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张洪兵简介:号三迟客、一如散人,江苏省淮安区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全国策划专家委员、“张洪兵职业经理人之家”网站特聘讲师(曾对话央视董倩老师)。

sck张洪兵 发表于 2020-4-28 18:35:21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贯穿着我们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文中配诗,讲述一个有一个乡村有关坟的文化和故事。

庞全国 发表于 2020-4-28 22:17:50

家乡文化非常熟悉,娓娓道来,情深意长

阿朱 发表于 2020-4-29 11:49:43

看到这一切。仿佛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世后的一切列列在目。。忍不住泪流满面。。谢谢你。老乡

伊人 发表于 2020-4-29 16:08:04

楼主,文章写的非常好我们永远支持你

wx_岁月静_KM4jr 发表于 2020-5-3 09:12:53

这是一种念想和寄托,愿逝者永息,福佑生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洪兵散文:村里的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