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日超 发表于 2019-6-4 09:33:02

张炜创作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张炜创作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二位驻校作家张炜入校仪式暨创作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康震等出席仪式。入校仪式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李敬泽致辞中说,在40年的创作中,张炜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原。他回忆起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首次读到张炜小说《一潭清水》时的情形,“炎热的夏天”、“午后的瓜田”、“瓜田里黝黑的少年”等人物和场景,像精灵一样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少年心灵的跳动、他的困惑与生命力,让人穿过历史的变动,看到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张炜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历史、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思考。莫言在主持时说,张炜对上世纪**十年代之后的商品化浪潮有强烈的反思态度,在小说中常呈现出不同的观点与声音。同时,他在思想上不断深化,在写作形式与文体上也锐意创新,从80年代初的清纯和干净,慢慢发展到《古船》的厚重、《刺猬歌》的尖锐,最后发展到像《你在高原》那样宽阔。张炜是这个时代作家里勤奋的劳动者、深刻的思想者、执着的创新者。入校仪式之后,举行“精神高原的诗与思——张炜创作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宋遂良、袁忠岳、陈晓明、孟繁华、黄发有、唐晓渡、施战军、张清华等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大家从作品细读到宏观探索,对于张炜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高原状态”、“诗与思”气质、史诗品格等作了深入讨论。与会者认为,张炜首先是一个勤奋的劳动者。40年来,他创作了巨量的作品,包含小说、诗歌、童话、散文等各种文体。张炜将文学写作视为一种诚恳的劳动。他的小说致广大而近精微、借现实而说浪漫、想世界而怀故乡、念历史而惜生命、取风骨而有仁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景观。与会者谈到,“高原”是张炜对自己的处境和自我精神状况的一种自我想象,当然也是他作品所创造的一个境界,是一个无比宽广苍茫的高原。张炜不仅是诗人型作家,也是思想型作家。他的精神体量巨大,其作品观照现实社会的同时也充满自己独特的精神诉求,涉及到历史、文化、人性、现实、宗教和哲学等方方面面的维度。张炜的作品不只书写了40年来的个人经验,也书写了整个国家、整个时代所走过的道路、中国人所历经的种种精神命题。在这40年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精神求索和人文关怀,既保持对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也对失落的古老传统进行追寻。张炜在会上谈到,1973年的文学处女作《木头车》,仿佛就写在昨日。写作的时间越长,遇到的困境可能越多。自己写小说的同时,也写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尝试多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写作遇到困境的外在表现。如今能有机会重返校园充电,继续自己热爱终生的文学事业,自己也将“老骥伏枥”,“再跑800公里”。(康春华)

江山 发表于 2019-6-6 15:56:33

祝贺学术研讨大会在京召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炜创作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