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n 发表于 2006-12-10 22:38:16

[投稿]秋游都江堰

李乐农
十月金秋,稻浪起舞,舞出阵阵芳香,令人陶醉,令人遐想。十月底的秋天,川西成都平原已是收后的景象,虽说没有如此美景,但收后田野透出的阵阵野性,也别有一番风味。
西出成都,汽车欢愉地行驶在成温高速公路上,我和友人踏上了西去都江堰的旅途,车窗外远处如波涛起舞的群山,布满“海星”的田园,急驶而过带着有些秋意的树木,撩起我无限遐想,也引来瞌睡虫的偷袭,步入梦中仙境。“看,二王庙”,友人的一声轻唤,把我拉回现实,睁眼一看,都江堰到了。
二王庙古名“崇德庙”,建于公元494-498年,是纪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透过车窗可见她的英姿。车过二王庙停于秦堰楼前,楼外墙上江泽民题写的“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的赞词远远就映入眼帘,她精辟地概括了工程的壮丽,古人的伟绩。
下得车来,我和友人跟随导游小姐绕人墙,穿人缝,进入秦堰楼,凭栏眺望,两千两百多年的壮丽工程立刻展现在眼前。虽说有些云雾缭绕,但出入秋雾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显几分神秘,其主体部分之一的鱼嘴分水堤似一只巨鳄卧伏于江中,将岷江分隔成两江。看!鱼嘴仿佛在动,撩起朵朵浪花,欢迎远到的客人呢。
导游小姐介绍道,都江堰始建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由秦蜀郡守李冰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利用高低落差,顺应自然规律,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化害为利,引岷江水自流灌溉成都平原,从此成都平原实现了自流灌溉,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也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直到今天仍对成都平原的用水起着巨大的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飞沙堰溢洪道三大主体工程所组成。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它二分岷江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段修建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泄洪水,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有控制进水流量的作用。
听完导游小姐的介绍,为古人勤劳智慧而感叹。站在楼内“清明放水图”前,我仿佛置身于二千多年前古蜀先民“祀水”的壮观场面中。看,都江堰百丈堤上及岷江岸边,彩幡飞舞、群狮欢腾、锣鼓喧天。一头用于祭祀的猪、羊,随着主祭官的一声令下,抛入了江中。几个剽悍的堰工,纵身跳上拦河“杩槎”,挥动利斧,砍断“杩槎”盘杠结点的竹索,用大绳系住“杩槎”的头部,岸上十余个大汉接过大绳,齐声吆喝,用力一拉,拦河“杩槎”散落下来,露出一个缺口,顷刻间,滔滔岷江之水从决口处汹涌入内江,向川西成都平原奔腾而去。据导游介绍,古蜀人,为祀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自古以来就有杀猪宰羊以“祀水”的习俗。自从李冰带领沿岸百姓修了都江堰工程后, “祀水”活动遂演变为以纪念李冰治水功绩为主,一年一度,世代相传。
下得楼来,走出秦堰楼,回头望去,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壮观。她楼高五层,一楼主要摆设由罕见的乌木等雕刻的艺术品,二楼是字画,三楼是一些珍贵的玉器,水晶、宝石之类的物品陈列和介绍,四楼、五楼为观景塔,站在楼的顶端,整个工程景色全览入了视线。当年伟人毛泽东就曾站在楼址位置,仔细观看都江堰,故秦堰楼又名幸福台。
沿着山边小路往前走,就进入了二王庙的地界了,一路上石壁上嵌有许多碑刻,有的已模糊不清了,但斗大的深蓝色的“深掏滩,低作堰”治水三字经,经历代而不灭。治水三字经是自建堰以来,就由李冰确立了一年一度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的“岁修”制度必须遵循的原则。也就是维修时要淘除飞沙堰坝前淤积的沙石,以保证宝瓶口正常进水。而每年又不能把飞沙堰筑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排沙。这套制度与渠首三大工程相辅相成,科学地解决了引水和泄洪排沙的世界水利难题。
漫步在二王庙建筑群里,你不仅能感受到它规模的宏大,布局的严谨,地极的清幽,你更能感受到古人的灵气,后人对先人敬慕、缅怀之情的氛围。二王庙建于宋,重修于清。是后人祭祀李冰父子的地方。其实李冰是没有儿子的,是人们怀着美好的心愿,把二郎神也就是那个有三只眼的能治孙悟空的天神当作李冰的儿子,传说二郎降服了岷江中作乱的恶龙。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庙宇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柱上有联:“东流不尽秦时水,西望长陪太守祠”,秦时水,两千多年的时光,映照着多少众生来去匆匆,但又有多少人能留在记忆的长河中呢?
从庙门走下,心还在有所想,有所感时,便上了安澜桥。安澜桥是名播中外的古索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旧时以木桩拄石为墩,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了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较原址下移了一百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了。据导游介绍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重修于清嘉庆年。传说是清代塾师何先德夫妇倡议并且募捐来修复,但因地方官吏吞没桥款而不能建成。何师揭露此事却惨遭杀害。后此事激起了民愤,百姓又推举何妻继续修桥,索桥最后告成。故安澜桥又名"夫妻桥",若是夫妻过桥,需牵手而过,才能同甘共苦,白头到老。直到1982年何先德夫妇合葬墓被发现,夫妻桥的错讹才被纠正。
人在桥上走,身子处于摇晃不定的状态,走到桥中间时,奔流的江水从索桥下驰过,卷起朵朵浪花,桥上的人如脚踏波浪,随波涛起伏不定。友人是巾国美眉,仿佛在与波共舞,不时传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倒也开心。不知是其他游客在故意晃动,还是什么原因,桥身突然晃动得非常的利害.,友人突然一个踉跄,身子失去平衡,我急忙拉住她的手,稳住她的重心,慢慢过得桥来。想起此桥的名字,倒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还好友人没有发现,不然又要笑我了。
踏入鱼嘴分水堤,站在堤头,看滔滔岷江迎面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二,成内、外江两江。并实现其四六分水,丰水季节内江分水四成,外江分水六成,枯水季节内江分水六成,外江分水四成,使成都平原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上层,80%的沙石便自动被带入外江一边而不进内江,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近处看鱼嘴,已是重修后的鱼嘴了,似一只用钢筋混凝土建筑成的锷鱼尖尖的嘴,从前它可是土石做基,用卵石竹笼护堤。若站在上游河心堤高处,远看鱼嘴,你更能发现扁形的堤头顶部和隆起的略带深褐色的堤头面及河滩露出的鱼嘴部分就象锷鱼张开的嘴,此时鱼嘴分水堤就象一只巨形锷鱼张开着嘴,卧伏于岷江之中,镇守着岷江,保护着沿岸百姓。
背靠鱼嘴,群山布景,碧水辉映,又有石碑刻好了“都江堰”三个字,友人忙拿起相机记下这美好的瞬间。
和友人慢步在分水堤上,堤上成行绿树也有少许红叶相伴了,这是秋之韵的初幕,金刚堤更显漂亮美丽。看两岸群山,秋雾缭绕,秦堰楼、二王庙如空中楼阁时隐时现,伴随着岷江水有节凑的流过,有如入人间仙境,绝色山水国画之中,此时的意境是只有画中人才能体会得到的。
外江紧靠堤头处,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修筑“杩槎”临时围堰的地方,已是一座现代钢筋混凝土闸坝了,可以通过启闭闸门断水放水,不再用码“杩槎”断水,砍“杩槎”放水了。看不到清明放水节隆重而热闹的场面,你也许会有些遗憾。不过,不要紧,现在都江堰市又恢复了清明放水节,举行模拟砍“杩槎”放水仪式,同样的隆重热闹。看着堤头摆放的“杩槎”,曾和友人有过一番玩笑式的探讨,友人是学机械的,我戏称“杩槎”是闸门的祖宗,友人却不以为然,但叹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坐观光电瓶车,沿分水堤外江侧,约五分钟就到达了飞沙堰溢洪道左侧的碑亭了。东望飞沙堰,西看宝瓶口。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的第二个主体工程,它连接着鱼嘴分水堤和宝瓶口,是一座高出河床仅两点一五米的低堰。它为内江泄洪排沙。由于“离堆”的顶托,内江水到宝瓶口,自然旋流起来,每当丰水季节来水量过大时,洪水就会带着泥沙冲往凸岸,越过飞沙堰自动进入溢洪道,由外江排走,飞沙堰正是由此得名。内江流量越大,飞沙堰的泄洪能力越强。当枯水季节,水位低于飞沙堰时,它便成了一道天然节制闸,自动失去了泄洪功能,保证了成都平原一千万亩农田的灌溉。可惜现在不是观水的季节,看不到飞沙越堰的奇观了。
宝瓶口,是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的一道二十米宽,四十米高,八十米长的缺水口,因其形状酷如瓶颈而又功能奇持,而得名。传说中的李冰开山引水,便是指的此处。它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江水进人成都平原的流量,当宝瓶口的进水量饱和(约七百立方米/秒)后,无论岷江发生多大的洪水,宝瓶口也拒之“口”外,概不容纳。这种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防洪、运输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
到宝瓶口,定要抬头看山,低头看水。抬头看山,上山有字,曰“离堆”。“离堆”是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母体山相离而得名。堆顶有神庙伏龙观,其名出自“二郎擒孽龙”的神话。观内供奉着李冰神像和陈列着一些文物。四周均设有回廊,视野开阔,人在观内移步换景,山光水色令人陶醉。开阔处有一亭子,名“观澜亭”,在这里可见内外江奔腾呼啸,脚下的离堆此时更显出“中流砥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名符其实的“离堆锁峡”。 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再看“离堆”对岸玉垒山连绵山峦实在入画。她妙在秋雾清绕,山脉润泽,那沿山长着的树,仿佛只是国画里的点缀。如果摄影技术好,能取得到阴雨洇湿的图片,那么不用题词,也是绝妙的山水。
没有看到飞沙越堰的奇观,来宝瓶口低头看水,也是蛮有情趣的。秋水清波荡漾,到宝瓶口却笑得露出许多酒窝,在瓶口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也许她是想多陪陪堆顶的李冰,为他驱走身边的寂寞,也许她是想多看一眼这充满许多智慧的渠首工程。但她终究有自己的使命,恋恋不舍地穿过瓶口,奔向需要她的成都平原。
是的,也难怪秋水不愿离去,每年来这里的四百余万国内外游客何尝不是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而离去的呢。这里有看似最简单不过的、却蕴藏着当今最前沿科学技术的、解决了世界上最复杂问题的渠首三大主体工程;这里有碧水浩荡、危崖奇峰、古木参天的绝佳自然风光;这里有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不管你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还是坎坷倒运,愁烦无助,在这里都会找到人生答案。
我曾站在坛子岭上,目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平地而起,也曾为高峡出平湖的壮举而自豪、感动;今天,我身临都江堰这一最古老、最原生态的伟大工程中,更加感受到另一种理念,深被古代先人们的勤劳智慧所感动。我深信愽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必将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于2006年12月5日晚

作者 李乐农字 股经笔名 三木真人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城南中路59号鸿园商务会馆七楼
邮编:410007
邮箱: cha_001@163.com

琴语 发表于 2006-12-12 12:56:07

流畅和文字。欢迎新朋友!

感觉文章可再凝练些。这样写法面面俱到,重点就不突出了。你说呢?

胜日寻芳 发表于 2006-12-22 08:37:09

琴姐说的很正确,应该突出重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稿]秋游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