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儿 发表于 2006-11-24 15:47:00

[投稿]江南行

之一   平原日出

   车子离开市区的时候,刚刚清晨五点钟,路灯眨着眼睛为我们送行。驶出市区,车窗外的事物渐渐清晰起来,绿色一览无余,平整的麦田、远处的林带都静默着,还没有生动的风吹拂,田野显得很清新,很安静,仿佛初醒的人还没活动开手脚。
   带队的导游是个清秀的女孩,不太明亮的音色却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感觉,自我介绍一番后,她说:大家相聚一起结伴出游是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了,所以一路上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来完成这次愉快地出游。为了活跃气氛,她用自己五音不全的嗓音(她自嘲之语)给大家唱了一首《为我们的今天喝彩》,临唱之前,她说,如果我唱的好,大家就左手拍右手,如果唱的不好,大家就右手拍左手。虽然小导的歌声真的不敢恭维,但她的真诚和热情还是赢得了大家的心,所以不管是左手拍右手也好,右手拍左手也罢,大家都给预了她热情的掌声。
   此时窗外已是天青地明,远远的墨色林带深处,一轮红日露出了如球似的半圆,没有光泽的红色象挂在天边一个灯笼,没有语言可以描述那种美丽,大、圆、红。半圆随即上升成整圆,就那么触目惊心的挂在半天,仿佛伸手可以触及,却又大的满怀不能盈抱,那种红色如此纯粹,纯正,一切的修饰都会践踏了它。
   不错眼眸的注视中,红日一直在视野内沿着林带和车子一起奔跑,渐渐的,红色开始不再纯正,有黄亮的颜色从它的核里透出,我知道光芒已经要浸出它的身躯,炫目会随即来临,美丽要告一段落,责任和使命的光环会遮掩起它的美丽和众生的凝目。

   之二   穿越山地

   千篇一律的风景总是会令人失去兴趣,平原的单调让我感觉眼睛有些枯涩。于是想起应该快到黄河了。穿越黄河已经不止一次了,所以没有多少的激动,只是有些像故友重逢的感觉,屈指算来,离最后一次从黄河路过应该近二十年了,在黄河边是否还能照见当年那个黄毛丫头的影子?
   黄河还是一样的河道宽广,黄沙布满河道以及两岸,中间一条银带似的水流从西向东不起波澜的流淌,完全没有上游的气势和气魄,只有那种九曲回环的水带,还延续了一些黄河的韵味!黄河老矣!
   越过黄河,济南就临近了。然后,在平原最后的风景线上,东南的方向,一条勾勒山的轮廓的线条突然从上空俯瞰过来,慵懒的眼神和身心不由随之一震,一样的风景终于结束了!山渐渐接近,却没有多少气势和绿意,秃秃的,几株柏树撑不起多少秀色。路标指示着济南已临近,却一直看不到任何代表城市的建筑和景观,济南我也是来过的,也不知大明湖的波是否还明亮如初,趵突泉的泉是否还吐珠溅玉?后来才明白,高速都是绕开市区的,我又怎能看到多年前来过的城市呢?于是只有在两边相对出的山岭中想象济南藏在哪座山环之中了!
   两面的山已经很有些气象了,像一条长廊,我们的车就在其中穿行。山上的树木也渐渐多起来,除了柏杨,还有许多果树,桃树居多。山坡上,绿树掩映之处,几间屋舍疏疏落落点缀其间,也许就是一个村落了。
   临近泰安,想泰山总是会看到的吧?它一千五百多米的海拔是任何别的什么山峰也不能遮挡和掩盖的。但我一直不能肯定它的方位,左手边那座山好像矮了点,有一溜白云悠闲地趴在山顶上,右手边那座肯定不是,那么一座能一眼看到山顶的孤零零的山峰,和泰山的宏大不能相提并论。此时有些埋怨导游沿途的风光为何不介绍一下,毕竟这是华夏著名的景观,即便在车上看一眼,也是一种享受啊!
   渐渐的,一座城市显现出来,它最有代表性的那座建筑让我一眼认出了它,泰安!那么它倚靠的那座越远越高耸越显宏大的山脉必定就是泰山无疑了!一别经年,泰山应该是人气越旺,香火更浓了吧?泰安渐渐远去,泰山却依旧在云端里追随,山的轮廓因了遥远越显凸现、清晰,这也象某些人和事物一样吧?
   过了泰安,就出了山地,又是平原的风景。进入鲁南,开始了丘陵地貌,土质也由黄色变成了红色,没有平整的土地,一切的农作只能靠人工,所以土地上劳作的人渐渐多起来,甚至还有未成人的孩子,土地要靠古老的农具松软,禾苗要靠弯腰的农人一颗颗栽种,水好像也要用水筲一挑挑的挑到田里,然后用舀子一点点的浇洒。简陋的民居已经远离了平原的宽敞和明亮,天然的地理样貌羁绊了现代化的脚步,决定了这块土地上人们要付出的辛劳。
   驰过红土,又是一块贫瘠的山区,裸露的大山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掰开了自已的岩石风貌给人看。在这里的山上,树已经是奢侈品,巨大的岩石散落在山边的平地上,白花花的石头漫山遍野,像一颗颗骷髅头,惊心动魄!从乱石丛中清理出一块能生长东西的土地,便有作物和树木生长,使人联想到生生不息的道理!
   穿过沂蒙山区,跨越丰满的沂水河,又是鲁西的风貌,麦田平整,绿色盎然,白杨在路边婆娑。只是前面的晴空丽日已经隐藏,一片阴云渐渐阴霾了整个天空,随着向南的路上,细雨终于在昨日的预报中如期在即将到来的南方降落,而且遮盖了以后整个的路途。

   之三   跨越长江

   进入江苏地界,左手边的一列小山依依不舍地绵延到江苏境内两三公里处,才划下了一个休止符,象一只送行的手终于停止了挥动。从此,山的身影告一段落。苏北延续着鲁南的景致,沃野千里,绿树婆娑,麦田如织,只是民居都掩映于绿树环抱之中,人影疏落。
   天空一直阴沉,雨时断时续,随着傍晚的临近,雨意渐浓,有雾霭渐渐充斥视野,笼罩了远处的地平线。车过淮安,土地渐渐变得黝黑,民居也出现了江南特有的结构和布局,一律的粉墙黛瓦,古朴雅致,池塘和河道也渐渐多起来,几乎是无塘不水,无水不河,雨水已经浸透了土地,那种湿润的感觉,仿佛攥一把泥土就要滴下水来。这里的民居还有一个特点,只要有小河流淌的地方,就会有一排民居临河而建,只要望见一排民居,房前屋后必定有一条小河并行。“临水而居”,或许就是由此生发的吧?
   后来听导游介绍才明白,南方的河流几乎都是活水,为着生活的便利,民居的定制因此而形成,“一水一街”成为其居住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一个个熟悉的城市名字从路标中驰过,这次我不再天真的期盼能与它们相遇,只是我坚信长江必定会在某个时刻与我的视线对接,不管这种相见在未来的何时何地!
   进入江阴,一座巍峨雄伟的大桥赫然在目,(后来才知道这座大桥是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四,跨度1385米的悬索桥),车内终于有人声开始骚动:过长江了!莫名的激动让我站了起来,暮霭沉沉的覆盖了渐渐临近的江面,江心里,几艘轮船象几叶飘萍,江面浩瀚苍茫,江流波澜不惊,那种宏大的气魄让我欲辩妄言。雨雾中的长江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或者一个静默的老者,一种沧桑浩淼之感晕染了整个意境。

   之四孔导和马导

   车到苏州,已是华灯初上,接车的导游跳上车来时,也是一个妙龄女子,暗淡的车厢里,并未感觉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头发锔了些黄色,但很自然,肤色并不是很白,眉目小巧,典型的江南女子,她自报了家门,说是从南京而来,姓孔。后来我们都叫她孔导。随车来的那个叫马导。两个女孩年龄相似,职业相同,身材体貌也相近,但江南和北方的区别还是一眼能看得出。孔导是那种很耐看的女孩,略呈棕褐色的皮肤健康、洁净、一尘不染,且润泽光鲜得熠熠生辉,因此从任何角度看都显得很漂亮,她除了眉毛略作修饰之外,其它的地方都自然、清新、但别有一番大家的风范和时尚。与之相较,马导虽然皮肤白些,但显得暗哑无光,苗条的身材也少了孔导的那种紧致、风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湿、水润的南方与风沙扬尘、干燥的北方毕竟会孕育出不同的人种。
   孔导软软的南方普通话让人听了心里很熨贴,她除了介绍以后几天的行程外,也风趣、幽默地介绍了一些江南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让以后的旅途摆脱了一路的单调和枯寂。她说江南尤其是苏州一带的男人都是小男人,操持家务带孩子都是行家里手,问有没有未出阁的女孩想留下来,找一个江南小男人享一辈子清福。满车皆失笑。在江南小女子手里还要受尽压迫的江南小男人,到了这些北方大女子手里真不知还有没有活的份儿?

   之五   香樟树

   5月2日是游览的第一天,第一个景点是有名的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车子过处,掠过市郊的虎丘斜塔,这座寺中塔已经倾斜了一千多年,众多的传说也纷沓而至,其实道理很简单,都是地壳运动作的祟。对于塔,我私下里觉得似乎都大同小异,虽然结构、风格、造型各异,但都是为某些人或某些历史树碑立传的信物而已,它们都因历史或传说而熠熠生辉,传说和历史也因之而清晰、生动。
   苏州的街道很窄,大型的旅游车走在上面,有一种大兵压境的感觉,小小的城市似乎不堪重负。街道两边遍植着一种高大的绿色植物,似乎有树籽般细小的花朵在其中开放,一 股淡淡的清香时隐时现。孔导的一段解说让我对这种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苏浙一带,每个初为人父的男人都会在女儿降生的当天在院子里植上一株香樟,到女儿出嫁时,香樟也已成材,于是做父亲的便砍下这株树,用其为女儿做成一副樟木箱子当陪嫁,女儿们都为在结婚时能拥有这样的陪嫁而自豪和骄傲,这其中浓聚的父爱情深年久愈香,陪伴女儿一生,百虫难侵。
   再次仰视这种植物时,内心便顿生景仰之情,也许把它叫做“女儿树”或“父亲树”更为贴切些吧。
   到杭州的时候,香樟树已成了市树,苏州香樟的脉脉温情已演变成古临安参天的历史和沧桑,几百岁高龄的香樟比比皆是,西湖山水还依旧,树也依然,只是历史已滚滚淌过。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之六   苏州园林

   苏州的街道窄,楼房精巧低矮,沿袭着古老的园林建筑风格,只是无河不街,无街不河,河河畅通,水水相连。桥更是形态各异,五步一个,十步一双。
   至于园林,普天下无非都是亭台楼阁,曲径回廊之类。苏州的园林因为有活水,所以就显得尤为生动,不似北方的水凝滞不动,水面上有白色的现代垃圾漂浮。北方园林总的来说宏大有余,精致不足,雍容华贵有余,纤巧秀丽不足,而这典雅的江南园林,曲径通幽,三步一景,五步一洞天,象一颗颗清丽的珍珠,大珠小珠盈满园,真个是让人眼花缭乱,如置身画中梦中。
   前园是花团锦簇,绿荫遮日,飞泉鸣溅,锦鳞游泳。穿过一道月亮门,中园又别有洞天,一湖碧水是其主题,两旁的亭台高低错落,曲廊回环,绿树掩映,风光旖旎。
   在这里最有意思的是曲径回廊,穿水而过,任意一个亭台,必会有不同的曲径可以折返,而不必去走重复的旧路,去看重复的风景,这让人更加感觉到江南人心思的细巧和聪慧。
   窄窄的游廊,在北方人眼里似嫌狭窄了些,身形胖大的人也许通过都很困难,这更使人感觉到园林的秀气、苏州的秀气。
   街道的细窄,建筑的精巧,也是决定苏州人纤细精致的一个因素吧!

   之七  枫桥和盘门

   悬挂着历史风尘的枫桥气势依旧夺人,只是桥下的碧波肯定不再是当年夜泊的那泓!当年的张继落寞至此,姑苏城外寒山寺的一抹钟声,荡涤了愁思,使之顿悟,冲天之志重生。这是传说,不知是否历史?不过张继在此停泊不会有假,其诗是证。至于究竟是寒山寺的钟声敲醒了张继,还是他的自我反省恰巧和着钟声戛然而止,那只有他自已的在天之灵知晓了。不过寒山和拾得和尚的香火却愈来愈盛,据说两位高僧坐化时,一个手持荷花,一个手拿花瓶。取之和美之意,因此当地的新婚夫妻都要前来拜祭,以求百年和好,夫妻恩爱。
   中国的百姓历来有把不可把握之事寄托在神灵、菩萨身上的传统。把自身的压力移位于不可捉摸的事物,也不可说不是一种解脱之法,不管这种愿望能否实现,毕竟能暂且减缓压力,放松身心,能否解决,那是神们的事了。
   苏州最能呈现力量和武力的建筑应该是盘门了,当年伍子胥听命吴王,建成这座水陆并列的古城门,古盘门由水陆两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成。水城门由两重拱式城门和水瓮城贯穿而成。水闸用绞关可随时开闭,这种周到的战备与防洪设计,是古代筑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创举。瓮城四周城墙陡峭,一旦诱敌深入,闸断退路,如同瓮中捉鳖,可获全歼之胜。城上的水道是防敌军火攻时浇水而用。看起来古代的军事家的机智和才能也并非浪得虚名。
   几个白种妇女在城垛口拍照,满脸的皱褶比我们随行的最年长的妇女看起来要大上不止十岁,但是西方妇女身板的硬朗、精神的矍铄,却是国人妇女难比的,也许是她们生肉制品食多了的缘故吧。
   说到饮食,苏州的菜嫌甜了些,顿顿米饭害得许多北方人倒胃口。随团的两个大小伙子顿顿等面条、馒头,不上这些,就喝啤酒充饥,也不肯吃米饭。我们吃着顺口的菜,也许是苏州厨师下了好几次狠心,多抓了好几把盐才做成的呢。地域不同,方方面面也存在着千差万别吧!

霜儿 发表于 2006-11-24 15:52:53

之八  梦里水乡

 不知是因为喜欢江珊才喜欢上《梦里水乡》这首歌,还是因为喜欢这首歌才喜欢上江珊的歌声,不过江珊的水乡太优美了,好像多了些西湖的意境,而戴望舒的《雨巷》倒很是浸透了些水乡的韵味。
 赶至水乡同里时,天空欲雨非雨。沿街的店铺里,丝巾、苏绣,各自生辉,吴侬软语,如干净的雨点、一曲丁冬有声的评弹飘满整个街巷。酱红色泛着油光的东坡肘子,更是令这几天吃多了清淡食物的北方人津液暗生。
 跨上高高的拱桥,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景如一杯浓郁的龙井点点滴滴渗入心怀。小桥,流水,人家。小桥都是高高的石拱桥,桥洞多是月似的半圆;流水来自运河和太湖,潺潺来去;人家都散落在小河的两岸,粉墙黛瓦,古朴雅静。“小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撑一支竹篙,历史从一座座桥洞中穿过,枕着宁静的波声入眠,鱼儿跃波的声响是否会溅湿了镂花窗后的轻梦?
 坐上悠悠的木船,青砖砌就的河壁在千年的冲刷里依旧完整如初,古老的系船孔虽已系不住历史,但水乡的韵味却是任何变迁都抹不去的。“家家临水,户户通舟”,一百多年的临水隔扇窗后,想象会有一个团扇遮面,头顶簪花的江南女子浅笑嫣然,一双清静的眼眸映亮了窗下的碧波。
 水乡女儿心灵手巧,两岸洞开的门店里,处处都是自锈自卖的手工制品。旧时候,水乡女儿要靠一副好绣工嫁一个好人家的。现如今,不知这门手艺是否还是评判一个女人优劣的标准?看起来,水乡再好,我们这些北方女子也是无容身之地的。船夫倒是很善解人意,说男人可以上门做女婿的,空手来即可,水乡人家富裕,不在乎钱财的,女方可以送你一座小楼,一部车子,尽管在这里享福就是。同行的男人一时都目光如炬,频频追问详情。船家说,妙龄女子嘛,是不可以的,找个老板娘,倒是蛮行的。男人们一时都陷入遐思中。
 有女人在河边洗碗,船夫解释说,现在好多人还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虽然家里都已用上了自来水,但还是觉得河水用起来方便,而且这水是流动的,一点也不脏。这一习惯,看起来许多北方人还是难以认同的,也许是看过的被污染的河流过多的缘故吧。
 船夫是个清矍的男人,单手摇桨,甚是轻松自然。有同船的想学,船夫说,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呢,至少要学上两三年,我们也是要考证儿的。水乡人的自信和不卑不亢在船夫身上表现得很得体,也许是见多识广的缘故吧。一口还算标准的南方普通话也是平声多,仄声少,与岸上当地人对话时,干脆俱变成鸟语了,一句都听不懂!
 两岸有许多的小吃店,让人很想上去尝尝,问船家都有什么特色小吃,船家说,多了,只是贵!问怎么个贵法,答曰,两个人花二百多,吃不饱。不由嗟舌,也太宰人了吧,水乡难道就是靠这个富起来的?船家说在这里百万元的是小弟弟,千万元以上的数不胜数。江南村镇的富裕由此可见一斑吧。
 江南雨在船行的时候降落,天上水落入人间河,水水相连,水乡的水味愈见浓郁,一些伞开始在河岸的石板路上撑起来,款摆的身影是否阿娇?细雨水乡,伞花开放,水声潺湲,浑不知是人间还是天上!

 之九  住在杭州

 孔导一番“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的引用,让人们对渐渐临近的杭城更多了几分心驰神往和急迫感。从水乡赶至杭城已是晚上了,车子驶进余杭界内,因为联系不好住宿的地方,无奈停了下来。看来,夜色中在杭城街上漫步的设想又要泡汤了,杭城已被四面八方纷沓而至的人群围裹得密不透风,这一夜,该不会在车上度过?
 总算车子又开始启动,但方向绝对不是奔向市区,没有楼宇在两边铺设,透过两边还算明亮的街灯,看得见夜色中连绵不断的民居,已经摆脱了苏式的小巧、古朴,三层以上的建筑多起来,黛顶被琉璃瓦取而代之,富丽堂皇的奢华明明白白的写满余杭的村镇。终于进了一个城镇,街道两旁没有多少植物,街道上布满的塑料袋和垃圾让人反感,但愿它不会毁坏了我进入杭州的心境。
 说起住,杭州的客店除了因为新装修而略显潮湿以外,清一色的新床单被罩以及浴巾,更让我满意些。任何用过的东西,不管清洗的多么干净,都让我有一种忌讳,所以毛巾都是自带的,被褥不能自带,只好和衣而眠。 苏州的客房,精巧雅致,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一切都排放的井井有条,喝,有饮水机中的冷热水,浴,有淋浴和浴盆 ,尽可随心所欲。上海的住就更显气派宽敞多了,但有些东西须得自已翻找,说到心思细密,善解人意,也许都不如苏州。
 江南的水软,不用洗面奶就能除去脸上的油污,洗完后很清爽的感觉,也许这是江南美女的一大成因吧!不禁暗想,如果能常用此水洁面,有一天真能洗成个美女也未可知呢!
 第二天清晨,早早的就被一种奇怪的声音惊醒,走出客店时,原来左侧却是一座寺庙,一帮和尚正在做法事,里面香火缭绕,和尚们匆匆来去,很严肃的样子,蒲团之上跪着几个信女,这些挎着竹篮而来的女人不知是求神还是例行膜拜之事,屈指算算,今天正是农历十五,应该是上香的日子吧?好一阵子,好像是下课了,和尚们卸下僧袍,轻松自在的小跑着奔向各自居住的房间,眼神与我们好奇的目光对接,完全是一副俗人的目光,退去了做法事时的四大皆空。本来俗界和佛界就相差不远,中间也许挡着的只是一个“欲”字吧!

 之十  西湖泛舟

 如果说苏州是一曲韵味浓郁的评弹,那么杭州应该是一块流光溢彩的碧玉,或者一个绿色的梦;如果说苏州是一个手执团扇半遮面的小家碧玉,那么杭州因该是一个丝段裹身花伞娉婷的大家闺秀。
 走进杭州,就好像走进了一到绿色的长廊。街道两旁多是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遮天蔽日,香樟居多,整个城市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花香。十几层的楼顶上,有盆栽的绿色花草和楼顶草坪,让人感觉出杭州人的情趣。
 “万松书院”的石雕从眼前掠过,不由仰目而视,林木掩映的凤凰山顶,可曾有山伯与英台翩翩的长衫在其间掠过?这样纯情的传说,纯净的爱情,也许只有杭州这样山明水秀,清静无尘的地方才能孕育!
 西湖,在清晨的暮霭中静默着,三面青山围裹着她,四面绿树环抱着她,没有一丝尘土能污染她明净的眸子。除了绿树,便是草坪,江南的湿润,让没有草坪、绿树的地方也生满了绿苔。
 都说“晴湖不如雨湖”,走进她身边时,恰巧有细雨来临,雨点在湖面上敲出点点涟漪。苏堤如一只绿色的手臂伸展向未知的去处。湖心岛、小瀛洲在遥远的雾水相连处宛若仙境。擎一把天堂伞,漫步于“绿荫杨里白沙堤”,这样的雨中,断桥的那边,是否会迎来千年的爱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王俯瞰着娇美旖旎的西子,应了那句英雄如剑,美女如虹的布局。西泠桥畔,侠女秋瑾的塑像掩映于翠树之中,若隐若现,一代女杰,在天堂里长眠,也算一个安慰吧。离她不远的地方,应该有一座青冢,纤秀的杭城美女苏小小,曾倾倒过多少富贾才子,却枉担了个妓的虚名,如果生在现今,以其卓绝的才貌,文,弄个文学硕士之类应该绰绰有余;貌,夺个杭城小姐、浙江小姐,甚至中国小姐、亚洲小姐的恐怕也不在话下。因其生不逢时,才落得个芳龄早逝,让断翅的目光在期待一去不返的阮郎中早早夭折。由此感叹,时期不同,观念和文化背景发生变化之后,对人和事物的评判标准也会发生质的变迁。
    一湖风光,满湖传说。雨已停歇,沿湖的景色尽收眼底。倒去的雷峰塔已经重新站立,只是现代的建筑材料不知是否还能镇住白娘娘的魂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淡妆西湖已经见识,泛舟途中,一轮丽日冲破云层射向湖面,碧波上于是跳荡起片片阳光的舞蹈,这也许就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浓妆晴湖了,导游说,你们很幸运的,晴湖、雨湖、雾湖在同一个上午看到,不易!这也许是西湖感念我们千里迢迢、一路风尘的格外恩赐吧!
    “长堤卧波,六桥起伏”的苏堤是西湖一条妩媚的风景线,也是一条充满情趣的爱情路。孔导说在上面谈恋爱成功的机会大约是百分之九十九,其中不成功的那一对,是近亲!走上苏堤,垂柳碧桃间植,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碑刻上的堤是耳字边,并非错字,有意为之,取其是一条用耳听鸟语的大堤之意。
 许多的美艳故事妩媚了西湖,山水依旧,只是碧波宛转,经年的以往已沉入湖底,打捞出来的只是一些断荷残萍而已。挥别西湖,我们都是过客,微渺的身影也许投不进湖心。

 之十一  灵隐寺佛像

 穿过绿荫如织的天然隧洞和真正的穿山隧洞,明显的感觉车子进了山间,两旁的树越来越幽深茂密,远处青山隐隐,比以前的云里雾里清晰了许多。
 对于灵隐寺,倒早有所闻,只是对它的奇特之处并不多知。香烧得多了,对于寺庙的千篇一律的佛们禁不住怀疑,这么多佛,究竟该信哪个?索性都不信了罢!
 进入寺中,无非是古木参天,阴气森森,肃穆庄严的气象让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寺中神。直到看见那些形态各异的菩萨石雕,才让我觉出灵隐寺的不凡,如此精美的菩萨,倒是第一次见到,西域的宝相庄严,唐代的丰腴柔美,宋代的骨骼清奇,真个是美奂美伦,让人赞叹不已!
 临近后山壁,这样的石雕仰目皆是,大小都有,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不由感叹先人手艺的精绝。摸过财神的手,攥着满把福气在黑暗的山洞里悄悄塞入衣兜,不小心险些滑入脚下的水潭。穿过仅一人容身的山道,抚摸一变“知足常乐”这句至理名言,禁不住担心手上是否有非典病菌存留。
 为了寻觅一线天的神奇,在黑暗的山洞中与人流挤撞了许久,脖子都仰酸了,也没看见丁点亮光透进顶壁,后来在导游小心钱财的告警中不无遗憾的离去。
 走出山洞,一种奇异的植物吸引住我们的视线,光滑如藤的枝干与别的树依附勾连,攀援曲折,光秃秃的枝干无叶可栖,只有一挂挂如紫葡萄的花朵悬挂。孔导告诉我们,这是杭州特有的植物,“在地愿为连理枝”诗中的连理枝。这名字如此诗意,爱情的传说不但浸进了西湖的每一滴水,也垂满了周围的植物。
 佛像们的断肢残臂让人联想到那个文化灭绝的时代,而那尊完整如初的弥勒和尚只因靠总理当年的垂青用悬满主席像章的红旗卫护,才得以保全。和尚依旧在笑,笑容背后是否有泪在感念恩公早逝的英灵?

    之十二  登山遇雨

 将到灵隐寺前,雨飘忽而至,“云林寺院”的牌匾清晰骄横。据说当年康熙题词时雨字头写大了,构不成灵字,便索性题了个“云林禅寺”的名讳,还振振有词道:汝寺出门望林,仰头见云,本就该叫“云林寺院”。看来,这皇帝若是耍起赖来,更胜市井刁民一筹,因为他懂形式逻辑,能转移概念,这也是现代文化和教育备受推崇的一大缘故吧。这是戏言,并非正史,不过这牌匾上的文字却是康熙帝的御笔不假。
 飞来峰就在灵隐寺的对面,绿树掩映,幽深静美,临山而不登山,枉负了山意。山路很窄,仅容两个人错身。满山绿树仰头遮蔽了视线,回首掩住了来路,甚至有一树连理枝在山路上构出一个树洞让行人穿过,双双穿过的伴侣是否会偕老终生?所有的爱恨愁怨在连理枝的祝福中是否会都成昨日烟云?
 雨敲打着枝叶,愈来愈急,同行的都去寺院里上香,只有我独行于山上寻觅野趣。雨围裹了四周,空山寂寂,只余雨声,前不见山顶,后不见来人,一种旷世的寂寞和萧索充盈心头。雨路无边,回头是岸,灵隐寺的钟声空灵的响起,一种万事皆空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
 未至山顶的无功而返,成为留在飞来峰上的一大遗憾。走出灵隐景区,穿过苍翠欲滴的茶园,北高峰在身后清翠如洗,片片纯白色的岚气从山峰间涌出,袅袅升腾,“一路松声长带雨,半空岚气总成云”的双峰插云图惊现眼前,难逢之景,竟都被杭州一一向我们展现,让人怎不感念,留连?

 之十三     西湖龙井

 车子驶向梅家坞,一路之上,林涛滚滚,翠竹婆娑,浓荫笼罩中,一片片茶园碧绿如染,梅家坞的粉墙黛瓦古朴幽静,如一座世外桃源掩映于青山绿涛之中。
 说起西湖龙井,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乃是茶中上品,是西湖周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所形成。龙井茶考究的采制技术以及全凭一双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的技术决定了龙井茶的不凡。对于茶,我们北方人的目的也许更直接、更实用些,那就是解渴,所以当茶庄主人给我们每个人续上半杯绿茶,好多人都招呼水太少了,主人解释说这里的风俗,第一杯半杯表示欢迎贵宾,第二杯才续满。而且茶是要连茶叶一块吃的,所以这里喝茶也叫吃茶。还有用茶叶烧制的一道名菜:西湖龙井炒虾仁,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苏发明的,也是当年周总理和主席都爱吃的一道菜,所以说茶叶是饮品又是食品。
 按照主人的介绍,细闻茶香果然是一股淡淡的豆香味,不过这茶叶嚼起来却是苦的,只是茶水喝后余香满口,且经久不散,确是精品。
 龙井的新绿以及茶园的宁静如洗,园外山峰中的岚气如仙,园边竹林的清秀文静,让人的心境如一缕龙井浸透于这淡远、清新的意境中回味不已,又如踏进一个幽澈、清远的绿色梦境,留恋忘返。

霜儿 发表于 2006-11-24 15:54:25

之十四     苏杭美女

 说起苏杭,除了湖光山色之胜,也许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苏杭美女了。究竟苏杭的女子有多美,西湖的传说已经极尽能事的把白娘子、祝英台、以及苏小小等等这些或神仙秀色、或青楼名妓、或名门淑媛的诸种风范,一一展现,令人神往之,心驰之。即便如乾隆爷这样拥有三千粉黛的一国之君,都抑制不住苏杭女子的诱惑而三顾、六顾江南,说明苏杭女子的确有其撩人心魄、动人心弦之处。凡夫俗子的向往之心、好奇之心,尤其是男人们的掠美之心胜于掠山水之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苏杭女子的美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山水,尤其是湿润、多雨的气候,没有风尘、干燥的锈蚀,使得苏杭女子的肌肤白皙、细润、干净、透明,俗语说“一白遮三丑”,这也许就是苏杭无丑女的奥秘吧。至于五官,秀丽的山水,孕育了一方纤秀、精致的五官,和玲珑、纤巧的身材,眉,大多是淡淡的,也许是携了远山的线条,目,都是清明的,许是沾了西湖和流水的风韵,肤色如山间岚气白润透明,身姿如曲折的流水,摇曳的青竹妩媚多姿,这些山水的丰采聚结于苏杭女子的身上,使她们成为江南一道柔美的风景,一幅湖光山色中不可或缺的亮丽。
 比较来说,苏杭的女子因为建筑的低矮、水流的曲折幽深,更显小巧别致,如小家碧玉;而杭州女子因了湖光山色的映衬,更多了一些珠圆玉润的大家闺秀风采,相对北方女子来说,苏杭女子的容貌大多整体划一,丑女少,但鹤立鸡群的也不多见,而北方女子,不美则罢,一美惊人,美就美个明眸皓齿,亮如天边星辰,艳如雪里红梅。南北美女之别,有如京戏中青衣的行头与越剧青衣行头的区别,一个端庄艳美,雍容华丽,一个婉转清秀,柔美娇俏。
 一方山水点染一方美女的风格,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各地美女形态的差别。看风景的同时,品味各地美女的差异,也是一种山水之外的享受吧。

 之十五    夜雨上海

 淅淅沥沥的江南雨中,我们依依惜别杭州,西湖的波光,茶园的秀色,仍然萦满脑际。钱塘江(又名之江),在右侧绵绵随行,烟雨浩淼的江面,一望无涯。渐渐临近的是建成于1937年的钱塘江大桥,这座全长1453米,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把茅以升的名字辉煌的闪耀于江面之上。
 驶出杭州,湖隐山远,一抹柔美的清黛在西边的雨雾中渐渐淡去,一片片愈来愈茂密的碧绿桑园晕染了整个视野。宁静的田野,疏落的屋舍,不由让人浮想联蹁:《桑园访妻》应该就是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那个贞节、清丽的王兰英是否依然在桑园深处悼夫教子?而衣锦还乡的何文秀在欣喜与期盼中是否依然让步履生风,在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九里桑园去访妻的途中,让柔情的越音萦绕荡漾在青青的桑园之上?
 雨在车窗上划下一缕缕挽留与不舍,夜渐渐来临,几点疏落的人间灯火宛如天宇上的星辰,淡远的眨动。积水的路面阻滞了行程,茫茫的天地之中,潺潺的夜雨之中,上海的辉煌和灿烂何时才能突兀而现?
 蹒跚了近五个小时之后,上海的灯光在茫茫的夜色中明亮起来,高架桥边连绵莹蓝的灯的线条,如一条在半空起舞的乐谱。愈来愈密集的高楼,森林般耸立。楼顶形态各异的霓虹造型,或如王冠,或如珠串、或如亮钻,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外滩的璀璨与古旧和对岸东方明珠的绚丽与傲世让夜上海如此惊心动魄地灿亮于我们疲惫的视线中,让被夜色麻木的目光不由目眩神迷。
  上海,像一个神话般突如袭来的降临,我一时竟哑口无言。

 之十六   上海印象

 阳光下的上海是步履匆匆的,没有杭州路边停靠的车子、悠闲的遮阳伞和闲适的品茶人。街道上行色匆匆的人群各怀心事,流水般飞驰的车辆不动声色,高耸入云的楼群虎踞龙盘、默默对峙。从高架桥上望下去,虹桥体育馆前人才交流的横幅下,人头攒动,如蚁争食。只有黄埔江水一如继往地静静流淌,坐观两岸百态人生,风云变幻。
 驶上南浦大桥的时候,仰面而来的“浦”字在孔导的游说中让人久久回味。小平同志期盼的目光越过大桥向浦东眺望,只是春笋般崛起的楼群再也不能惊醒一代伟人仙逝的英灵,那滴点在横下面的一点也永远遗憾的不能扶正了。这也许正寄寓了伟人对浦东对上海发展的无止境的期望吧!
 路过右手边一座酒店,它饶有兴味的名字引起我的兴趣:由由!据说这座酒店最初的建造者是农民,大上海的五光十色诱惑他们走出田野,到这个花花世界来淘金,不想最后竟然成了气候。“由由”之义取其种田出头之意。看起来,这打工潮由来已久,而且这农民若是琢磨起事儿来,比城里人丝毫不逊半分,单就这名字的含义和气魄,就可略窥一斑。城市的建设和辉煌主要还要靠他们的双手一点点砌起啊!
   在每秒9米多的匀速直线上升运动中,四百多米的金茂大厦搂顶平稳直达。隔着明亮的玻璃窗,大上海一览无余的铺展在视线所及之处。浦江如一条银链串起两岸风光,林立的楼群,耗资45 亿建起的如彩虹般的高架桥,来往的游轮,都写满上海动感的节奏和发展节拍。
 大上海的繁华和气派有目共睹,钢筋水泥浇铸起的森林挤走了绿色植物的空间和它所带来的宁静,直耸云天的幢幢高楼让人在楼群的缝隙间呼吸急促,生存的阳光如此窘迫,使人不得不有一种努力向上攀升而寻求阳光照耀的紧迫感。这种感觉对于慵懒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压力和痛苦。

 之十七  浦江灯火兼尾声

 当旅程愈来愈接近尾声的时候,夜幕又一次降临了上海滩。远了山水的润饰,笔触也渐渐枯涩凝滞,挥别上海,倒并无多少的眷恋,浦江之上的泛舟也算是为这次行程划上一抹亮丽的句号吧。
 当阳光从江面上收去了最后一抹霞彩,暮色开始缓缓地晕染,我早已临风而立于船舷之上。浦江水默不作声,只有驶过的轮渡激起它胸中一些飞溅的情绪。这条上海的母亲河,毕竟已是历经沧桑,历史与记忆如沉重的铁锚都沉淀于岁月的深处,包容和宽广让它在穿越过去与今天的隧道中日趋淡定和从容。抬眼望,两岸滚滚红尘,繁华世界,一切都如花开花落,日出日隐;俯视江水,让我摄取到一丝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
 气流冲开两道水浪,浦江在暮色中绽开笑容托举我们前行。凭栏临风,仿佛如一只水鸟飘逸在江面之上,我心飞扬,系挂不住一丝浊世的微尘。
 一盏盏灯在渐渐拉开的夜幕中灿然生光。远处的那个如童话中的王冠或者神话中的莲花宝座,悬在夜幕之上;灿亮的霓虹映衬着外滩古老的建筑群,依稀能辨得见旧日的灯红酒绿,华衣裘服,丽影如云;浦东如画笔勾勒的摩天大楼俯瞰着一江春水;仿佛矗立于天际间的大厦表面的电视墙画面闪动,写满浦东飞转的发展;东方明珠塔的五彩灯光闪烁起来,与江面的水流交相辉映,流光溢彩。满目灯彩,一江灯影,夜上海以她最夺人的魅力让泛舟其上的游人心醉神迷。
 同船的有一群黑人游客,美丽的夜上海让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惊叹,他们跑前跑后,又是拍照又是选不同角度指指点点。其中有一对抱孩子的年轻夫妇,肤色略白些,男的很沉稳,不动声色的样子,女的很漂亮,面目轮廓如同油画,有中国男人彬彬有礼邀请她合影,怀中的男童也很招人喜爱,让人忍不住想多瞅两眼。
 走下船舷时,黑人游客们频频向国人露出友好的微笑,并屡屡伸出拇指“OK”连声,不知是还沉浸于浦江灯火中,还是感叹与中国游客一同游览的欢快心情,登上大巴后,他们满脸微笑地向车下陌生的中国游客挥手道别,但愿这段旅程会给他们的记忆增添一种快乐和欣喜。
 挥别浦江,孔导把行礼箱推下车,在车门口向我们依依惜别:欢迎朋友们再来江南,有缘再相聚!也许这是旅程中唯一一个黯然的休止符。
 挥别上海,车子陷入沉沉的夜色中,没有了新鲜目的地的诱惑,人们都疲惫的滑入了梦乡,家在梦的那头招唤,这是我们最终要回归的地方,无论走千里,走万里。
 所有的旅程,都是一个起点到终点又回归起点的圆,所有的人生,都不会因为旅途上的风景改变什么,一缕缕思绪只能在暂时的放松和放飞里如蝴蝶般作一次短暂的飞翔。
 也许最熟悉的风景才是我们一生最需要守候和最温暖的风景吧。

艳琴 发表于 2006-11-26 22:10:40

这样的文字写着自己看还不错,投稿就有点乱了,没有主题也没有细腻的刻画,大而空.

骆中 发表于 2006-12-1 17:50:05

文笔不错,江南之行定然很快乐:)

青于蓝 发表于 2006-12-1 20:02:41

系列的,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投稿]江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