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怀森 发表于 2018-10-16 10:31:03

探访黑峪口

                     探 访 黑 峪 口

                  蔡 怀 森

黑峪口在晋西北兴县境内的黄河边。历史上是个渡口和古镇,过河就是陕北。
初知兴县是小学课文中讲到叶挺,王若飞乘坐的飞机在黑茶山失事。有个注释说:黑茶山在兴县境内。就此知道了兴县。知道黑峪口是看了现代革命史上晋绥边区政府和贺龙的120师,以及延安时期晋西北地区(包括当时黑峪口镇有名的刘少白,牛友兰等开明绅士)对革命胜利所做的贡献。
有了空闲的日子,就想到了去吕梁山,兴县去看看黑峪口,看看黄河。
从吕梁到兴县汽车站,寻找去黑峪口的班车,竟无此线路,不禁疑惑:一个在全国地图上都标有的黑峪口,距兴县县城25公里却没有通行的班车,后来经人指点在路边乘了一辆从太原开往陕西神木的班车,去了途经的黑峪口。
沿途看着一道道绵延不绝的黄土山梁,沟壑坡底,到处难见水的踪迹。路上一辆接一辆满载煤、焦的重卡车队,老乡告诉我,这里已有半年没下雨了,拉煤的重卡都是从神木过来的。
不到一小时,驾驶员告诉我:黑峪口到了。我随即下了车,等车开走后,定下神来打量一下,有些暗自吃惊,眼前确有一块黑峪口的地名标牌,而周边却只是土崖上,坡道旁散落的十几户人家,公路上是一辆接一辆不见头尾的重卡车队,看不到闲人,更无居民集镇的模样,连个路边店都没有。好在我看到了黄河,看到了横跨黄河,连接晋陕的黑峪口黄河大桥。我随即向着黄河奔去。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来到黄河边。在这干旱少雨的晋西北黄土高原,看着眼前数十里之宽阔中的,一泓浩淼清澈的波涌从远处苍茫无际的群山峡谷中由北向南,缓缓流淌而来,大气磅礴,令人震撼。没想到黑峪口黄河的水是这样的清。放眼上下,下方是黑峪口黄河大桥和桥上永远川流不息的车队,向上看去,视线内,百里黄河两岸无城镇高楼,无任何人造工程和景观的痕迹,全然是一幅原生态画图,近山、远影、水波,应是千年不变的形象。
岸边石堰堤内,有一老人在点种玉米,我走上前去问好,得知老人家已七十多岁了,身子骨还结实,我问老人家:“黑峪口镇呢?”老人家停了手中的活,杵着锄头望着流淌的黄河,象是答我,又象是自言自语:“早散哩,都走哩”。老人家祖辈生活在黑峪口,得知我是远方的游客,对黑峪口一无所知,好在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老人家也有兴致,于是我们坐在黄河边,听老人家讲起了黑峪口的前天和昨天。
历史上的黑峪口在整个晋西北地区是个有名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一个连接晋陕两省的渡口,是上下游货运的集散地,镇上有两条街,店铺林立,南来北往客商络绎不绝。大的药铺有三家,饭店、商铺一、二百家。民国以后有税卡,驻军警,还筑有碉堡、炮楼等军事设施。1936年春,红军一部在此强攻入晋,灭阎锡山河防部队一营。1940年,八路军120师进驻距黑峪口十几公里的兴县蔡家崖,兴县成为晋绥边区的军事,政治心脏。抗战时期,黑峪口自然成为沟通晋绥与延安之间往来和物资运输的重要渡口。那时一船船运往延安的小米,杂粮,被服,医药等物资,一队队派往河东开辟新区的干部队伍,都在这里集结,转送。镇上还有后来成为著名历史人物的开明绅士刘少白,牛友兰。刘少白早年加入共产党,思想进步,与开明绅士牛友兰捐全家之财支持革命,1942年二人曾参加晋绥士绅参观团到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和赞扬。刘少白还被选为晋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
1940年12月,日本人曾占领过黑峪口,烧、杀、淫、掠,一把火烧了半个镇子,客商散去,大伤了元气。
1947年4—5月间,延安的土改工作团进驻黑峪口,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斗争地主、富农。当时黑峪口镇及邻近的村共522户农户,划为地主、富农的就有124户。谁家窑面整洁些,有几亩好地,几棵枣树,能吃上干馍馍的就是富农,大会批,小会斗,关黑屋,审浮财,棒子打,皮鞭抽。一场运动下来,打死了7—8个斗争对象,分了田地分浮财,还为单身的贫农团积极分子分了地、富家的3—4个女人,7—8个大闺女。毁家捐财,铁心跟共产党走的晋绥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刘少白,弟弟被贫农团大棒打死,尸首抛进了黄河,刘少白自己也被关了黑屋,还被贫农团长抽了耳光……。
黑峪口的这场土改运动后来曾在我党内部引起关注,被称为“黑峪口的左倾风暴”。据说这一事件曾被毛泽东严厉批评过。应该算是定了性的。然而,当年领导运动的土改工作团成员以后都进城当了**。其实在党的各个历

爱心 发表于 2018-10-24 12:34:04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访黑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