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08:20

旧作存档 无需精华:)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6-10-30 10:11 编辑

学写轱辘体 旅途四季

人在旅途走四季,天涯海角芳菲寄。
沐浴馨春染翠烟,花开妖娆醉春里。

青竹无声伴柳笛,人在旅途走四季。
高山流水话知音,夏趣阑珊长相忆。

天空蔚蓝舞霓裳,云飞飘扬漫西窗。
人在旅途走四季,红叶小笺揉梦乡。

冬寒欺风今又抵,月色皎洁存旖旎。
梅花知意松依然,人在旅途走四季。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1-21 10:58:01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7-4-21 14:27 编辑

烛影摇红·邀雪

琼舞芳菲,潇潇冬韵风中挽。
盈绒花点染荒芜,缥缈摇如幻。
寒玉雕梁幽燕,素红装、梨枝又绽。
冰云尘落,魅影飞蝶,纤纤轻漫。

悄弄帘拢,晶莹妩媚流波乱。
凭栏听雪对妖娆,心底情浓唤。
书墨笔端悠远,望苍穹、梅邀灿烂。
长空舒袖,衣袂飘飘,青娥遥伴。
(2010-02-23 16:26:21)


读一抹枫红赏析所想到的--文/大爱无言

       打开坛子,一抹枫红的赏析文章标题出现了。点开一看,原来是为一树红豆的几首诗作写的。逐行看下去,感觉赏析语言朴实流畅,见地有到,确实挖掘阐释出了作者的诗意。不仅为枫红暗自叫好。

       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写作属于创作类,那么赏析就属于评论类。文学的赏析产生于创作之后,她对于创作除了具有艺术欣赏的作用外,还能起到提高创作水平的作用。用苏叔阳的话来说,就是“创作与评论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本身所固有的凝炼、含蓄特点,造就了心灵神思上的意境美。又由于中国古典诗词因格律表现出的音乐性特征,使得诗词除了意境带来的美感外,还具有了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而这些就为赏析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抒发空间,也正是赏析文章的内容所在。

       许多诗词作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写赏析比写诗词难。一是要准确体察作者本意,把握脉搏,顺流而下;二是要挖掘作品内涵,找出逻辑关系,升华意境;三是要组织文字,聚沙成塔,锤炼成章。这无疑是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诗词创作中的“灵光一现”很重要,它使得诗作出新流彩,而在赏析中则主要考量的是作者的文史哲功力,要能基本准确地洞察出诗作的立意和使用的表现手法,并从诗词的角度予以阐发。显然,其难度要大于单纯的诗歌创作。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一篇成功的赏析就具有了她独特的意境叠加美和文字质感美。有许多诗词作者曾萌生过写作赏析的念头,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动笔构思,却因感到不好把握或表述而放弃。甚为可惜。

       一篇基本成功的赏析,首先必须选择好赏析对象,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符合。枫红的这篇赏析正如她自己说的,是通俗易懂的作品。从作品对象的选择看,都是清新流畅的诗作。这类作品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类别,前人就有很多此类佳作,比如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以至在元代开始出现的牌子曲,大都具有这样的语感风格。这类诗歌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针砭时弊,歌颂生活,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语言上借鉴和吸取民歌中的营养元素,活泼有趣,明白通晓,甚至是口语入句。抛开诗词的雅俗不说,它的语言风格更接近现实生活,这对以表现现实主义题材为主的倾向流派,无疑是很有亲和作用的。从作者选取的几首诗作上看,她没有采撷那些意境深远,藏典蕴藉的作品,而是取用了她能基本把握的作品,从赏析的表述上可以看出,她是真正被诗作“吸引”、“亲和”后才动笔的。

       把创作和赏析的对象聚焦在现实主义的题材上,缘情而写,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优良传统,也应该是当今古典诗词的前行方向。当然,表现现实主义并不排斥浪漫主义。积极的浪漫主义,从本质上来看,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体现。那种单纯的风花雪月,小楼吟哦的诗词,丽则丽矣,然却了无质实。充满消极哀情的作品,作为反映人类的丰富情感而体现在诗歌里,也是无可无不可的,它自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也因此体现出作品的品位来。至于那些弥漫着颓废糜俗色彩的作品,如以孟昶为代表的“花间派”,它所反映的后蜀没落贵族的糜烂生活,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就被称为“逆流”,早就被正直的诗家所唾弃。它作为一种花色存在于诗坛,也正好反映出诗坛文学的千姿百态,洋洋大观。我们不应追求清水一潭,因为清水一潭的后来结果往往是死水一潭。

       写作赏析时,应当区别对象,按照被赏析作品的性质有取舍地来撰写。就一般而言,对意境深邃,立意高雅,用典籍蕴的诗词作品,赏析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它的意境和典籍的解析、阐释上,着重从内在的逻辑关系上拆解,将作品深厚的意蕴美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在结构等方面作出必要的阐述。而对清新通俗易懂的作品除解析其必要的关节字词外,应将解析的重点放在它的结构、语言风格和律格上,力求表现出作品的音节、语味美。就个别而言,一首作品里面如果只是出现了新鲜、绝妙,值得一说的词句,便可单独抓提出来解析,作为一个专题阐释它本身及其在全篇中的意义。这也是一种裁剪取舍。这样,赏析才不至于出现“丢重捡轻”,取舍不当的毛病,篇幅也才能精炼得当,不感拖冗,发挥出赏析文字的最佳效益。

       枫红这次对一树红豆几首诗作的赏析,就主题内容的选择而言是做得较好的,但也需要进一步向深雅方向延展。能为那些立意深远,旨趣高雅的诗词作赏析,本身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就赏析的重点看似乎尚有欠缺。文中大量文字都用在对诗句的解析上,而对结构手法、语言风格和格律等方面的运用情况未能展开。这也可能是出于对赏析类文章了解不多的原因。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赏析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但这不能急迫,得循序渐进。为优秀诗歌写出一篇好的赏析要耗费较大精力,要有相当的文史、诗词知识和理论储备,以及娴熟的文字组织能力。这些,枫红有些具备了,有些还尚待积累。另外,写作现实主义的赏析还需要诗人无私的气质,对做得不够的地方本着真诚交流的原则提出商量。具备了这些,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赏析者。其实,枫红这不是第一次写赏析。在我的记忆中以前曾写过,但时间有点遥远,以致记不起是写的啥了。可有了这种进取的精神,孜孜以求,就再无不能做到的了。



《登上小舟解秋愁》--文/大爱无言——一抹枫红《朝天子·秋题》曲令简析

入秋,画秋,柳丝儿怎绾相思扣?一江春水东流谁管清愁?剪影儿兰窗描透。南雁啁啾,霜花锦绣,恰是那轻幽。小舟,畅游,心儿似云浆长舒袖。


       这是一抹枫红写的《朝天子·秋题》曲令。
       秋天,总爱同忧思发生联系,尤其面对如画的秋色,心里沉郁的思恋情绪更添一筹。早起的女儿梳洗打扮,可深切的思恋却使她绾不住云鬓发扣。门外流动的江水,径自朝东而去,并不管女儿心头郁闷的情愁。夜深人静的时候,兰花小窗透出红烛映射着的孤独倩人影儿。
       这是一首描写女儿秋愁的情爱曲令,也是一幅充满情色质感的图画。古人常以柳丝作相思之物,因为“柳丝”是“留思”的谐音,也多曾有情人离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丝”在诗词中的文学形象就是爱情的象徵物。“绾”是梳理挽结的意思。作者第三句取用一个日常平凡的女儿动作,将这个“柳丝”与发髻相连,就表明了曲令所描写的主人翁身份和她所处的境况。“一江春水东流谁管清愁?”女儿心里秋愁,郁闷难以自解,不免发出此问。“一江春水向东流”本是唐后主李煜脍炙人口的词句,后人多有借用。它表现的是亡国之君面对江山易色的无可奈何心态。作者用在曲令里,是借托那份怅然的奈何之情。古人为了谋生远出家门,令留守女儿居深思恋,今人谋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夜里孤独倩影,兰窗风凉入秋。
       曲作在正面刻画了女儿秋思的形象后,又使用反衬的手法写到:“南雁啁啾,霜花锦绣,恰是那轻幽。”南来的雁儿在晴空飞过,寒霜如花开满枝头。这情景又是那年相识相恋的场景,仿佛又看见了并肩隅行的幽寂小路。可如今雁儿的鸣叫,是多么地让人忧心,如今的霜花又是多么地清冷。曲令虽未写出雁叫的悲声和霜雾的冷冽,可是因为曲令使用的反衬手法,一个“恰是”句,让读者在刻画的景色里已经感觉出了那份因反衬而来的婉然情思秋愁。
       作者似乎感觉到这样一味的忧愁下去不行,只有深居忧愁的,只是古代女儿不出家门才会有的境况,而现今情况大不一样了,女儿排解心愁并非与古人相同。于是,曲令作了现实的描写:“小舟,畅游”。登上一叶扁舟去游荡,虽不是逍遥先生的悠闲自得,也不是遁世仙人的浪隐,可也能适当缓解郁闷的秋愁。你看,她果真“心儿似云浆长舒袖”了。“舒袖”是“起舞”的同义语,有诗曰:“寂寞嫦娥舒广袖”,表述“且为忠魂舞”的情怀,苏子也曾在明月夜思亲时使用“起舞”一词,表现他“万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因而“舒袖”就是欢欣的情绪。尽管这欢欣只是暂时的,可也总还是能缓解一阵苦闷心结的了。
       曲句到此,形象已然树立,曲作便当完成。在这首令曲里刻画了一位现代女儿的秋愁情思形象,与古人诗词里面的女儿情愁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都具人性共有的爱恨思恋,不同的是因时代变换带来的排解。是一首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古典曲令。
       这首令曲是作者学习元曲的习作,自然从格律上还有破律的地方。查询了两例体征,均有不符之处,这也是作者如果要“戴着镣铐跳舞”,今后所应当注意的。
【转帖】文/城楼看山



“临江仙 · 自画像 --红红   
细柳临风应笑对,葱茏岁月留痕。凭栏疏意画中寻。远山无寂寞,近水有知音。
一任小窗常染翠,相邀花蕊听晨。锦屏淡墨写氤氲。天涯酬桂魄,海角谢东君。”

8.大爱无言:点评《临江仙 · 自画像 --红红》

“细柳临风”是婀娜身姿,“应笑对”是从容态度。两句写出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接下来三句是写这个“应笑对”所指的活动了,在画意诗中遇到挚友知音。人生爱好有许多种,有人喜欢打牌玩麻将,有人喜欢喝酒。作者却是诗词文章这样的喜好,表明了品位风格。这就应了标题的含意,“依韵寒香雪”。咱们寒香雪也是个品位高雅的女士。惟其如此,才将词意说到了恰好处。

下片“小窗染翠”,“花蕊听晨”,“淡墨写氤氲”三句,从女儿特有的诗意角度,说出与挚友知音相交的内容性质。也是接上片和唱寒香雪而来,将酬唱范围扩得更大,放到了与她交往的全体文友了。末尾两句是诗文相交的助壮语,指心仪往来和诗人所特有的酬对动作,句法上也是属对。甚佳。

“葱茏岁月留痕”一句,记载时光也即人生。但“留痕”一词似嫌苍老,与全词意境别调。




大爱无言点评:【诗词赏读】--(七律)野 旅
  是渔子的诗情,写出了纤纤月的画意。作者用自己对大自然和人间情感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悠净、婉约的情绪,用她自有的风格,诠释了渔子的诗。诗与赏析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共生华彩。

  从写作上讲,诗词赏析一般是根据原诗的句子意境来赏析的,深浅宽窄、风格修辞,既是个人特点的反映,同时也表明所学达到的程度。小月妹妹原不写赏析的,这好像是第一次。自然,所有的初写者,都会存在一些表达上的不足,就连常写之人亦有不当之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已是很不容易的了。

  从内容上讲,赏析所反映的会是作者的理想状态。她将彼心与此心试作直接的沟通相连,因此,常会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作者就从这种共鸣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满足。我们常见作者完成一篇赏析后,心里像卸下一块石头那样舒畅,语言、神态变得十分宽和谦虚,就是最好的证明。小月妹妹在后面的跟帖,不就是这样的语态和神情吗?

  从作者诗词写作能力发展上讲,赏析可以看着是一个阶段。因为在落笔之前和写作过程中,会反复多次的阅读原诗,尽量使自己的理解符合作者的本意,并且要找出蕴藏在原诗中的深刻含义。这就会很大地提高阅读水平。赏析在解读了原诗后,会将挖掘到精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又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较之只写诗词的作者,就又进了一层。因为只写的人,说的是怎样好,赏析说的是为什么好。




大爱无言点评:凤凰台上忆吹箫·苍穹问

“凤凰台上忆吹箫·苍穹问--文/红红


初试秋霜,无端冷雨,萧萧雾暗阴稠。叶泪滴滴落,怎抵云愁。忍看凤凰呜咽,梧桐瘦、凋翠情幽。苍穹问,炎凉事态,何日能休?
悠悠。西窗望断,烛影夜深沉,晓弄轻舟。一首瑶琴曲,邀月相酬。万里天涯共暖,长牵梦、朋友心头。温馨驻,金风渡霞,还欲何求?”


这词写得真好,句子之间的衔接自然、贴实,句意连贯深切。还有通感手法,赞。从秋雨滴叶情景进入情绪,再由此舒展到秋天的忧思,用梧桐、凤凰等形象叹出“炎凉事态,何日能休?”的苍穹问,力量直透句外,引人深思。特别是“呜咽”和“瘦”两个词,使用“通感”手法,将意境作了形象的描绘。下片的“西窗望断”到“邀月相酬”这五句,配合上片的气氛,进入深沉的夜,为全词的高潮作了铺垫,使“万里天涯共暖,长牵梦、朋友心头。”得到了抒情展现。尤其是“一首瑶琴曲”句,让意境更深,加上这首词的配乐,给人遐想联翩,不言而尽言的意味。妙哉。彻夜未眠,都为温馨,“还欲何求?”虚问实答。此情踌躇、眷谴,无恨矣。

以前善写小令单调,今儿写出中调也是那样优柔,功力见长了。写小令单调的是小娇女子印象,写中调就是才女闺秀了,期望写出长调来。



大爱无言点评:(荷叶杯 叹)

“(荷叶杯)叹--文/红红

曲意浓心灯点,翻卷,烛影照红颜。西窗滴落雨潸然,缱绻伴风潜。
听晓月遥星汉,轻叹,素笺已阑珊。长歌摇曳意凭栏,无语也相牵。”


“听晓月遥星汉”。这个“听”,表面看好像不与晓月相对。因为月亮是用眼看见的,哪能用耳朵听见呢?似乎应该成“看”或“望”才匹配。但如真要是那样一改,这意境可就大打了折扣。

此词的主题是夜雨情叹。既然有雨,月亮就被隐没在深夜的乌云里,眼睛是看不到的。夏日的雨,不会很长。在雨欲完未完之时,乌云还未完全散去,个别星星就眨着眼睛出来了。所以就有了“遥星汉”的描写。能看见星星,当然月亮就不会很远了。可月亮毕竟还没出来。那么怎样来描绘这个景色呢?夏日的夜雨在最后的几滴时,一般天上是有流动的气流的,吹散乌云,拨冗见晴。而这气流的感知,在漆黑的夜晚就只能是耳朵去听了,虽然很微弱,也许听不到,但确确实实只有“听”才合情景呀。上阙有“西窗落雨泪潸然,缱绻伴风潜”句。夜雨、凉风都是用耳才能感知到的,因此这个“听”字,接上而来,领起下阙,既真实地描写了当时情景,还照应了上阙意境,更拓开了后头句子的舒展。实为好字。




【美文欣赏】 小月之爱(转大爱无言帖)


小鸟清脆的欢叫着,仿佛来到了春天。早晨静肃的山间,流云、溪水、清风。钢琴声,珠落玉盘。在清越的鸟音后轻轻响起。音色舒缓柔和,清丽纯洁。

一段微微上扬饱满的旋律,如满春时盛装的原野,带来了遍野春花。

“高贵的牡丹、艳丽的芍药忽略了我的视线。”她感到了花的研丽,可她更想起了倚在家园墙角的那些小花。柔怜、娇小、安静。可它们却有“别样的风情、别样的妩媚”,“小小的生命承受着风吹雨打,也会在阳光里唱歌,月亮下起舞,让我崇拜。”这是对生命的礼赞。尽管它不如青松的傲然,也没有白杨的品格,但它也是生命,是我们这个社会千千万万的风物中的一种。讴歌它,其实也是在讴歌人类自己,讴歌那些虽不起眼,但却是真实无瑕的品格。

优美的旋律在高处略微盘旋,即刻铺高拽满,流向了低处溪流。

她伸手抚摸清水,“水顽皮的从手中溜走,留下了柔滑与灵动。掬一捧水向天空洒去,每一滴水珠在阳光下像粒粒晶莹的珍珠,好美。”旋律在溪水间跳跃,在阳光下闪烁,在心灵中荡漾。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动感,热爱生活的女孩。

钢琴深情的旋律轻轻作着起伏流动,在空中飘荡,在心灵间徘徊流畅。

想起了“小猫咪美丽的眼睛”。注视着它,“和它作心灵的对话”。在略为舒曼的音乐间隙中,她感到了“灵魂清澈空明,一份由衷的爱在心头荡漾。”那年,它走了,悄悄地走了,没有告诉她它去了哪儿。但她知道,它去寻找属于它的世界了,而她从那以后“再也不敢靠近小动物了,我怕又一次哭坏自己。”音乐这时仿佛知道了她悲伤的心情,同她一起轻轻地抽泣。她不是什么大人物,也无需去扮啥清高相,她就有那样一颗美丽温柔的心和爱。

音律作了一个短暂的淡化停滞后,转入第二乐段。长笛声舒缓沉静,象月色迷蒙的小夜。

枕边床头摆放着心爱的书,那里面有“动人的故事和我寻找的快乐与忧愁”。捧着它,时而流泪,时而欢欣;读着它,她会为他们高兴,会为他们悲哀;翻着它,她还会为他们激动,为他们愤慨,甚至在心头怒骂。因为书之于她,她在里面,他们也在她里面。

长笛向上吹出宽阔的音域,节奏匀称,春水微澜。一种古典诗词的韵律美,音乐声响的抒情美相伴而生。

“每一个音符里都在血液里流动,每一句话,都伴随着我对文字的热恋。素纸小笺里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乐符,都是我心吟唱的声音。“每当空灵般的天籁在我耳畔响起时,心,也飘到了天上,如一朵柔柔的云彩,化在了里面。”她在其间流连、在其间徜徉、在其间畅想。而“每一次的沉醉其中,“都是一种享受,一个灵魂的超脱,一个新生命的升华。”这种感受源于普通的生活,源于对诗词音乐的爱好,源于对美好事物的幻想,源于心灵的清洌纯洁。

钢琴声又出现在耳旁,乐曲回到了主旋律,开始了第三段的升华。音色飘缓舒漫,柔美中透着漫天素洁,闪现出生命的光芒。

“雪花飘渺柔曼,如纤纤小蝶漫天飞舞。每一次雪花飘起的时候,都是我心灵的盛宴。漫步雪中,洁白的小蝶无声的降落,吻湿了我的发梢,温暖了我的心房。”她在音乐中感到了激情,在雪花中体味到了生命。“爱生命,喜欢生命给了我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曾经听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谁?呵呵,我也常傻傻的问自己:我是谁?得不到答案。其实不需要答案,我来了,世界有了我,我亲吻了世界,就这么简单。感谢生命给了我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朋友,许许多多的亲人,许许多多的温暖。”说得多好呀,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她真实的内心感受。没有浮躁,没有造作。一个深奥得令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永远思考的问题,就给她这么轻描淡写的说了。她就是她,既然世界有了她,她就会亲吻世界。

钢琴慢慢放松了节律,缓缓地、轻柔地退出了音区,就像那许多片深夜旷野中的雪花,轻轻地、静静地飘落下来,化入了大地。曲终了,而意犹未尽。

这时,我想起了那首《我象一朵雪花天上来》的歌。顿时,一种宽广的情,一片赤诚的爱,一生永恒的向往,在这篇文文中油然而生。给了你、给了我、给了她,给了这个温馨的栏目,给了凡是热爱生活的人,给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就这样,一曲《爱就一个字》,把她尽情地展现在面前。诗一般的语言,梦一般的意境,演绎了她,一个普通的女孩,无数片雪花中的一片。

于是,在这首钢琴曲中心旌摇曳,焚香品赏。醉了。



大爱无言对《七律 学古诗有感》赏析

“(七律)学古诗有感--文/红红


         西窗染桂夜妖娆,
         疏影如烟入绪描。
         书卷芳菲含美玉,
         歌诀优雅伴琴箫。
         唐诗宋曲千年韵,
         笔墨丹青百世飘。
         多少风流痴倚梦,
         而今佳话谱琼瑶。

注:我在论坛发这首诗时配了一首乐曲《追风的女儿》”


    这首笛子曲很好听,节奏很匀称,伴奏的乐器是电声的吧。它采用了民歌的方型对称结构。也就是一首律曲了。古代诗词多配乐曲,词成而曲唱。小月妹妹对着清月起舞了,真有苏子《明月几时有》的意境。

    “西窗染桂夜妖娆,疏影如烟入绪描。”这是在清月之下环绕中庭,翩翩起舞,月光穿透树枝洒在朦明的庭园里,似烟如雾,轻轻地飘着遥想。

    接下来“书卷芳菲含美玉,歌诀优雅伴琴箫。”是说给舞蹈伴奏的乐器是琴和萧,而且指明这是独舞。你看,“书卷芳菲”,应是在书房外面。而在书房外面起舞,只会是一人独舞。要是多人同舞的话,就不会是在书房外了。

    这是什么样的一首诗呢?又是什么样的诗,能让柔情少女翩翩起舞呢?“唐诗宋曲千年韵,笔墨丹青百世飘。”诗人自己作了回答。想来少女读到唐宋佳作,被诗词里优美的意境和深切的情怀打动了芳心,禁不住走到中庭对月起舞了。而这首诗词,大概就是苏子的“千古共婵娟”了吧。

    长袖舞动,月下流畅,芳心荡漾,边歌边舞。月和情交织一起,少女在如梦如诗的韵律中畅想着人生和美好的未来。“多少风流痴倚梦,而今佳话谱琼瑶。”少女的情思很柔、很飘、一只去向了江南远方。




学习大爱无言【南仙吕宫·二犯月儿高】习作之星月神话--文/红红

瀚宇霞光灿,云波正舒卷。风雨听音处,更有琴箫管。天籁清音,弹墨递红简。晨星晓月真相唤,遥对浅唱低吟,山水连出心缘。缘,沉醉飞花醉诗篇。浩渺银河,谁说是天地高远?

枫红是个好学生。俺随意一句话,她便如此用心,还特地查阅了有关资料,写了这首曲。
看完曲作,俺倒是感到惭愧了。为什么呢?
这个是南曲,今人不见多写,曲谱在网络上几乎查不到。俺没有附上曲谱,以至枫红按宋词平仄考韵。结果有多处出吕。不应说枫红不对,而应该说俺不对。
按今人说法,南曲归入元曲大类。但它似乎对元曲不愿意“归附”。在曲源上,引唐宋诗词为宗,甚至不说自己是“曲”,而说是“词”。声调韵吕上不屑中原音韵,而奉《洪武正韵》,尤其突出至今还存在于吴越语系中的入声。本首曲,共有4个入声字,除去可以平代入一个外,尚有3个必用入声字。而在北方语系中,入声字早已在元朝时就并入了平、上、去声。所以不便掌握。这也是枫红犯吕的原因。宋词里,韵脚非平即仄。但在南曲中,除去入声字很少入韵,平,上、去声入韵是非常普遍的。而曲味也显现在上,去声中。有种说法,说曲里面平、上声可以互代。这是一种不完全的说法,会误人子弟的。“平代上”的现象在元曲中是有的。但它是有条件的,并非一味随意互代。
枫红说她会喝酒,俺相信。敬她一杯,聊补俺的不对,也是欣赏她那份对曲的热爱。(大爱无言点评)


入声字好难弄啊,不容易分清,怎么办?—— 是啊,北方语系里早没了入声调,这个“不容易分清”就会长久存在。只好按入声字谱对照使用呗。
诗韵新编里好像有个简单的入声字表,比较简单易懂,可以用吗?——当然可以。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据说是常用入声字表,还没仔细看,觉得不容易理解,感觉挺乱的,怎么用这样的表呢?—— 对照着用呗。其实,不用太麻烦,《中原音韵》里面已经标明那些是入声,并派入了那个声调。
还有,有诗友说加衬字好像有点规律,该怎样加好呢?—— 诗友是怎样说的?北曲加衬字没多少要求,一般而言首句不加。南曲有俗成规定,“衬不过三。”
还有,这首是集曲吗?—— 这首是集曲。
怎么集的啊?—— 曲谱规定的。
我能集吗?—— 你是想创格?想这样“牛”一回?
怎么找啊?—— 如系自己创格,便不用找。把你常用熟悉的曲牌选择性地集合起来就行。
有什么规律吗?—— 前人未讲这个规律。但有一点事肯定的,就是要同宫,或至少是借宫。
填制南曲是“自找苦吃”,女孩子还是少去碰为好。按北曲使用的中原音韵就行。
只听楼梯木屐响,不见酒菜下楼来。(大爱无言点评)



大爱无言讲课:
想学南曲呀?有不少规矩哟。不过呢,学会后好处很多,首先是回头再来写宋词就觉得简单多了。
       第一,写之前先要确定立意,也就是你究竟要用什么风格表达什么意思。把这个定下来才能确定调性。调性是什么?就是一支曲的情绪。如仙吕、黄钟、正宫等等。比如这支曲就是“小石调”。
       第二,选取曲牌。这个简单。按照规定的曲牌选用就行。但要注意,分清是小令或是套曲。有的曲牌不能用作小令,即全曲就一支。有的曲牌是小令独用,有的是套曲和小令都可用。要注意选取。
       第三,声腔替代中,平声和上声可以互相替代。而去声不能用平声替代,反之亦然。这是因为按古代十二律,平声音阶位置离去声的音阶位置过远,两声音域互不相涉,没有重合包容关系。而平声与上声音阶位置相邻,音域上部分重合,有兼容关系。                                                                                       第四,词重头,曲重尾。一般来讲,曲的每句结尾那个字的平仄不能替代。
       第五,入声字是南曲的特色。不能采用北曲的“入派三声”作法。一般情况下,不要改变。但在必要时也可用平声替代。       基本的规矩是这些。不难。
       这支南小石调【骤雨打新荷】是南曲,与北曲的【骤雨打新荷】无关。其正格曲谱是:
       平平去,入入平(韵),平平上平平去平(韵)。上入平平(可韵),去平平平去平(韵)。上平平上去(韵),去平平上平(韵)。入入平平 (韵),去上平平(韵),去平上平平去上(韵)。
       小令套数兼用。演唱风格(即调性)是绮丽妩媚。全曲十句,四个句段,八个韵位,二十二板。第一、第二两句宜对之,第六、第七两句,第八、九两句,均须对仗。一般情况下不要改变句段。
       什么是句段?即曲谱中标注句号的。比如这支曲:第一、二、三,三句;第四、五,两句;第六、七,两句;第八、九、十,三句。十句分为四段。
       我写的这支曲,在曲中使用了衬字,也使用了平上替代。尤其是在对仗前使用了领字型衬字,这个在元曲中很少出现。初学者应谨慎使用。否则字数不对,易出毛病。










赏析:《大爱无言南正宫【锦缠道】 山居闲游》--文/纤纤月


       进烟波,去来时出时隐约,年月久穿梭。足乏老,口干时唯求苦茶良多。浊一壶世间洒脱,靓一壶家事轻说。披雨上崖坡,舒心一望,青原遍新萝。寻不到桃花幽壑,得听见林高处雏燕莺歌。

--作者/大爱无言

赏析:

    《山居闲游》是作者给这首南正宫曲起的题目,俺感觉哈,“山居”是理由,“闲游”是结果,于是像作者这样博学多才的人,就游出了许多“道道儿”来了。首先,“进烟波”,就是一句很有意味的起句,细心的读者可以展开想象:是山中的氤氲缭绕;亦或是世间的千变万化;也许是心中的思绪如烟。不管是什么,都进去了,因为生活就是介个样儿滴。:)接下来“去来时出时隐约,年月久穿梭。”年月里的幸福与蹉跎、探索与快乐并存着。就有了“足乏老,口干时唯求苦茶良多”,时光久了,心也在这不断织梭的日子里感到有一些累了。这时候多希望有一处清凉,有一壶飘香的好茶,能坐下来静心,能呷一口芬芳。茶来喽~:“浊一壶世间洒脱,靓一壶家事轻说。” 大爱兄就是大爱兄,喝杯茶都能喝出“道道儿”来,不知怎么看到这两句话,第一句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聪明里的“糊涂”,“糊涂”着时光度过磊落,岂不是大智慧中的洒脱;那么第二句我就明白了,“家事”说与不说自心知,可与清茶入腹香。呵呵,茶喝好了,也休息好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一场柔润小雨,“闲游”的作者站起来“披雨上崖坡,舒心一望,青原遍新萝。”放眼望去,那漫山遍野的翠绿,被小雨洗刷的更加翠绿温润,就如同铺满了晶莹靓丽的绿翡翠,不,比那还要美,因了心中的美,山川皆锦绣。作者此刻被眼前的景色感染的非常开心,虽然“寻不到桃花幽壑”,然而纵是春暖花开,却也有秋染红霞。只要“得听见林高处晓燕莺歌” 就是生活的美好,人生的沉醉。你看,四处都是晓燕莺歌,山川沃野尽芳菲。在这里,我理解“得听见”是已经听见了或正在听见了。那“晓燕莺歌”欢快无比,为作者上演了一场大自然才有的荡气回肠、精美绝伦的交响曲。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1-21 11:00:18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7-4-23 10:22 编辑

昨夜京城又飘雪~(2016.11.21)

【赏析学习】读一树红豆诗词有感

文/一抹枫红


   一直以来想学习写赏析诗词文章,进入趣楼后,一树红豆的诗词常常吸引我去读。豆兄的文字乍看朴实无华,好似平铺直述,如果细致的琢磨,就会感受到他诗词里的峰回路转,并有许多挺深刻的内涵,有着很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试着赏析点评几首一树红豆的诗词,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豆兄和大家海涵,枫红才浅,在赏析中学习。

七绝·姐姐在干吗?(文/一树红豆)
绿草茵茵诱小童,铺张白纸逮春风。清香捉进字中去,拿给妈妈换笑容。

    一首小诗映入眼中,如一阵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并伴有浓浓的亲切情怀。一个“逮”字,那张白纸立刻灵动了,绿草地上两个画画的小孩天真无邪快乐可爱的样子树立了起来,栩栩如生的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接着词句一转,妈妈的身影来了。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描写两个孩子在绿草地上纸上画画的情景,可是最后一句“拿给妈妈换笑容。”却是美妙的一笔,给了读者一个更深远的想象空间:那是一个温馨的家庭,有一位娴雅善良的母亲,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孩子才会把妈妈的爱画进画里,画进这茵茵的绿草地里。

五绝·母亲(文/一树红豆)
倚门朝远望,唯惦打工儿。儿在他乡累,娘心已感知。

    这也是一首和母亲有关的诗,却给读者另外一种感受,读这首诗时能让读者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孟郊的那首著名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永远的母爱,古往今来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时空转换,变化的是作者和读者写与看的不同,变化的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对母爱的依恋、赞美与歌颂,在诗人的笔下永远的传承。

七绝·初晴(新韵)(文/一树红豆)
窗前昨夜几滴雨,惹我今晨几首诗。不意黄莺衔过去,全都送给院中枝。

    细读这首诗,寥寥数笔,却给人特别美好的意境。几个描写动作的字“惹、衔、送给”,就把这首诗词穿起来点活了,似乎是不经意间的用词用句,却是很有笔法功力的描写。在这首诗里有景、有情、有作者,还有读者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巧妙的构思,完美的转换,就好象黄莺衔动了所有读者的心灵,去想象满院的枝翠花红,去感受作者美好的心境,去联想春夏交替的芬芳。

七绝·清洗排油烟机的师傅(文/一树红豆)
自动喇叭喊不停,小区一片寂无声。偶闻一个探窗问,乐得赶忙搭话迎。

    豆兄很善于把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拍摄进他的诗词画面,这首诗就是用很好的现实主义题材,从一个人们常见的角度,又人们常常忽略的角度,写下了这首七绝。用词自然流畅,不着痕迹,完全是白描的手法。却在一个转结处写出了清洗排油烟机师傅的辛苦与漫长一天的期待,“乐得赶忙搭话迎。”,师傅看到了挣钱的机会,他渴望每天能够连续不断的清洗排油烟机,能够多挣些钱,能够用这些钱养活一家老小,然而一句“偶闻一个探窗问”,却揭示了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豆兄就是用这样看似简单,却含深刻的诗词,完成了一幅现实主义的画面。








(摊破浣溪沙)红叶寄情
文/红红

红叶妖娆欲染屏,素笺清蕊寄飞筝。妙曼娇花常惹绪,伴清风。
天阔悠远留印记,俏妆大地任说评。送我一枚存岁月,舞心情。



【转帖】淡卷红枫寄秋色
文/大爱无言

——听读《红叶寄情》有感

       悦耳的音乐声突然响起,似乎秋色蓝天中舒卷的淡云,朝着山岭奔来。一段曼妙的电声乐曲飘入耳里,钻进心中。聆听着明快轻盈,顺畅亮丽的旋律,读着这首《红叶寄情》,刹那间满目枫叶飒飒,红透了绵延的山岭。这是作者配给这首词的乐曲序曲。序曲采用现代音乐的曲幕格式,而以民族旋律作基调,引人进入秋色红枫的爽朗意境,营造出快意山水的气氛。她以这样的风采神情展开了自己的抒情。       序曲过后的一小节空白,只有低音鼓在咚咚轻敲,接着乐音渐起渐强,电声琵琶出现。似乎是秋天枫叶清晨的寂静和原野的空灵,立时生出了一种超脱潇洒的自然感觉。电声旋律的轻细拉长,好像微微秋风在蓝天飘拂。“红叶妖娆,清蕊飞筝”。词里出现的风筝和清风内容,就是这种清雅柔婉情绪的表述。在一阵轻微的抒情后,琵琶的落珠滴玉声渐次加强,仿佛是因为这样优美的景色和欣悦的情愫,使作者轻盈灵洁。“妙曼娇花常惹绪”。诗人这样感到了淡云秋色,感到了淡云秋色中跃跃飘动的火红枫叶,想象着火红枫叶在清风伴随中的妩媚妖娆。       乐曲同词作一样,也是两片结构。第二片起音在音调上作了转换,这是强调的手法。为什么要强调呢?因为上片旋律和词作展诉的内容是乐曲、词意的起兴、情绪烘焙及风物畅想,衬托它们所要表现的主旨内容的环境气氛。待环境气氛和情绪饱满后,再托出精华主旨。果然,她在下片一开头就把饱满的情思说了出来:“天阔悠远留印记,俏妆大地任说评。”正好吻合了下片开始的强调旋律。这种景色、情感的感受,带来的是一份清静的心情和自然的秀丽。琵琶的点式滑音,向上略一扬起便转圜下落,作了一个简短的回环旋律,体现出此刻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大自然是美丽的,世间是美好的。然而,所有的这些美好,都是因为有了人的情感才生发出来的。作者说得好,“送我一枚存岁月,舞心情。”姣好的年华因为有了这枚红色的枫叶,才风采多姿。而这枚多姿风采的红叶,因她寄寓着岁月的情感,才美丽动人。旋律在结尾用琵琶奏出了一节点式续音,音速减缓,但却加强了音量力度。那种略感沉稳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秋风红叶和岁月年华相联相依的留恋和不舍的记忆。       古典诗词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和凝练的意境,会给人一种音乐的画面美和旋律美。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独有的美感特质。一旦将它配入音乐旋律中,就会使这种美感增厚,产生意境和音乐相叠加的审美效果,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共同感受她们带来的愉悦。人的精神力量在这时被双重的偶像化牵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远比单一的音乐或诗词的美强烈得多。音乐是最抽象、但也是最灵动的艺术。红枫秋色是具体的自然形象,但也是寄情寓意的精神情怀。和着明丽轻盈的旋律,情感就叮咚有声,起伏流畅。带着飘然红色的枫叶,岁月就增添了美丽的流年和不舍的情怀。


【诗词赏读】--(七律)野 旅渔子原玉:莫念心劳俗务催,寄身化外掩柴扉。
远山横翠晴当道,绿水浮烟犬作陪。
随处兴来席地坐,起时日落幕天垂。
但逢村妪隔田问,远役阿郎归未归?

纤纤月点评:
       远山如黛,放眼一处处鹅黄青翠,蓝天白云,春天带着她特有的激情,送来清风拂面,好一个快乐日子的开始。放下心中的所有,名利、金钱、地位;所谓的烦恼、纠结,郁闷,不过是浮云一掠。在这美丽的春天的早晨,作者不顾一切地抛开一切世俗,背起简单的行囊,带上心爱的小狗,走出了一道门,把“束缚”关在门里,去呼吸大自然的自由。
   离开了城市的喧嚣,走进宁静的田野,嫩芽初露,犹如由近及远的绿毯般轻软,泥土散发着芳香,薰染在柔风里,小河潺潺,涟漪翩翩,柳丝弄弦,弹拨着一首有心人能听懂的春之曲。就这样坐在小花初绽的田埂上,身边是和他在一起的小狗,他们什么都不想,凝望着辽阔,和宁静,与田野融为一体,身心陶冶着恬淡,犹如一幅定格的美丽风景画。时间在沉醉里悄悄的滑过,天边一抹红霞渐渐铺开,又渐渐暗淡。
   “喂,你们是远方的客人吧?你看天都快黑了,该回家了。”一声亲切的呼唤悠悠的从田野的那端传来,一位大娘在向他们招手,好心的大娘打断了这里的宁静,是啊,该回了,必须该回了,那里有各种不可逃避的理由,各种喧嚣,等待着还没有享受够美丽田野和宁静的人回去。于是一道门,这时在他的心里打开了,自由把束缚又领进了“门”。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1-21 10:58:39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6-12-8 19:11 编辑

调笑令·冬之莲

零乱,零乱,暗云低吟如幻。凭栏萧瑟生寒,悄问风中炫莲。莲炫,莲炫,雪送幽芳香灿。
(2010-02-21 14:26:56)


《珠落泉涧点点清》--作者:大爱无言

《珠落泉涧点点清》——作者:大爱无言——读红红《七娘子·古典情》赏析

“诗词歌赋琴箫诉,落玉盘,泉水叮咚处。珠美无瑕,珠含娇露,珠圆璀璨千万数。   佳人才子芳菲路,古典情,缱绻深如故。烛影摇红,烛披晓雾,烛幽一曲霜天渡。”

    琵琶最妙的听觉效果,就是那种叮叮咚咚的响声。当五根指头间接不断地扒拉拨出平滑音时,就好像流水跳珠,连续滴落在一泓清泉里。那种心灵滴翠的感觉,会给人带来清新愉悦的享受,心中充满着欢娱。诗词是语言中的精品,写得好的诗词也会是这样的感受,精炼浓缩的句意,就如跳水珍珠,点点滴滴都落在了心泉头。
      《七娘子·古典情》,就把诗词阅读时的珍珠跳水感觉表现了出来:“落玉盘,泉水叮咚处。珠美无瑕,珠含娇露,珠圆璀璨千万数。” 特别是作者配上了琵琶音乐,这种感觉就更为强烈了。


      【琵琶语】在乐曲开始的序幕中,使用了电声乐器,作了空阔的背景衬托后,琵琶在高音区开始了演奏。一般来讲,琵琶的演奏都是从中音开始的,因为这样便于向上或向下作进一步舒展,为琶音发展积攒力量,开拓空间。可是【琵琶语】没有这样。一开始的高音,就让你就感觉到它很飘灵,有一种高悬的感觉,并且即刻就要向下滑落。果然,琵琶在高音区作了停滞后,随后向下滑落了。眼前开始出现珍珠跳水的画面,一点、一点、一滴、一滴,不紧不慢地从岩壁掉进了泉潭。
      【琵琶语】是一首古典曲,它刻画的是一种凄清、孤独的气氛。但当这首词的作者把它用于对诗词心语的情感描写时,那种本来的孤独、凄清意境,便发生了变化,成为了珍珠跳水的意境写照。曲子在开始营造出的空阔环境,就转换成了一种青山、竹林、泉涧的清灵意境。乐曲进入中段后,弹出一段更高的琶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在青山中、竹林里、泉涧边,滴滴答答,珍珠跳水的感觉。这也是诗人对乐曲的艺术感受和再运用。


      接下来,诗人转入了下阕对诗词的喜爱眷顾,“佳人才子芳菲路,古典情,缱绻深如故。烛影摇红,烛披晓雾,烛幽一曲霜天渡。” 音乐也在此时配合了诗人的抒情。紧接一段圆滑下走的音色后,加上钢琴和长笛的合声伴奏,那种“佳人才子芳菲路”的缠绵委婉,夜吟轻歌,鸟倦莺伏,唱酬相和的意境便得到了完美的展露。同时,也是对诗词中“古典情,缱绻深如故”眷爱的音乐表现。
      女声的轻声咏叹,是这首琵琶曲的点睛之处。在许许多多的琵琶曲里,是没有人声出现的。白居易大师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把一个琵琶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写人写己,哭人哭己。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为一体,使作品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感染力。诗作着力刻画和渲染了琵琶音色给听觉带来的冲击感受,弹曲中并未有人声的描写。词牌是自魏晋乐府制式而出,因而得知,琵琶曲是不用人声伴和的了。而在这首曲子里,在抒情的高潮中加进了女声的咏叹,把西方音乐的素材揉合进了东方的民乐中。“烛影摇红,烛披晓雾,烛幽一曲霜天渡。”三个“烛”字排比而来,用音乐的话语来说,就是“咏叹”。女声在这个时候的出现,非常好地表现了这个烛光咏叹的温存、清雅、眷顾的情愫,极大地扩张了词的优美意境。从而也为《七娘子·古典情》全词作了情感的收整抒发,是全曲举重若轻的千钧一笔。而这三个“烛”意也因此成了全词的最佳咏叹,把对“古典”的感觉推向了极致,渲染出烛影霜天的优雅意境。


      这首琵琶曲写得简练集中,没有过多的铺垫和叙述。这首词也写得精致婉雅。都是直接地进入了想要表现的那个“点”上,具有精炼浓缩、婉约优雅的风格。因而它是一首诗的音乐,也是一首音乐的诗。词作者选用这样的琵琶曲来陪衬、表现词的意义,也表现出作者良好的音乐灵敏性,以及对乐理和辞意的朦胧直感。
      在魏晋时期,音乐与诗词本就是一体的并蒂莲,词成而曲出,载歌且载舞。只是到了后来,乐府逐渐失传,才成了单一的诵吟样子。作者在诗词中配入音乐有好几次了,这无疑是对音乐与诗向原先的回归,作的一种努力。也许作者没有想得这么深,只是出于好玩的感觉,但哪又有何妨呢?诗词在与音乐的结合中,最先也仅是一种兴趣,经过多少代的磨合实践,才慢慢地自然发展成了乐府制式。
      音乐与诗,相得益彰,诗与音乐,情深浓郁。



    注:几年前,我在TOM论坛古典文学版学习古典诗词,方知还有“七娘子”这样的词牌,甚觉有趣,感那时TOM古典诗词版诗友众多,大家诗词唱和颇佳、气氛热情,大有戏曲里演绎的才子佳人之雅境。遂学习写作《七娘子·古典情》一首。那时在论坛发帖可以配音乐,就选了《琵琶语》做背景音乐。感谢大爱无言兄当时为这首乐曲和我的小词作赏析佳评,学习了,红红受益匪浅。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09:31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6-10-30 10:24 编辑

用香雪句“悲喜犹存一念真” 并和:

悲喜犹存一念真,天涯有路凭栏人。
多情日月多情水,流入清风化歌吟。

小窗梳翠自留痕,悲喜犹存一念真。
云烟缥缈染远黛,青山不改青山音。

春秋流韵知冷暖,冬夏素笺描我心。
指尖敲韵韵弹指,悲喜犹存一念真。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10:50

(轱辘体)调匀笔墨遣心怀

调匀笔墨遣心怀,静待清风入耳来。
听罢春花飘细语,金秋红叶舞中开。

云卷长空过楼台,调匀笔墨遣心怀。
谁晓千姿添魅影?芳容巧画韵剪裁。

绵绵雨滴叶梢排,洗却清愁着意乖。
任写天真多随意,调匀笔墨遣心怀。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12:38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6-10-30 10:19 编辑

(轱辘体)天地临窗春秋在

天地临窗春秋在,红笺浓墨沐心海。
遥遥星儿舞长河,如幻如花缀远黛。

凭栏细语从未改,天地临窗春秋在。
几多岁月别青丝,翘首山川缤纷彩。

抚琴一曲古韵扬,千年故事千年芳。
天地临窗春秋在,愿得人间有馨香。

谁舞霓裳云绸带,清风明月绕琼霭。
烛影摇红踏莎行,天地临窗春秋在。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22:50

七绝轱辘体--用艾雪句“淡淡炊烟衬晚霞”

淡淡炊烟衬晚霞,舒云调墨染蒹葭。
青川流水潺潺曲,缠绕苍山漫漫花。

如梭轻舞忆年华,淡淡炊烟衬晚霞。
农院听蝉寻乐趣,衔泥乳燕叫喳喳。

时光若梦年年有,转换时空兰窗守。
淡淡炊烟衬晚霞,长存脑海情依旧。

书写心笺寄远涯,落珠拨韵语琵琶。
凭栏难忘如烟事,淡淡炊烟衬晚霞。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27:28

【小轱辘】次韵刹那、寒溪幽兰“自古情深惟一痴”

自古情深惟一痴,花落花开有几时?
快意恩仇若流水,黛墨红笺赋做诗。

柳枝摇月人未迟,自古情深惟一痴。
幽荷满塘妆翠玉,锦鲤摆尾也有思。

浅吟低唱琵琶词,四季心事花常知。
云卷云舒风携笔,自古情深惟一痴。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29:04

轱辘体--中秋--银汉无声转玉盘

银汉无声转玉盘,群星叠翠舞翩跹。
天涯海角芳菲近,正是凭栏月正圆。

秋阳秋月踏秋原,银汉无声转玉盘。
四季轮回听妙曲,小笺点墨友相牵。

细草轻香嘀嗒雨,化作琴弦飘细语。
银汉无声转玉盘,兰屏守护真心女。

谁解长空染雨烟?孰云清夜已阑珊?
此时杯酒吟哦好,银汉无声转玉盘。

(注:用苏东坡的《中秋月》中一句)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30:21

油一个轱辘晨曦对镜懒梳妆

晨曦对镜懒梳妆,慵身舒袖望兰窗。
子丑寅卯都点到,心境安然再徜徉。

岁月悄悄舞霓裳,晨曦对镜懒梳妆。
书画琴棋全不晓,只因那点芳菲藏。

分分秒秒嘀嗒度,时时刻刻常相顾。
晨曦对镜懒梳妆,静听长虹传音处。

云天虽远漫飘香,毗邻妙曼对歌忙。
诗词曲赋也曾寄,晨曦对镜懒梳妆。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0-30 10:31:44

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7-4-21 14:29 编辑

:P:P:P

纤纤月 发表于 2016-11-21 10:44:39

(唐多令)绿叶与冰花

绿叶与冰花,凭栏会异葩。恰飞蝶,轻挂寒纱。云舞长风铺冷翠,个中味,若蒹葭?
夏曲唱枝桠,冬歌奏鼓笳。雪中行,静美芳华。岁月更迭存荏苒,明年又,绿天涯。
(2015-12-05 10:10:31)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旧作存档 无需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