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发表于 2016-5-3 17:53:22

4月19日选发《老板闸十景》

老 板 闸 十 景

  淮关夕照

  淮关坐落在运河腹地、运河之都的板闸镇南街偏西运河堤上,距淮安、淮阴东西各15里,为南北舟车之要道,故朝廷在此设淮关衙署。临河市廛密布,运河南北居民数千家。而东街、南街、前后西街,铺户纷纭,人语杂沓。赖关务以资生者,几居其半。淮关衙署规格为道台级,监督官阶很高,先是一品旗人大员,后是二品亲信大吏,至少也要四品以上。衙署建筑规模3万平方米以上,比淮安府衙还要宏伟壮观。大门外有一对雄伟的纤尘不染、白矾石制成的正面朝天吼巨型石狮,石狮左右各有一间吹鼓亭,每天早晚奏乐。大门对面的照壁上刻有“楚水司储”四个大字,左右各有一根二十余米高的旗杆,东西出口处各有一座辕门,东辕门外左方东南角有座四窗十二门的更楼,是更夫休息处。大门内右边有座关帝庙,二门内有东西配房,向后便是大堂、二堂、花厅、大仙楼,再向后是上房;出后门有座后湖亭花园,周围三面皆有一丈五尺高土圩墙。整个衙门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堪称建筑一绝。在运河边的淮关楼前,设有桥船5只,联以篾缆,晚上横截河身。每日早上放关,船撤南岸,让漕船南来北往,晚上下班,再封闭关口。
  淮安关设有三关十八卡。三关即板闸关、宿迁关和海州关。十八卡即上一铺、下一铺、清江闸、码头、高良涧、顺河、东沟、益林、流均沟、车桥、老坝头、蒋坝等,以上机构关卡头目、卫队、巡查人员等有千人之众。不久,又在山阳的清江浦设立户部储粮关、工部抽水关。到康熙九年(1670),又将户部储粮、工部抽水二关并入板闸淮安榷关。至此,淮安榷关管辖范围几乎包括整个苏北四万平方公里地区,成为全国惟一最大的榷关。每年从江南运往北京的漕粮高达几百万石以上;为朝廷税收白银近百万两,最高年份近七十万两白银;与此同时,每年淮盐南销十五万多引(每引200—680斤),又为朝廷收入35万两白银,余银还有60万两,合计95万两白银。明清两代400余年,淮关为朝廷南北经济交流、发达昌盛作出过极大的贡献,素有关税“居天下强半”、“天下盐利淮为大”之美誉。一位诗人咏得好:白天人船闹翻天,夜里灯火羞日眠。南北漕运系朝廷,国富民强垂万年。


  西湖妙景

  三年京国纷尘鞅,十里西湖劳梦想。
  披图一见已欣然,况复移家对萧爽。
  杭州颖州天凿开,渔舟远泛苍烟来。
  倚棹回看天欲雨,鲤鱼吹浪声如雷。
  ——蔡昂《西湖烟艇》
  诗人巧妙地将板闸的西湖,与杭州、颖州的西湖相提并论,皆绝妙奇景,令人赏心悦目,宠辱皆忘!
  据《续纂淮关统志》卷12记载:“今运河西岸,淮城西门以北,历湖嘴至板闸,皆西湖故迹也。”自黄河夺淮后,在管家湖中新筑大堤横亘南北十余里,运堤以西的水面则称西湖。其自然风景皆优于城内外各湖妙处。这里有宏伟的寺院庙宇,香火常年很盛;有镇压湖妖的金牛墩,保卫湖人长期安乐;有翘角飞檐的望淮亭,企望海龙王不要发淫威;有英雄豪杰的聚义厅,横扫世间不平保民安宁;有风格独特的水教亭,常年教习水师官兵;有烟波浩渺的湖面,渔歌悠扬;有鱼跃蟹舞海鸥戏恋,时不时地点破镜面;还有蒲草茂盛,野趣横生……明代淮安八景中的自然景观有三处,而西湖独占其二。三百年间有关西湖的咏景诗极多。如《金牛高冈》曰:“淮西青山近如咫,谁能移至西湖里?天遣此冈镇湖涘,仿佛土牛鞭欲起。上有老桧凌风烟,湖光著此须增妍。斜阳倒影凌空碧,水仙开镜梳朝鬟。”丁尧生《秋日泛湖登金牛墩》亦曰:“湖上重游往事迁,水亭山阁尚依然。柳丝不改当年绿,花萼犹争旧时妍。松暝鹤归斜照下,芷香燕掠晚风前。十洲何必论三岛,自是金牛有洞天。”从近远景观赏,淡淡云山,漠漠平林,衬托出远冈遥坂,显得山水更为幽邃迷人,旖旎入画。难怪这里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陆远《西湖艇》曰:“楼船无数倚斜曛,箫鼓声喧隔水闻。忽有好诗堪入画,采莲人唱遏行云。”板闸东临河下镇,该镇古时叫满坊,是山阳池形成的沙洲,其探入湖中的沙嘴上,形成了繁华的商业区——湖嘴大街,永乐十四年(1416)开始叫西湖嘴,是最繁华的漕运码头,更是京杭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因而成化年间,大学士邱浚在《夜泊淮安西湖嘴》盛赞:“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年繁华景,移到西湖嘴上头。”
  自运河改道后,湖与城相隔,烟艇渔郎,骋游尚在。淮郡旧志云:逮永济河开,西湖积水难泄,多淹民田。天启年间,山阳县令孙肇兴开洞口以泄之,西湖遂涸为田。其绝妙美景也只能在诗词里、歌咏中欣赏。


  新街玩月

  新街玩月是板闸淮关的十大胜景之一。每当夏秋两季,关上关下的人们都到新街或大关运河堤上赏玩圆月,遂成一种习惯美俗。
  这天,碧蓝碧蓝的天空似水特意洗过一般,皎洁的圆月当空, 洒下无数碎银似的光芒;调情的星星都向皓月投以暗暗眷恋的目光。这时,新街石板街上、淮关大堤上挤满了乘凉玩月的人海,一边打着各种扇子,趋蚊乘凉,一边赏玩圆月,祈祷着心愿,男人们对着圆月祈祷,漕船一路平安赚大钱;女人们对着圆月祷告,保佑她们丈夫、家人(船)平安回来,合家团圆;更有本镇民众对着圆月许愿:保佑淮关天长地久繁荣昌盛,他们可以永远丰衣足食——因为板闸镇的人,大都靠淮关生存、生活。有首诗咏得好:“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婢赊斗米奴骑马,笑指商船去又还。”还有个顺口溜也说明这个问题:“早上拱稻草,晚上穿皮袄。”可见,各种人玩赏圆月,都各自有不同的祈祷心愿。
  提起玩赏圆月,这里的人们就会提起乾隆与汪廷珍陪玩赏圆月的故事。这年秋天,天高气爽,圆月当空,三朝元老汪廷珍陪乾隆皇帝,在淮关大堤上赏玩圆月。乾隆见大运河里有一轮圆月,突然心血来潮地说:“汪爱卿,运河里有轮圆月,你能帮朕将它捞起来吗?”
  “这……”汪廷珍心想:这如何办得到?河里哪有月亮?但他身为皇帝,是金口玉言,说一不二,若违背他的意愿,将遭来杀身之祸啊。他瞬间浓眉一皱,计上心来,说:“吾皇要我捞月,我能捞到您面前来。”
  “那好啊,爱卿快捞吧!”
  汪廷珍胸有成竹地跑到关督房间,取来个极白的洗脸盆,到码头下打来一盆运河水,顿时将一轮圆月捞到盆中。他忙端到乾隆面前,请他赏玩捞来的圆月。
  乾隆一见,盆中确有他捞来的一轮圆月,高兴地用手去抓,却抓碎了圆月,也未抓到圆月。他沮丧地继续说:“我的汪爱卿,你捞在盆中的圆月,一抓就碎,我抓不到,你能否将天上那轮不碎的圆月给朕捞来呢?”
  汪廷珍心想:这比登天还难,即使我舍去生命,也捞不来不碎的圆月呀!这怎么办呢?就在这生死关头,他灵机一动说:“能,不过我必须当着众大臣及民众的面将天上那轮圆月给您捞来。”
  “好。”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急冲冲地跑出去,在外面转了一圈,灵机一动,想起个典故来,又回到乾隆跟前。乾隆问:“汪爱卿,天上的月亮捞来了吗?”
  “唉,还谈捞月呢?我刚要捞,空中有个人突然大喊……”
  “空中那是什么人,他在喊什么呀?”
  “李白,李太白啊!太白大喊:‘汪廷珍你在干什么呀?我说我奉旨捞月呀!’”太白说:‘唉,我保昏君捞月死,那昏君被骂遗臭万年;难道你保明君也要捞月死?’所以,我……”
  乾隆朗声说道:“好了好了,这天上的圆月不捞了,仅仅是赏玩圆月而已,闹闹笑,风凉风凉,何至于要死要活的。”
  汪廷珍、众大臣及民众们顿时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湖渔歌

  山子湖边落照低,爱莲亭畔晚烟齐。
  关心欲问姜桥月,人在姜桥西又西。
  十丈长桥跨采虹,扁舟两两系荷风。
  后湖亭子分明在,除却渔郞路不通。
  ——程虞卿《竹枝词》
  板闸关署后边,旧有邱家湖。因钵池山积水无处排泄,积于此处成湖,故又名山子湖,亦名邱湖、山湖。湖面不过数亩,自运河开凿,黄河、淮河夹流于外,左右捍河之堤,皆高丈余,夏秋积潦无处排泄,因而,数百家民众田地、畦垄,皆被淹没湖底。冬春水不泛滥,无限艳丽的夕阳,倒也打扮得天上人间金碧辉煌,胜似童话世界。满湖碧波荡漾,鸥翔鱼跃,蟹舞虾跳;湖边蒲草欢唱,鸡走兔奔,野趣横生;天上无数星星,一不小心跌落湖中,满湖闪闪灼灼、郁郁晶晶,调情甜笑地挤眉弄眼;就在这诗情画意中,好多夫妻船、兄弟舟、姐妹艇,穿行湖上,烟雾袅袅,帆影樯立,渔火点点,情歌互答。他们既捕足鱼蟹,满载而归;亦捕获了甜蜜的爱情,成双成对;更捕得了美满和幸福……谁知好景不长,黄、淮二河潰决,不但民舍被淹,即使关署亦遭浸淹。康熙二十五年(1686)监督杜能格广募夫役,疏开乌沙河刁家嘴,泻去积潦,一时居者稍宁,行者有路。后来乾隆十四(1749)、十七、十八、二十一、二十七、二十八年间,暴雨倾盆,一时排泄不出,山子湖周围又多次严重受灾。历任监督应板闸民众请求,以宣泄事宜移咨河院,转责山阳县令,探明情形,在板闸镇东街文昌阁后,设立水志。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黄河在老坝漫溢,板闸被淹惨重。黄水退后,平地积沙八九尺,山子湖亦淤为平地。在民众呈请下,关署率领官民差役,挑河泄水。从百子堂起,下抵刘家窑,旁及支流曲港,使之水汇归一河,并于尾处建一石洞,与盐河相通,水大则开洞放水。自此,板闸才安然如初。
  在山子湖中有寺院庙宇、大仙楼等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更有名胜——爱莲亭。此亭天然风景秀丽,亭后为佛寺,寺内有清风阁等游览胜地。亭上有副趣联,曰:“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此联突出爱莲亭自然环境之美,写出这里不仅清绝无暑气,更有湖上渔歌互答的风情,令人神往。亭畔还有个古邮亭,亭上亦有副绝妙邮联,曰:“前途赤杲杲日,试问能行几步;这里凉飕飕风,何妨暂坐片时。”在古道上建这邮亭,供行人休息乘凉,亦劝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表现出当局对百姓的关爱。


  霞染怡园

  淮安榷关是明朝宣德四年(1429),在山阳古城西北15华里板闸镇南街上的税务机关,直属朝廷户部。下辖宿迁、徐州、庙湾三关和十八卡,是南北京杭大运河上最重要的货物漕运征税大关。张鸿烈在《山阳县志序》中云:“天下榷关,独山阳之关凡三。"指出淮关的特殊地位。关官叫监督,先是一品旗人大员,后是二品皇亲国戚,至少要四品以上官员,才能担任。身为监督,却无人监督,极易贪污舞弊,故一般一年一任,甚至几月一任,走马灯般换个不停。数以万计的漕官、商贾、船员停驻在这里,他们吃喝烧香皆有去处,但到哪儿去旅游观光、消费享乐呢?只有分散到附近去。春天到篆香楼赏玉兰花,看十里桃花于通源寺;夏天游山子湖,夜宿风凉腻意的爱莲亭;秋天访钵池山,酹丹井畔题红叶;冬天望湖山雪景,玉殿琼楼迷醉人心。要过夜生活,全部去西坝,灯红酒绿、肤嫩言甜、迷醉灵魂……
  雍正任命他内弟庆元为淮关监督,打破了数百年来用人惯例。民国年间,淮关还下辖淮安、海州、宿迁、徐州四个分局二十一口税所。直到1931年国民政府实行税制改革,货物就厂征收统税,榷关终被裁撤。淮关为板闸带来400年的繁荣昌盛,成为明清山阳县西北最繁华的三大镇(河下镇、板闸镇、清江浦镇)之一。有一首民歌,很能说明当年板闸的繁华景象:“关楼百尺倚淮流,小吏凭栏气象遒。过午贾船齐放渡,笙歌如沸占扬州。”
  关署官员为了避暑游乐,便在励精堂后与山子湖之间,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创建座风景迷人的怡园。怡园飞檐峭壁,画梁绣栋,十分秀美,万分壮观,令人赏心悦目。园内假山上植满富贵的牡丹芍药、使人迷醉的红枫碧榆,取“富贵丰余”之吉。园内还有长松掩空,阴风凉爽;翠竹环绕,脆歌甜舞;篱窥野鹤,戏恋欢乐;池中嘉鱼竞泳,打破镜面……嘉庆年间,关督李如枚勒八行隶书于石上:“石气空漾,林影甸线,云光间之,青缭白绚,比摩诘竹里之馆,不啻过之,虽日游百遍而不倦。”确到好处地说明怡园景色怡人,魅力无限。出园西行,有石刻“滴翠”二字,滴翠轩后,碧青竹径中还有咸丰五年(1855)关督毓春灌修园时所题小字石刻:“怡园者,淮关衙署避暑之地也。未审创始何人。其间花木竹石,无不清幽尽致,洵胜景也……”更有伊齡阿赞美《怡园》诗曰:“小园如画里,奇石倚烟霞。径曲偏宜雨,苔深不爱花。久安知镇静,特立绝喧哗。两度来游此,相期未有涯。”
  霞染怡园,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更使怡园神秘莫测,魅力无穷。


  积德石板街


  相传,当年板闸镇上有个大盐商叫程超户。他在东海边的盐城、海州,拥有好多处盐池,盐池每年产盐两万多担。他每年从淮安运出去的盐究竟有多少,已无法考证。他家有钱有势,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个儿子,后继无人。他老婆求子烧香,烧遍板闸所有庙宇寺院。他又熟读孔孟之书,是位仁义之人,处处行善积德,企望送子娘娘能赐他个儿子,续他程家香火。
  一天中午,下着大雨,他看见屋外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摔倒在泥泞中,久久爬不起来;再看看运河堤上,上船下船的民众更是苦不堪言,经常有人滑倒在地,甚至掉入河中。他想,如果将板闸各街各巷、大关衙门前后、码头上下都铺上石板,那不是一件极大善事吗?想到这里,他立即摆下酒席,请来关上所有的船老大,请他们在把淮盐运往全国各地销售完返回时,每条船上压空带几块或十几块长条石板,用于铺设道路。船老大们一致赞同他此项善举。于是,返回板闸的所有船只,都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带回了无数长条石。石板备足后,程超户又自费请来很多石匠以及杂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施工,终将板闸镇东街、南街、前后西街以及淮关码头、大堤上下都铺上了石板。
  真是“无巧不成书”。不久,奇迹还真的出现了。程超户的老婆肚子发馒头般,越来越鼓胀起来了,程超户高兴得就差跳楼。十个月后,他老婆生下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小名程路,学名程龙。你说怪不怪,人做好事善事必有好报,那从全国各地运来的不仅仅是石板,而且是续他程家香火希望的儿子,亦为老板闸运来了繁荣强盛。


  火山岩石桥


  板闸东街有一座奇怪的石桥。那是一座由长方形火山岩石砌成的单孔拱形桥,长约8米,宽约2.5米。据当地老人讲:这座火山岩石桥可能是明朝所造 ,因为明朝以前,这里仅是运河边上的一个小小的陈许庄,根本没有可能造这样牢固的火山岩石桥。桥上原来都有栏杆,栏杆上刻有桥名。现因不知桥栏杆的去向,故不知桥名。老人们也都说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就暂把它叫“火山岩石桥”。这座火山岩石桥,是大江南北唯一保存完好的火山岩石桥,所以,它是个稀罕之物、稀世珍宝。
  据《辞海》载:火山岩是因为地球表层压力减低,地球深处的岩浆等高温物质从裂缝中喷发出地面而形成的火山岩石。呈紫红色,因在火山喷发时,数千度的高温,将岩石、岩浆煮沸成一锅岩浆粥,冷却后呈紫红色,并布满了煮沸时的空隙麻点。淮关板闸、名镇河下、盐仓河北的盐商大贾,为便于运输赚更多的钱,也为方便百姓的行走,都出力修好道路。盐船回头压空,从全国各地带回数万块青石板,铺就数十条石板街,造成好几座青石桥,但却没见一块紫红色的火山岩石。淮安一带是坦坦的平原,既没有高山,就更没有火山喷发,没有火山喷发哪来的火山岩石造石桥呢?那么淮关东街的火山岩石桥的火山岩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扑朔迷离,浑身都是童话般的谜团,让人惊奇不解……这难道是从天外飞来的火山岩石?否。难道是孙大圣从火山喷发中搬来的不成?亦否。那这座火山岩石造成的石桥,这些石头究竟是从哪里来?!这倒底怎么解译呢?!
  目前,无人能够解释,只好留待专家们考证。


  春满篆香楼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人间,给人类带来了融融春光。在这大好春天里,板闸篆香楼内的玉兰花,更似白雪般茫茫一片,欢舞怒放……确是淮上一绝,令人流连忘返。
  篆香楼坐落在关署东北二里许。明嘉靖三十年(1551)淮安大水,板闸一地洪水几与岸平,民众遭难,且疫病传播,官民都很焦急。当时的漕运总督和淮安知府信奉淮水之神,令淮关官员在关署东北设坛祈祷,并拨巨资营造翘檐飞壁、雕梁画栋、拥有99间房屋的篆香楼一座,用以镇压水患,确保“大川以宁”。为何名为“篆香楼”?因此地附近原有一座无名小庙,据说建于“赵官家坐龙廷”(北宋)时。小庙僧人以中药自制盘香,并用篆字刻上“福、禄、寿、喜、财”字样,具有安神醒脑诸功效。南北客人过此,无不捎上几盘,“篆香”因此而出名。淮关大人便将新建之寺院命名为“篆香楼”。每年春天群花盛开时,篆香楼的白玉兰尤为茂盛,极白似雪的花,争相怒放,如云海,似雪山,浓郁的芳香传遍院内院外。在玉兰花树下有间茅草房,住着老夫妻俩和一个俊美若仙的女儿叫小香,大家都叫她香姑娘。香姑娘16岁,已出落得花容月貌,心灵手巧。她家见游客很多,便在玉兰树下摆了个茶食摊子,日子还糊弄得过去。
  香姑娘的妈妈一不小心受了风寒,生起病来,饮食不香没有胃口。香姑娘是位孝顺的女儿,她到处请医求药给她治病,想尽法子做好吃的让她开胃口。她为了母亲能开胃口,特地跑去淮城,买回些糯米粉和绵白糖,做油炸糯米年糕给母亲吃。就在她拌和糯米粉和绵白糖时,一阵风吹落下几片玉兰花瓣到糯米粉上,她触景生情,灵机一动,心想:妈妈胃口不好,吃东西不香,玉兰花瓣是最清香的,下锅一炸不是更清香吗?于是,她把玉兰花瓣洗干净,滾上鸡蛋清、糯米糊,放入油锅里炸至嫩黄,洒上绵白糖让母亲吃。妈妈在房里也闻到了清香味儿,连忙扶墙摸壁地走出来观看,鼻子连连嗅个不停,胃口顿时大开。香姑娘忙把刚炸的玉兰花瓣给母亲吃,她吃了还要吃。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两淮上下谁都晓得这开胃口的名贵佳点——油炸玉兰花瓣。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正因为篆香楼西临七十二福地之一的钵池山,山上有炼丹仙池、仙井,更加之篆香楼寺院内,有松柏常青、玉兰仙花,从乾隆年间开始,每岁4月18日此地都举行庙会。附近板闸、河下、河北、淮北各坊、镇都有若干香客聚会于此,香火极盛;天南地北的很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大户商家及他们家的小姐、夫人,多会聚于此,烧香许愿,游山玩水。特别是花开时节,人们游赏之外,品尝淮上独有的“油炸玉兰花瓣”,更为时尚,那真使人享用不尽,终生难忘,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啊!


  汪廷珍碑亭


  汪廷珍(1757年~1827年) 字玉粲,号瑟庵,清乾隆二十二年出生于淮安河下。12岁丧父,由母程氏抚养长大。时家道中落,生活艰苦,但他孤苦力学,终于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两年后升侍读学士,又升国子监祭酒。其人性格严毅,倡导“教学者立言以义法,力戒摹拟剽窃之习”。他的教育思想是:引导士子明确读书的目的性,强调要以天下为己任,掌握实用之学,为义为人,不为利为己。他主张实事求是,不为社会风气所左右,将自己书房命名为“实事求是斋”,文集题曰《实事求是斋集》。嘉庆元年(1796)入直上书房,并协修起居注(皇帝言行录)。二十二年(1818)教旻宁读书,第二年任礼部尚书。他对旻宁教育时间长,且尽心启迪,师生关系很好,故旻宁接位(道光帝)后,对他倍加信任,并加太子太保衔,以资奖励。
  汪廷珍一身生活俭朴,为人正派,不与显贵要人拉拉扯扯,不贪图虚名,官声响于朝野。道光五年(1825)授协办大学士,七年(1827)卒,享年71岁。死后赠太子太师,谥文端,入祀贤良祠。赏银一千两作丧葬费用,并赏给陀罗经被(装殓用),还派大阿哥前往“赐奠”,灵柩归葬于淮安板闸篆香楼西北,即今新渠村境内。道光帝御赐旌碑三道,建亭守护,乡人称为“红亭”。解放初期,碑与亭俱存,后毁于建设事,现仅存御碑一块,存放在府衙内。在此碑西南的里运河堤上,还竖一座石碑,上书“皇恩浩荡”四字,与红亭御碑遥遥相望。上谕夸奖汪迁珍“人品端正,学问渊博”,“简用上书房师傅”,与朕朝夕讲论,非法不道”,“考古证今,资深启沃”。“朕亲政后,所陈奏均得大体”。 现篆香楼遗址处竖有“汪廷珍墓”的遗址碑牌。


  文津书香

  《续纂淮关统志》卷八《题名》中有“党古礼”条。据述,康熙五十三年(1714) 党古礼任淮关监督,创建爱莲亭。他“襟怀阔达,敏雅绝伦。综核淮榷事,不烦而就理。署后俯临山子湖,荇藻纷披,鱼鸟飞跃。至夏,则芰荷围绕,水香袭人,乃为建亭湖心,名曰:‘爱莲’”,爱莲亭是山子湖中最靓丽的景点。绿树红桥,周环掩映,为一时游观之胜。当时周边的,包括朝廷、南河、漕署、淮关、淮安府县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以及过往的大官大宰,没有不到此游览的,因而留下了多篇诗文游记。邱兢的《游爱莲亭记》有这样的描述:“云影波光,千顷一碧。……载沉载浮,与波上下,推篷四望,旷然神怡:钓艇横烟,遥歌断续,菱汉也;疏篱茅茨,数家掩映,蒲洲也;禅林道院,隐隐丛丛,柳湾也;绿树红桥,蔼蔼宛宛,爱莲也。亭四面皆种莲花,故因以名。风景清绝,冠全湖之胜。阎省庵题联曰:‘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盖实景也。”遥想当年,游览者至翁公祠烧香,然后来到亭中,坐清风凉阁,赏莲叶荷花,嗅荷莲清香,谈青莲雪藕,观水鸟拍波,游鱼唼藻,必定解衣盘桓,流连忘返。
  淮关有办学的光荣传统。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是翁公书院,为康熙十五年(1576)监督翁英所办,在运河北岸。据说翁英“政尚宽简,商贾悦服”。人们在翁书院里为他立牌位供奉,人称“翁公祠”。过了一百多年,到乾隆元年(1736),制陶大师唐英任淮关监督,又辟出翁公祠的东屋,搞起一个义学来,并于爱莲亭中校士。又过了60多年,嘉庆四年(1799),新任淮关监督是阿克当阿,满洲正白旗人,字厚庵。此人爱好聚敛财富,生活极为奢华,但却也爱好办学,到任后立即将唐英创办的义学整理出来,不惜花大把的银子。他认为翁公祠堂地方太小,便将义学搬到爱莲亭遗址即观音庵来,并升格为书院。因为观音庵旁是有河有桥的要津,故而取名“文津书院”。他仿照官办书院之例,聘请名师主讲,招收山阳、清河县学生员和童生在内肄读,每人每月发给膏火银,定期授课,按月考核。文津书院为地方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嘉庆七年(1802)探花、礼部尚书、山阳的李宗昉就曾在此书院读过书。
  嘉庆十年(1805),新任淮关监督李如枚继承了前任的事业,对文津书院钟爱有加。
  李如枚在文津书院落成后,曾作过一首诗:“开径临平野,循途带小桥。文心翻水活,尘虑到门消。苇岸秋听雨,荷塘暑泛舟。勉旃无别语,勤读逮深宵。”在“带小桥”下自注云:“书院之前有座石桥,因名文津。”揣度其意,故书院亦取名文津。《淮关小志》亦载程禹山《文津柳枝词》一首,题为《怀李怡庵》,诗云:“一树垂杨一树烟,文津桥畔水涓涓。几人更说桓司马,潦倒春风又一年。”程禹山是安徽天长人,嘉庆丁卯(1807)举人。

昭阳千垛 发表于 2016-5-9 14:27:17

传承淮安文化,彰显板闸特色。大赞!

东方远见 发表于 2017-2-7 22:45:13

欣赏。祝福新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月19日选发《老板闸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