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发表于 2013-6-21 09:56:36

葛成靠——当兵,我的梦

葛成靠
  上小学的时侯,大伯家的大哥哥从部队回家探亲。那日,哥哥身着绿军装英姿飒爽,当一名军人便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高中毕业那年,仅以一分之差落榜的我,决心报名参军。但因名额有限,我当兵的梦破灭了。那一年,在种田和教学同时进行的实践中,我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村民们饭桌上、衣着上、消费上、住房上点点滴滴的变迁,见证着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实现了所教毕业班年年考试全乡先进的梦想。
  1990年夏季,淮安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家闲度暑假的我自愿到灾区第一线,为抗洪救灾出力。那天,我冒雨前往“黑水河”一线实地抢险,令我激情勃发的是军民同心与洪魔搏击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感人场面。连续21个日日夜夜,白天,我与军民一起在抗洪前线抢险救灾;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躯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耳闻目睹的共产党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的豪情壮志,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御洪魔的士气。我也因此被淮安宣传部、季桥镇党委破例聘为新闻报道员,“火线”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梦想。
  在之后的岁月里,无论我走到哪里,也无论身在哪个岗位,人民军队在抗洪抢险中无私无畏、献身使命的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始终铭刻在我心上,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我不断向着“当兵梦”的目标前行。在乡镇党委办公室工作的近八年时间里,我采访过很多典型的人物,采写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以及军嫂的报道占据了很重的比例。
  1997年“八一”节的前一天,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时任区人武部政委曹德银带着副政委和政工科长来到了我所在的季桥镇党委对我进行了考察。曹政委一页一页认真地翻阅着我发表的文章剪贴本,不停地点头称赞。
  “临行前,妈妈为我扣上最后一个纽扣。去吧,别想家,穿上新军装,就是一个兵,保卫好国家,小家才安宁!” 曹政委读完我写的小诗后,问我“你是哪年兵?”我说:“我最遗憾的就是没当过兵!”曹政委说: “没当过兵能写出这样的感受,说明你骨子里沉淀着军人的情怀。不穿军装同样担当是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应有的国防意识!” 不穿军装同样担当!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在“强军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997年农历8月18日,我意外地接到去淮安区(当时是淮安市)人武部机关上班的通知。当时我真的泪如泉涌。我怎么也没想到,儿时那绿色的梦想能在而立之年变成现实!
  在人武部工作的17年中,这里从部长政委到科室负责人,从每个干部到所有普通职工,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精神无时不在熏陶着我,影响着我。17年来,我的双脚不停地踏进绿色军营,用心感受着我所见过的每个军人忠诚于党、献身使命、能打胜仗的情怀;把我的根深深扎在国防后备力量的沃土里,全身心吮吸着丰润的营养,为实现自己的梦积聚能量,积蓄力量。尽管收入微薄,前两年,我的两位在广州与侨商联营发家的同学专程回家,以高年薪邀我去他们企业担任副总。我对梦想的固执,他们说我真的不亚于一个准军人。这么多年来,我根扎基层沃土,从训练场官兵的汗水中、从中军帐的排兵布阵中、从演习场的战车轰鸣中汲取灵感与动力,把一篇篇豆腐块化成公民认可的国防教育资源,把一项项服务训练、保障打赢的调研成果融于科技兴训、科技强军的伟大梦想中,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与富国强军的伟大事业密不可分。近20年来,我撰写了数万字的文稿,有近千篇稿件被全国全军新闻媒体采用,其中,《开国大典上的淮安兵》被评为全国新闻通讯类一等奖,现场新闻《当兵,柏庄人的骄傲》被江苏省评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巡礼好新闻,我采访的人武干部队伍中的新闻人物顾美芝去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表彰为全省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十年长夜孤灯,梦里几回枕戈。2011年2月,随着《淮安市楚州区军事志》电子数字版的完美收官,我的又一个梦想成真了。这是我利用近十年的业余时间编纂出版的淮安区历史上第一本记录淮安军事历史的专业志书,是资政传承、弘扬红色军事文化内容最全面详实的史诗,为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提供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我的梦是渺小的,但我愿与你们一起为强军助力,让中国腾飞!

赵日超 发表于 2013-6-21 15:34:30

欣赏。已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葛成靠——当兵,我的梦